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意花鸟画的写生(附徐湛教授写生作品欣赏)

 戈壁的红柳 2018-10-08


        生活与自然是创作的基础,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意花鸟画创作也不例外。写意花鸟画写生强调客观物象的精神气质与寓意内涵,注重意境的表现。以写意观作为指导的写意花鸟画写生不仅是学习写意花鸟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更是进行花鸟画创作的不可或缺的素材。

        在花鸟画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中国写意花鸟画则已经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 ,以写意来传情达意的独特传统。“写生”二字自北宋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及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都有提及。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有言:“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这有力地说明了自古以来就有花鸟重写生的传统。写生一直是学习中国画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一切艺术规律都是创作者对自然规律艺术化的反应。好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社会生活和自然,写意花鸟画更是以写生为其创作的源泉和支撑。没有写生不可能有写意花鸟画创作的发展。
        因此,写生不仅是进行写意花鸟画学习不可脱离的学习阶段,同时也表达着创作者内心对自然物象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花鸟画写生为其创作提供了可塑的题材内容。

写意花鸟画写生
        写生是艺术创作主体对客观社会与自然的认识和感知过程,更是认识生活、搜集创作素材、锻炼造型能力和写意笔墨技巧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写意花鸟画写生是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表现与再现统一的过程。追溯写意花鸟画发展历史,从事写意花鸟画的画家们都相当重视写意花鸟画的写生——师法自然。

(一)花鸟画写生的“写意”层面。
        写意花鸟画写生要强调“写意”的含义,就是指写生过程中作画者将主观的修养、情感和认识融入写生。而所谓写意是指“画家对时代、民族、社会、自然等一切的深邃体察在心中蕴积成的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和凝炼的感情,而借助于客观物象和笔墨表达出来。”

        写意花鸟画写生强调的是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意境和人们所赋予的品质。而意境不是客观物象本来就有的,是人将感情投入到花鸟等物象之中。以四君子为例:梅兰竹菊有其不同寓意。当写生梅花的时候想到坚强傲骨,看到竹子的时候就会想到高风亮节,面对兰花想到的是清淡雅致,菊花更是寓意不屈傲骨。现代国画大师郭味蕖常画竹也种竹,时常在风、雨、雪中观察竹的意境,感悟竹子的性格和精神气质,拿起画笔写生时,自然能深刻地描绘竹子的神韵、意境,同时将个人的理解和感情带入创作中;需要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根据物象的气质,处理好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强调线条意识和形式因素的组合训练,把握气氛、营造气势。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从一朵花一棵草都会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机甚至整个世界。这就是客观事物被人所赋予的品质,有了生命的气息。

(二)写意花鸟画写生的意义与目的
        历代有创造性、有见地的艺术家,都极力提倡深入现实生活,亲近自然,以自然界的万物为师。从道家天人合一的艺术主张到南齐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再到唐代张藻的“外事造化,中的心源”、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和任伯年、徐悲鸿的写生主张,都体现出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写生之不可替代的位置以及其创作与写生的密切关系。
        五代徐熙就是提倡写意花鸟画写生的典范。“据《宣和画谱》记载:“徐熙花草虫鱼,妙夺造化,尝徜徉游于园圃,每遇景留,故能传写物态,蔚有生意。”[2]由此可见他非常重视深入生活和自然,身临其境,熟悉花草虫鱼的的自然生态结构,能够自然生动的表现物象,所画之物生意盎然,富有情趣。“北宋赵昌经常在晓露未干之时,管茶话会,手中调色摹写,并以“写生赵昌”自居。”[3]清代画家恽南田所作没骨花卉不为先匠所构、独辟奇境,他曾说“写生之技,即与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必因而师造化,庶几极研尽态而为大雅之崇.”。正是他的这种“对花写照”与“对花临写”的精神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中国现代花鸟画大师郭味蕖提出的两个“深入”理论就是强调写生在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一是深入社会生活,二是深入自然生活。他的画大多是从自然中来,每次外出归来写生稿都累积无数,生活和自然必然成为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其后代郭怡孮也极力提倡深入生活、走入西双版纳写生创作。

        而写意花鸟画写生的目的是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深入观察和认识,一方面真切地感受生活,挖掘出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之美,同时找寻自然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点,使自我的感受得到进一步升华;另一方面提高把握客观物象的造型能力从而提高绘画的表现技巧。用写意的形式进行写生可以开掘笔墨形式语言之变,还可以开掘自己创作的艺术个性;再者整个写生的过程是调动创作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很自然的就会将客观物象转换成带有强烈感受的主观作品,收集大量日后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的素材和资料。

(三)将“三物”理论融入写意花鸟画写生中
        写意花鸟画的写生是走进自然界身临其境地直接描绘自然中存在的物象。如何更好的走进自然、体验认识和感受生活,在写生中训练造型和笔墨形式,讲究的是笔墨表现的形式和画境表现的结合。为进一步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搜集大量的素材,同时能体现物象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情感?这就要求花鸟画创作者深入观察所描绘的自然物象,以心观景,以情动人。最主要是了解掌握花鸟画写生必要的知识和构图规律。首先要了解自然物象的形态结构,进行细致的解剖并记录下所描绘的花冠、枝、干、叶、花蕊、花苞、花托等;其次,写生还要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构图规律,将好的构图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创作之用。当然也可以截取自然物象中最动人处给予适当的处理,移花接木尚可重新组织创作。
        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根据前人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在结合自身的创作体验提出了“三物”理论,即“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三物”理论同样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写生提供了一条明晰有力的理论依据。
        熟悉物理、感受物情和观察物态,用心的去观察自然物象的生长规律,了解植物的习性、感受其不同的品格和特性,并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注入所描绘的对象中去,这样的写生对象才会以情动人、以态怡人。画竹子时不仅要画出竹子的生长结构,也要将竹子所特有的高洁清雅之气表现出来。例如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开创大师徐渭在《题四梅》所言:“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以及《徐文长集》:“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皆吾拔五指栽。”再看齐白石老人:“我绝不会画我没见过的东西”、“我对鸡仔细观察和研究的时间比画鸡的时间要多的多。”等等,从这些富有感情的话语中可以窥见大师们对所描绘的物象不仅仅是了解而是深入的观察甚至是研究其生长规律。他们从大自然的一花一木一鸟入手,力求准确地掌握花、鸟、虫、兽的生长规律和自然形态。从写生入手,把自然万象作为描绘的对象,这不但客观的表现了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艺术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会,所刻画的对象自然就融入了物理、物情和物态。


徐湛教授写生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