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民以时,使民也义——《论语》学习106-107

 背后国文 2018-10-09
 

公治长篇第五·一四(10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钱穆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何以得谥为文呀?”先生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这就得谥为文了。”

杨伯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傅佩荣译】子贡请教说:“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放下身段向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得到‘文’的谥号。”

本节很简单,很好理解,是讲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

能够谥号为“文”,实际上有很多方面,例如王莽曾在《训谥》中列举如下:

谥文: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孔文子,姓孔名圉,是卫国的大夫。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予他的谥号,子是尊称,所以后人称他为孔文子

在《论语·学而14》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训谥》中说:“敏而好学曰文”,再加上“不耻下问”,当然可以谥号为“文”了。

我们再看看历史上有哪些文人谥号为“文”的,除了孔圉,还有季文子季孙行父、韩文公韩愈、白文公白居易、杨文公杨亿、王文公王安石、朱文公朱熹等,从上可以看出,这些人不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且在文上都有杰出的成就。

 

公治长篇第五·一五(107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钱穆译先生说:“子产有君子之道四项,他操行极谦恭。对上位的人有敬礼。养护民众有恩惠。使唤民众有法度。”

杨伯峻译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傅佩荣译】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的作风:容貌态度保持恭谨,服侍君上出于敬意,照顾百姓广施恩惠,役使百姓合于分寸。”

义字的解释出现了分歧,他们分别解释为“有法度”,“合于道理”,“合于分寸”,意思相近,都能讲通。

这里讲了君子的四种品格,恭、敬、惠、义,于人谦逊恭敬,于己庄严威重;对上有敬,对下有惠。

我们来了解一下子产这个人。

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姓姬,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号“成子”。郑简公十二年为卿,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二十余年。

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自上而下一系列的改革,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为王室、贵族维持了利益,同时对百姓有了很大的体恤。孔子对执政者没有一味地批评,他很客观,比如说管仲,说他“器小”、“不俭”、“不知礼”(《论语·八佾22,又说他 “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17》)这里对子产,称赞其有君子的四种品格,特别是最后一句“其使民也义”,我们曾经学过“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5》),这是孔子一贯强调的要正确合理地善待百姓,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思想。

这一段话不仅对现在的官员有教育意义,对普通民众在礼仪规范、品德修养上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