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讲堂】彭俊杰:结直肠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三毛99 2018-10-09

专家介绍

彭俊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遗传协作组委员、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CSCRS)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癌MDT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彭俊杰教授指出,发展更能区分可获益患者,更具预测价值、更能评估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使得ctDNA作为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的价值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

随着肿瘤治疗周期的增加,ctDNA与肿瘤负荷情况的一致性更佳。监测ctDNA水平有助于全面监控肿瘤变异情况,从而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决策[1]



ctDNAII期结直肠癌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明确的价值,术后ctDNA阴性者复发风险较术后阳性患者明显降低(HR=18),在临床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中,术后ctDNA阴性的预测价值更大。



另据发表于Nature的研究显示ctDNA在监测治疗后关键基因突变扩增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西妥昔单抗治疗出现部分进展前近10个月,血ctDNAKRAS突变位点水平即显著升高,其升高时间[2]


蔡三军教授点评:

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分子分型、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到预测患者疗效、监测耐药突变,结直肠癌肿瘤分子生物标记物的应用贯穿于患者的全部疾病管理过程,目的在于挑选最可能获益的患者,给予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个体化精准医疗。除了大家所熟知的KRASBRAFMMR以外,ctDNA检测也开始崭露头角,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起到提示预后、监测肿瘤负荷和基因突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iravegna G, Mussolin B, Buscarino M, et al. Clonal evolution and resistance to EGFR blockade in the blood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 Nature medicine, 2015, 21(7): 795.


[2]. Misale S, Yaeger R, Hobor S, et al. Emergence of KRAS mutations and acquired resistance to anti-EGFR 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J]. Nature, 2012, 486(7404): 532.


以下内容来自其授课视频录制,获得彭俊杰老师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