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地理第8篇: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结构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10-09

一.时间地理系列

世界地理第1篇:地球自转和昼夜先后

世界地理第2篇:地方时差和时区时差

世界地理第3篇:夏令时和实行夏令时国家

世界地理第4篇:据代表性地区区时推算全球时差

世界地理第6篇: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世界地理第7篇:昼夜长短和四季更替


世界地理第8篇: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直接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通过对地震的研究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地震。

一.地震


1.概述


绝大部分地震是地壳板块之间相互碰撞,使得板块扭曲,断裂,或者错动,短时间释放大量的能量,引起周围岩石颗粒震动,然后震动的颗粒引起边上颗粒震动,通过这种岩石颗粒的连环震动,最终引起地表震动的现象。

2.地震波



世界地理第8篇: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波传播


地震短期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周围岩石颗粒震动,震动颗粒引起周围颗粒震动,就这样,地震通过岩石颗粒波动的形式将能量传播到地面,叫做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纵波传播方向和震动方向一致,横波传播方向和震动方向垂直。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扩展:地震预警


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例如地壳中,纵波大概5.5km每秒,横波大概3km每秒。但是横波比纵波破坏力大很多,地震的破坏力主要是通过横波。所以利用横波比纵波速度慢,和纵波破坏力小的特点,一般可以对地震进行预警,震中地区的地震预警机器可以将地震信息提前告诉人们。

由于破坏力较强的地震基本震源都在地壳,所以大概可以提前预警几秒到几十秒。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预测地震,只能预警。

3.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世界地理第8篇: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图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一般和传播介质有关,如果地震波速突变,说明地震波从一种物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这种地震波波速突变的界面,叫做不连续面。

研究发现,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

地理学家莫霍洛维齐,发现地表平均17km处(陆地平均33km,海洋平均7km),地震波在这个界面以下,速度突然加快,这个界面叫莫霍界面。

地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表2900km附近处,界面以下,地震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大幅度降低,这个界面叫古登堡界面。

二.地球内部结构

世界地理第8篇: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突变,将地球大致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


世界地理第8篇: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


从地表到莫霍界面,叫做地壳,主要由多组断裂的,大小不等的岩石板块组成,平均深度17km,其中陆地深度33km,海底深度平均7km,最浅的地方是是太平洋南部的马里亚纳群岛的海沟,海沟深11000米,此处地壳仅1.6km厚。

越往深度,温度越高,目前不知道太深的地方的确切温度,大概11km的地方温度200°。

基本属性:平均半径17km,体积占比1.55%,质量占比0.8%,平均密度2.8g每立方厘米,呈现固态特性。

2.地幔


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被称为地幔,因为古登堡在地底2900km附近,所以古登堡的厚度大概2800多千米。

在地幔中,在地底1000km附近,界面上下密度差别很大,上地幔大概3.5g每立方厘米,密度比较均匀,下地幔密度大概5.1g每立方厘米,密度不均匀,表现为地震波在1000km处快速增大。

在1000km处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其中上地幔中有一个软流层,大概是从地表80km到400km附近,地震波出现减速带(从震源观察视角),推测这里有大概少于十分之一的物质处于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物质分散在软流层固体物质中,是岩浆所在地,也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

80千米以上的地方,被统称为岩石圈,都是岩石组成,也就是板块所在地。

基本属性:半径2800多千米,体积占比82.3%,质量占比67.8%,上地幔密度3.5g每立方厘米,下地幔5.1g每立方厘米,除软流层呈现熔融态,其他部分呈现固态特性。

3.地核


从古登堡界面到到地心之间,被称为地核,因为地球半径大概是6370千米,所以地核厚度大概是3400千米。

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在地底5150km以下,地震波速度在加快,据此推测5150km以下的地方是固态,以上的地方根据横波消失的特性,是液态存在,其中5000-5100附近这100km的地方是过度层,是固体和液体混合的层。

2900-5000km叫做外地核,5000-5100km叫做过渡层,5100-6370km叫做内陆核。

上地核和下地核成分类似,主要成分都是铁和镍(nie),但是上地核压力比下地核小很多,不至于凝固成固体,下地核温度6000℃,上地核4000多℃。

基本属性:半径3470kn,体积占比16.2%,质量占比31.5%,密度整体是10.7g每立方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