分享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18-10-08

自古艰难唯一死——制骑兵战术大师李陵(13)

公元前99年,比霍去病还狂的汉将李陵,竟欲以五千步兵硬闯单于庭,营救好友苏武;却遭遇了匈奴单于八万主力骑兵的围攻,好在汉军发挥完美,一战杀敌数千,溃围而出!匈奴单于恼羞成怒,又是围追堵截,又是火攻埋伏,却还是损兵近万,让汉军一路撤退到了边塞附近,眼看就要逃回中国,李陵手下一个叫管敢的军侯突然叛变做了汉奸,将汉军的底细全盘托出。

结果,有了管敢的指点,匈奴军非常轻易的认出了李陵与韩延年的黄白旗指挥中心,并对之发动了猛烈的突袭。这样汉军的指挥系统遭到匈奴的重点打击,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阵地战,当然也就无法阻挡匈奴的攻势。匈奴人得意的高喊着“李陵、韩延年速降!”一路围追堵截,猛冲猛打,将汉军迫入了西南面一条狭长的山谷之中。

现在突出平原的计划已经不可能了,李陵铁血兵团也只能沿着这条峡谷向西南奔逃,他们还是有希望的,因为这条峡谷离汉匈边境的鞮汗山(今内蒙古谱颜博格多山),也不过就一百多里的路程。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但是匈奴人怎么可能放李陵跑呢,他们追了汉军这么多天,眼看全歼在望,岂能功亏一篑?

单于遂命令匈奴的骑兵统统上山,从山上往峡谷下面射箭,单于鸣镝所至,矢如暴雨倾盆,汉军一面要急行军,一面还要从峡谷向山上仰射还击,这难度太大,自然很多射不准,结果在离鞮汗山还有不到一天路程的地方,汉军带来的五十万支箭矢全部射光了。更糟糕的是,全军的长短兵器也都损坏殆尽,只剩军吏还有尺刀(短刀)护身。看来汉朝时的锻造工艺显然还是不够先进,多砍几次就折戟沉沙了。早知如此,李陵还是应该再多带些军械才好,虽然他已经准备的够齐全了。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绝境,这是真正的绝境啊!李陵疲惫的坐了下来,感到全身虚脱,还一阵一阵的发冷。

韩延年喘着粗气也坐到李陵身边,疾声道:“我军尚有兵士三千,尚堪一战,莫若冲上山去,拼个玉碎成仁,以报陛下!”

李陵苦笑。苦战十余日,杀敌万余,损兵不过千余,我李陵也算对得起陛下了!现在玉碎言之过早,我等离边塞不过百里,急行军一日便可逃归,事尚有可为也!

说完,李陵又精神百倍的跳了起来,命令:

箭矢全没了,弓弩也就没用了,全部就地砸坏,以免落入匈奴人手中。

兵器全没了,辎重车也就没用了,也全部就地砸烂,一辆不给匈奴人留。军吏以下无兵器者,拆下辐条当长矛使,大家继续向南冲,冲啊!

或许是李陵并不熟悉这一区域的地形(这里本就不在汉军计划的行军路线之内),他这次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这条峡谷越往西南,就越发狭窄,且峡谷两侧怪石嶙峋,简直可以媲美著名的崤山山谷。单于便适时抓住汉军这一致命弱点,亲自率军阻塞谷口,然后命令士兵从山上推下巨石,完全先轸崤之战的翻版。

弓箭落下,汉军尚可用盾牌档。巨石落下,那可就真没辙了。于是一条求生之谷,转眼成为死亡之谷,汉军士卒在谷下疯狂奔命,跑的太慢了被砸成肉饼,跑的太快了也被砸成肉饼,一切只能靠运气。

看着眼前的惨状,李陵痛不欲生,悔不欲生,战士们即便要饮恨沙场,也要饮的悲壮,要马革裹尸,全身归葬才行。奈何死成这副惨样,这都是我的错,我的错啊,我还有何面目归见荆楚父老!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这一场峡谷奔命,汉军一天死的人比过去几十几天加起来还多,最后只剩不到千余,而匈奴毫发无损。

好在天色已晚,匈奴暂时停止了攻击,这不是他们大发慈悲,而是匈奴的风俗:太阳下山后,在单于向日出晨祷之前是不做任何事的,再怎么急也要等到明天,反正——

死尸乱石堆积山谷,汉军已寸步难行,插翅难飞。

此情此景,天为之震怒,地为之泣血,等死吗?大家难道只能等死了吗?

