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汗怕冷

 阿生记图书馆 2018-10-09
多汗怕冷

多数是气虚或阳虚造成
表现为在日间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容易出汗不止,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在冷气空间,室温24-28之间摄氏的环境静坐,仍出汗者;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平时容易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身体虚弱、食欲差、怕冷等。
畏寒怕冷的人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破气,令您气虚更加严重。适合吃性质温热的肉类,像牛羊肉、鹿肉,桂圆也有很好的效果。食补要讲究火候,北方的天气不适合用人参等大补的药材,西洋参相对比较温和,不容易上火,但是第一次就吃一把肯定也会对身体有影响,依照自己身体的反应再逐渐地增加到合适的量。同时食物要在温热的时候吃,不要贪凉或是吃凉饭凉菜。另外,把衣服穿的合宜也是保存阳气的要素之一。畏寒怕冷的人平时还要常做运动,增强体质,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抵御寒冷的能力。

试用黄芪30g、淮山30g、南枣10枚、莲子30g、龙眼肉15g、防风10g、瘦肉200g

煲汤,以12碗水煲煎约2小时,后加盐调味即成。

提醒:如开始出现喉咙不适要停饮。


盗汗:多为阴虚
表现:入睡后出汗,半夜会热性,背部或全身出汗,醒后汗会慢慢停止,影响睡眠质量。阴虚引起的盗汗,同时会出现容易烦燥、面部发红、消瘦、便秘、口舌干燥等症状。

食疗推介:太子黑豆小麦汤 (补益肺肾、滋阴敛汗)

材料:太子参30g、黑豆30g、浮小麦 30g、红枣20枚(去核)、五味子10g、瘦肉200g

制法:洗净材料,瘦肉洗浸汆水,把所有材料放入煲内,以12碗水煲煎约2小时,后加盐调味即成。

提醒:如开始出现喉咙不适要停饮

特别提醒:香港人夏天无论返工或放工后都离不开冷气之中,缺乏运动,阳虚体质多见,适当温补并不会燥热,反而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无论自汗或盗汗,根本原因都离不开体虚所致。

临床上不少病人总会觉得夏天出汗全因为湿热所致,过多饮用凉茶,好怕燥热上火。由于脾胃特性喜温怕冷,所以过度饮用凉茶会损伤脾胃阳气,令身体虚上加虚。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正常人必然有出汗的经验。但是出汗有正常出汗及不及正常出汗,究竟怎样才算正常?怎样才是不正常?

  甚么是正常的出汗呢?
  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情绪激动、劳动奔走或是喝热汤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属正常现象。此外,中医学上认为当外感邪气犯表时,出汗是驱邪的一个途径。故此外感病邪在表时,需要以发汗治疗,这种出汗也是正常。

异常出汗
  怎样才算是异常的出汗?有甚么病症会引起异常出汗?
  异常的出汗是指在气温不高或个人不感觉热时亦出汗(冷汗),或者是稍稍活动即出汗;又或是突如其来的潮热冒汗。
  很多疾病或身体的异常均可引起异常出汗,例如低血糖反应、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某些癌症、淋巴瘤等,患者都会有冒汗、低热、夜间出汗等不正常出汗反应,一般均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眩晕、心跳、体重减轻等,需经检查才能确诊。此外,较常见的异常出汗是在更年期的女性,往往会有潮热及出汗等症状,这也是异常出汗的例子,属中医「汗证」的范筹。

中医的汗证
  以汗出异常为主要不适者,中医称为「汗证」。汗证具体又分为「自汗」、「盗汗」、「黄汗」等。自汗的患者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白天汗出溱溱,稍作活动则加重。盗汗者在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则汗止,如盗贼夜间来袭一样,故称为盗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黄汗者汗出色黄,往往使衣服染色,常伴有口苦、口中黏腻感,口渴但不欲饮水,小便不利等湿热内郁之症。从中医角度解释,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导致皮肤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

汗证的成因及中医治疗
  要治疗汗证,中医认为必须分辨不同的成因及病机,对证下药。简单来说汗证可分为下列五个类型。

肺气不足
  中医理论中「肺与皮毛相表里」,外感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伤及肺气的人士,往往易致肌表疏松,体表虚弱不固,汗孔开泄而致自汗。这类患者常见汗出、怕风,稍稍劳动即大汗淋漓。平素又易患感冒,经常觉疲倦乏力,面色苍白。脉细弱无力。要治疗这种自汗,需用益气固表法,常用的方剂有着名的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只有黄耆、白朮、防风三种药,但足以帮助人体筑起一个像防护罩一样的「屏风」,故称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
  若体内阴阳失去平衡,或体表虚弱的人微受风邪,导致营气卫气不能调和,则易致汗出。患者除了汗出怕风之外,或时冷时热,或周身痠痛,或见半身、局部出汗。治疗这类型的汗证,需用调和营卫法。中医师最常用的方就是桂枝汤。

心血不足
  思虑过多,会损伤心脾两脏;或失血之后,血虚失养,均可导致心血不足。中医理论中「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也可引起汗液过度外泄。心血不足的患者不但有自汗或盗汗,还伴有心悸、失眠、疲倦、气不足、面色苍白、舌色淡等症状。治疗这种汗证,需补养心血。常用归脾汤或八珍汤等补血方剂。

阴虚火旺
  疲劳过度或致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夜间汗液不能自藏而外泄成盗汗。除了夜间睡觉时出汗以外,患者还或会有手足心热,或潮热、面红、口干、舌红舌苔少等。治疗需要滋阴降火,可用当归六黄汤,成分包括当归、黄耆、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及熟地黄六种「黄色」的药材。

邪热郁蒸
  有些患者由于肝火偏旺,或爱吃辛辣厚味,又或体质湿热较重,以致湿热内盛,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汗液或易使衣服染黄色,还会面红身热、烦躁、口苦、小便黄、舌苔黄厚等。治疗需要清肝化湿。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

简易食疗
  肺气虚弱自汗患者可用黄耆15g、大枣5枚及浮小麦15g煎水服用,可补气敛汗。阴虚火旺盗汗患者可用乌梅10枚、浮小麦15g及大枣5枚煎水,可敛阴止汗。
  其他常用止汗药还包括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蚝壳)等。读者需注意以上的资料只供参考,出汗问题的具体治疗须向医师求诊,根据个别的体质情况处方。

汗证患者的注意事项
  汗多者一般腠理易虚,容易感冒。故此汗证病人必须注意汗出之时,需避免吹风受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揩干,亦需经常更换内衣,以保持卫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