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身四代雕刻之家 “雕花木匠”三十年刀耕不缀

 夜半听雪来 2018-10-08

导读: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马玉年从原本连小刀都拿不稳,到独立完成作品,再到成为小有名气的“雕花木匠”,“刀耕不缀渐成火候”,三十年如一日,雕刻出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马玉年笑着说不习惯别人喊他“雕刻大师”,倒是“雕花木匠”这个称呼让他感到自然和舒服。出身四代雕刻之家的马玉年,17岁开始学习木雕,如今正好30年了。让他欣慰的是,和不少老行当后继无人的境况相比,跟着他学木雕的年轻人是他把这门老手艺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出身四代雕刻之家,从小便跟着父亲学木雕

当记者来到马玉年经营了很多年的木艺小店时,他正陶醉在自己的一件木雕作品里,时而仔细端详,时而暗自琢磨,时而又补上几刀。

自小长在漆桥镇的马玉年,出身四代雕刻之家,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木雕。在父亲眼里,勤奋好学的马玉年是一块学习雕刻的好材料,在马玉年的记忆里,父亲从没有为了让他继承家业强迫他学木雕,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我的父亲曾是城里小有名气的木匠,我小的时候,为了哄我开心,他就经常用捡来的木头给我雕玩具。”童年的马玉年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到父亲竟能“化腐朽为神奇”,他从小便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马玉年从原本连小刀都拿不稳,到独立完成作品,再到成为小有名气的“雕花木匠”,“刀耕不缀渐成火候”,三十年如一日,雕刻出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一块木头反复修改,手上起了血泡浑然不知

马玉年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但迄今为止,他的木雕作品已达上千件,大到桌椅板凳、箱子柜子,小到信佛的人在家里供奉的菩萨或是挂在脖子上的小挂件,他几乎记得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马玉年收获的是买主的满意和赞许,留给自己的是经年累月打磨木材而粗糙的双手。

马玉年的工具箱里,有100多种工具,“有的是买来的,还有的工具太小太细或者太精密,买不着,就只能自己做。”取料、构思、设计、打坯、修光、打磨……一道道工序他早已领悟于心。木材有上百种,楠木、樟木、红木、黄杨木……马玉年告诉记者,当初光熟悉材料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构思设计的过程也并不轻松,常常半睡半醒还在不停打腹稿;打磨更是磨人的工序,几个小时对着一块木头反复修改,手上起了血泡也浑然不知,但马玉年说,正是那些在外人看来寂寞的时光,让自己完完全全沉下心来钻研手艺。

木工和雕工都要好,还要把感情渗透进作品里

“中国有很多地方的木雕都非常出名,比如浙江东阳木雕、福建木雕、徽州木雕。”马玉年告诉记者,每个地方的木雕特色都是不一样的,高淳木雕与徽州木雕的历史较为相似,“以前这门技艺大多运用于建筑家具,没有专职的木雕师傅。高淳木雕更为古朴,而且因为从构思到雕刻都是同一个人,这就要求木工和雕工都要好。”

在木雕手艺里,花卉或者浮雕相对简单,而雕刻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有时候一年只能雕个三五件”。马玉年的木雕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即使是一个木雕人偶的神态也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马玉年曾经雕刻过一件“钟馗打鬼”,让他自己十分满意。他说,钟馗是民间喜欢的神,他手持宝剑,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这些要素都是雕刻的重要依据,“要想把木雕雕好雕活,远远不只是手工要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渗透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