李陵不甘心,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还是不甘心,这个人的性子,真如钢铁一般执拗。

此情此景,天为之震怒,地为之泣血,等死吗?大家难道只能等死了吗?

李陵不甘心,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还是不甘心,这个人的性子,真如钢铁一般执拗。

是夜,朔风夹杂着血腥的气息顺着峡谷呜呜的吹着,发出异常尖利的嚎叫声,除此之外,天地一片宁静,死一般的宁静。

这时候,天上忽然纷飞的飘下雪来,雪花一片一片,残忍的剥削着青山的最后一点妖娆。

此时不过十月深秋,这场雪下的显然有些早,不该此时的季节,不该此时的景象,不该此时的穷途末路。

然而如此时刻,李陵却卸下盔甲,只着一身短衣走出了大营。他这身休闲打扮,实在与眼下这悲壮萧瑟的气氛很不和谐,搞得全营将士满头雾水。

感觉到身后一个个疑问的眼神,李陵便转过头来,满脸竟是杀气纵横:“毋随我,丈夫独取单于耳!”

雪月映照下,脱去戎装的李陵霸气依旧。在将士们的眼中,这个胆大包天的亡命将军仿佛已化身为荆轲曹沫,欲托上性命做最后一搏,此情此景,此番气概,怎能不令人动容?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说完,李陵在将士们期待与不安的目光中消失在白茫茫的群山之中。

这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赌徒,每次都要坐庄,每次都要豪赌,不疯魔,不成活。

而李陵这辈子最大的悲哀恰恰在于此:喜欢赌,不怕输,偏偏运气最差,结果就是输个精光。更糟糕的是,他输到精光,却还不认输,还要赌,直赌到连老婆孩子名声全没了这才罢休,到时叫苦连天,却什么都晚了。因为再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李陵这次豪赌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堂堂大单于,且在山林遭过一次险的大单于,怎么会再给李陵一次刺杀他的机会。

所以,李陵无疑又是说了一次大话。这些大话除了让冷静者耻笑,让感性者抱持幻想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呢?

直到深夜,李陵才满心疲惫两手空空的回到大营,相信他在山上匈奴营帐外面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毕竟要李陵这样的大赌徒放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回来之前,李陵在山间的飘雪中想了很多,临此绝境,奇怪的是他并未多想家中的老母妻儿,而是想起了自己的祖父李广——想当年,汉飞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天下功臣义士每念及此而不免负戟长叹也——汉朝待我李家实在太薄!

李陵接着又想起了自己的叔父李敢,李敢与自己一样都是不会处理上级和同僚关系的刚直之人啊,但凡当时要有人给他求个情,他又怎会死在霍大司马的手中。失败,我俩做人都一样失败!

想到这儿,李陵不禁感觉有些怨恨,又有几分得意,他怨恨的是皇帝不信任自己不给自己后援,白白让自己去送死;得意是自己打到这个份儿上,总算没给老李家丢脸——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吾者,岂易为力哉?且今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然吾仍独战匈奴,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若非军侯管敢叛逃,我已立千秋之功也!

想了半天,李陵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觉得自己就这么over了真不值当,一句话,还是不甘心哪!

于是,李陵看着大帐内一群围住他的军吏,恨恨的叹道:“兵败,死矣!”

帐外夜风呜咽,好似丧歌,弥漫整片峡谷;帐内油灯焰火飘曳,昏黄如豆,映出一干惨白的脸庞。

这些人中大多数注定将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而关山就在身后,不是万里,而是只有不过数十里,骑兵转瞬可至,如今却成了咫尺天涯……

沉默,良久的沉默……

终于,一个军吏嗫嚅的说道:“我等数日前已遣骑士入塞请援,或许援兵已在途中,将军不必忧心。”

李陵用奇怪的眼神的看了看那个军吏,一声冷笑,好冷,好冷,那是冷进心底的冷笑。

大家都明白他这声冷笑的意思,于是都闭上了嘴巴,满脸愁容。

沉默,良久的沉默……

终于,又一个军吏壮着胆子对李陵劝说道:“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何妨暂时委屈,将来得便归国?想那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

这个军吏给李陵指出了另外一条路:兵败也不一定就要死的。比如在李陵出征前一年,战败的浞野侯赵破奴,就在被匈奴俘虏四年后又逃了回来,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非常优待他。依此前例,将军也不会有事的。

然而李陵听了这话,却突然生气起来,他厉声道:“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李陵为啥这么生气?第一,这军吏提谁不好,非要提赵破奴。李陵很明白,赵破奴不忘故国,逃回汉朝,虽未被治罪,且官禄依旧,但由于他曾居处匈奴,而经常被人在后面指指点点,且基本上已失去了武帝的信任,早被闲置起来,不令领兵。今大汉正缺将才,而赵破奴的本事比公孙敖路博德之辈可不是强一点点,最终却遭如此冷遇,这岂不让李陵一想起来就生气。

第二,这军吏太不识相,竟一语就道出了大家另外一条出路。这让李陵非常惶恐,也非常矛盾,他只能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来掩饰自己的软弱,却不知他这句话,竟一气害死了好些人。

这些人中的代表,就是校尉韩延年。韩延年早有继承父亲遗志、甘当壮士之心,现在听到李陵也这么说,顿觉有了同道。于是一股伟大的英雄主义情怀在韩延年他们心里熊熊燃烧起来,死了,这次就死了吧,死的光宗耀祖,死的封妻荫子;死的赤胆忠心,死的青史流芳;死的慷慨激昂,死的壮怀激烈!

大家都被李陵的豪言壮语给挑动的沸腾起来了,然而此时李陵却神情恍惚,在想着怎么突围逃命,他心中冒出了好几个计划,然后又被自己一一否定,最后只得无奈叹道:“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已无兵器复战,天明恐坐受缚矣!不如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李陵刚才还说要拼个壮士之死,现在又说要做鸟兽散,这实在搞得韩延年他们满头雾水稀里糊涂,他们不知道这晚在李陵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李陵的内心在纠结,在挣扎,在煎熬……他只能把大家的性命托付给了上天,是生是死,就让命运来决定吧!

不过韩延年低头想了想,觉得李陵这个计划还是可行的,大家要死也不能都死了,得有人逃回去向天下宣告他们此战的详情,否则大家这次艰苦卓绝、以一敌百、威震漠北、重创匈奴的伟大战绩很有可能被历史所埋没,这样死的就太不值了。

李陵和韩延年并不知道,即便这样,后世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他们的战绩,毕竟这太离谱了,就算换做古今天下任何一位名将任何一支强军,也不可能保证比他们打得更好。

对此,小生不发表任何意见。相信的相信去吧,怀疑的怀疑去吧,本文还要继续,因为李陵的悲剧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一番讨论,大家终于统一了意见,乃令全军集合,给每人分发了两升的干粮和一大块冰雪,然后布置战斗任务,要各部化整为零,四面突围,并相约如能侥幸突出重围,便在大军出塞时的居延塞遮虏障会和。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然后,李陵下令砍断汉军的大旗,去除一切累赘,再将军中所有值钱的宝贝挖坑都埋了,以免留给匈奴人。一切准备就绪,夜半,击鼓起兵,但奇怪的是战鼓竟没有响,我猜此时汉军大概处于四散亡命状态,大家逃都来不及,谁还顾得了敲啥鸟鼓。

但李陵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和韩延年跳上战马,带了十几名壮士,趁着夜幕的掩护,从谷口风一般突围而出,疾走南逃。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这一突然行动,刚开始的确吓了单于一跳,但他很快发现汉军志在逃命,并非拼死。于是令大军分路堵截逃散步卒,并亲率一万主力骑兵追赶李陵一行十数人,要抓就抓大鱼,那些小虾小蟹就随便吧!

正因为李陵他们骑马吸引了单于的主力,其他四散奔逃的近千步卒竟有四百余人得以顺利逃回塞内。如果我是汉武帝,必将这四百余人未伤残者全部提拔为校尉,至少也得是军侯。因为这可是帮历经血与火的淬炼,在十余万匈奴骑兵围追堵截下优胜劣汰成功存活的百战悍卒。而且足足有四百人!这样分散下去以点带面,那该多大程度上提升汉军的整体作战水平!他们那传奇般的作战经验,千里挑一的身体素质,沉着勇敢的老兵风范,必将成为全体汉军的无上瑰宝,好好利用,好好培养,再出几个李陵赵充国不成问题。当然汉武帝后来并没有这么做,让群败兵升官发财,这也太不和谐了。好在这四百人最终没有被治罪,且一直坚守在居延边塞,这支火种还是流传了下来,李陵的传奇还是流传了下来。

关于我的意淫,不知道李陵有没有同样的用心良苦,可他这赌命一搏,最先是把自己给搭了进去,顺带还连累了或者说成全了想当烈士的韩延年。

沉沉夜色中,李陵十余人在旷野雪地里打马飞驰,近万胡骑在后疯狂追赶,以千敌一,这是太过悬殊的追杀,一路不断有汉骑中箭倒下,很快就剩了不到三四人,而且满身箭伤,血染战袍。

终于,韩延年受不了了,他大喝一声:“老子拼了!”然后调转马头,打马向近万胡骑冲去。匈奴人一时被震住,竟然忘记了射箭,韩延年冲进阵中,挥舞短刀,立斩两人,然后被数十支长矛插入身体,热血喷溅,垂首而亡。

谁能想到,韩家父子一个叫千秋,一个叫延年,却全都成了短命鬼。我还能说什么呢?命运啊,这就是命运啊!

单于又命胡骑展开射击,将李陵身边最后几个战士一一射倒,同时李陵的战马也中箭了,它长嘶着跪倒在地,垂死哀鸣。

死光了,大家全死光了,只剩李陵一个人了,这可真叫人从心底迸发出绝望。

匈奴人四面围了上来,弯弓搭箭,但就是不射李陵。

这是单于的死命令,不管怎样,他一定要生擒这个他最痛恨、也最尊敬的对手。

李陵举起短刀,砍翻了最前面一个匈奴人,抢过他的矛,左右开弓,刀矛齐舞,垂死挣扎。

几十个匈奴人下马持剑,奋不顾身蜂拥而上想要生擒李陵,李陵远则矛刺,近则刀砍,一气又杀死了十好几人,月色下白白的雪与红红的血,映成一片悲壮与苍凉。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想暗举大事,曲线报国?

但是匈奴人越围越多,李陵的矛断了,刀也砍折了,他一个趔趄终于摔倒在雪地里,眼神一片茫然。

周围都是匈奴人用生硬的汉话喊着:“李陵速降!李陵速降!”

李陵绝望的将断刀架在脖子上,咬了两次牙,但始终没有抹下去。更可恶的是,他一向坚定的右手甚至开始有些发软,差点连刀柄都要握不住。

英雄气短,唉,英雄气短!李陵在心内不断的骂自己。

李陵此时才发现,他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却原来内心如此柔软,根本无法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这时单于走上前来,称赞了李陵一大堆好话,甚至还承诺要跟他分国而治,总之是劝他投降。

生存与死亡,这个令无数哲学家头疼欲裂的最难选择题,摆在了李陵的面前。他多么希望自己不用答这道题,让天来决定就好,但是没办法,单于要他自己来选择,上天也要他自己来选择,不选不行。

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了。

良久,李陵终于说出一句话:“臣无面目报陛下矣!”

奇怪,李陵当初承诺要分单于兵,最后却演变成要独自面对单于兵,但他仍然接受了任务。而且在汉朝始终没有派来援兵,甚至在这离汉塞咫尺之遥的地方都没有派来一个援兵的情况下,李陵能做到如此程度,已可称问心无愧。他为什么要说“无面目报陛下!”

因为他决定投降了,投降的人当然没有面目见汉武帝。

根据李陵自己的说法,他这并非惜死,而是“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故欲有所为而报恩于国主耳。”并举古人的例子说:“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也就是说李陵想要留得有用之身,诈降匈奴,以暗自摸清匈奴的底细,收集匈奴的情报,然后找机会刺杀匈奴单于、救出好友苏武、以报大汉国恩。

我很奇怪李陵为何要去承担此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放下军人最珍贵的尊严,忍辱偷生,暗举大事。难道他不明白,他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吗?当时除了太史公,谁会相信他的苦心,谁又会相信他能成功。反正汉武帝刘彻绝不相信。

或许,这只是李陵贪生怕死的托词吧!

又或许,这又是李陵一次不甘心的豪赌!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兼而有之。人性是复杂的,忠奸善恶岂有那么明晰。自古艰难惟一死,这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