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型小说大家谈|刘海涛:《从故事到小说的文学方法》

 小荷ov4sxt1jrl 2018-10-09
Mini Stories

微型小说大家谈


 作者简介 

刘海涛原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写作学会第五、六、七届副会长。

广东高校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湖南科技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主席团成员、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写作教程》主编;《文学创意写作》慕课主讲教师。现正在主持教育部2016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微文学与新读写”课程研发与实践》。




从故事到小说的文学方法

以安谅微型小说创作为例


“故事”和“微型小说”是新时代里读者面和作者群最为广泛的、并能进入全民读写范围的两大“文学创意文体”。宏观比较和研究深入这两大文体的读写方法,有利于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地培育大众的文学素养和应对现代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而研究“从故事到小说”的文学课题则包涵有下列三层内容:第一是指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感受故事材料;提炼、改造故事材料;运用和结构故事材料,而使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变成文学艺术中的小说;第二是指故事文体怎样符合审美规律地演变成小说文体,特别是怎样把微故事创造性演变为微型小说?第三是指,以真实的现实故事为代表的非虚构创意写作怎样与虚构类的文学写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发展。

美的微型小说一定会与一个好的故事相生相伴——一个精彩的生活故事通过文学的描写会成为有审美品格的微型小说;而一篇具有审美品格的微型小说必定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作为展开叙事的艺术基石。一个传奇故事的内核通过运用文学构思、文学细节和文学语言来做“故事讲述”,那这篇故事的叙述就会成了具备了较强文学性的微型小说。于是,一个好故事的审美品性和讲述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故事在推进叙述流程中,一定要有个大尺度的故事情节变化、乃至是故事情节的“艺术突变”;一个好故事所具备的情节突变的性质导致这个故事将有一个或感动人心、或启迪心智的“意外结局”;而一个好故事往往就会在“突变和意外”中通过文学化的叙述方法(或暗示、或省略、或点破……)让读者理解和领悟“突变和意外”的正常因果与合理解释;这就能使读者理解反常、突变以及意外背后隐藏着的作者对故事内蕴的审美评价和文学创意。能够完成“情节突变——意外结局——合理因果”的阅读全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篇好故事,或者说就是一篇有着精彩故事的微型小说。我们看到,安谅的微型小说创作就印证着这两个文体相伴相生的创作原理与方法。

安谅的微型小说《寻车》和《门缝里的窥视》,都有一个大尺度的“升三级”式的情节突变。《寻车》里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葛君丢了一辆自行车,好像丢了魂似地心急如焚;明人连续三次追问葛君为什么,葛君这才道出实情——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儒雅斯文的男子用低价卖给他一辆前轴已断裂的自行车;葛君知道真相后想卖掉这辆像装了“定时炸弹”似的有隐患的自行车,但此刻自行车却被盗了;葛君担心偷走这辆车的人会遭遇到有生命危险的车祸,所以费尽了苦心,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和手段去寻找,直到最终在食堂里的三个毛头小伙手里找到,葛君这才甩开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寻车》的故事情节是典型的“升三级”的突变:丢了单车心急→丢的是辆旧车仍急;→丢的是辆前轴已断的坏车心更急→最后找到车后心才放下——这就是一个有三次反常的、吊人胃口的“升三级”的文学渲染。一辆二手的旧单车丢了,葛君为什么如此失魂落魄?在高潮情节处,明人知道旧单车真相后,和葛君共同起草“寻车启示”。我们一方面终于理解和领悟了葛君的反常行为的升级变化的真实原因;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这个“升三级”的文学渲染情节,使安谅这个“有变化的故事”能展现一个普通人心灵深处的美德,他是怕偷走单车的人会出事故丧命的焦虑和情急,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美好人性和品德。可以说,安谅《寻车》的“升三级”所渲染的“有变化的情节”,最终落到了写人性和人品的实处。

《门缝里的窥视》更有一个大尺度的变化情节,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是发生了相反的“艺术突变”。


阿杜找明人投诉:他认为小刘的获奖作品是抄袭他的;而明人让阿杜看了小刘的获奖作品后才心服口服——小刘不但不是抄袭;小刘的故事情节反而充满着感人的正能量——从门缝中看到的故事真相是同学们凑齐饭菜票来安慰着丢了饭菜票的小刘。


这个“折叠”进来的小刘的参赛故事,使阿杜思想意识的“突转”有了合理性;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的故事在明人这里交集和叙述后,使这个折叠进来的小刘的故事促成了明线阿杜的意识突变;另一方面,这个“折叠”进来的故事,经明人点破“门缝里看人,不要把人看扁了”后,便把这篇微型小说的立意哲理化了,这就使作品的故事底蕴和文学创意,明显地提高了质量。所以,安谅的《门缝里看人》通过一个“反转突变”的故事,艺术地提炼和呈现了一个高质量的带上生活哲理的文学立意,安谅的“微型小说故事”就这样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小说魅力。

安谅的《夜半歌声》和《希望与你同在》则都有“留白”和“半破”的故事创意的技巧。《夜半歌声》讲述了一个有着独特情节的感人故事:


一个音乐艺术家患了老年痴呆症,通过“街头艺人”每天晚上演唱艺术家在患病前所作的《春夜冷吗》,就能使他短暂地恢复记忆而正常。这同时还是一个传递和播洒爱心与亲情的创意故事,那个天天在街头用歌声唤醒老人的“艺人”,正是老艺术家的儿子。儿子唱完歌,面对短暂清醒的老艺术家一声“爸爸,你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深情呼唤,把一个亲情创造奇迹的故事推向了感人的情节高峰。


亲情创造奇迹的审美力量,来自于“故事先讲一半,最后在结尾快速揭秘”的“跳移式叙述”。这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蕴满了生活哲理和艺术内涵的传奇故事。老艺术家患病前有一个怎样的不寻常的人生?扮演“街头艺人”的儿子几十年来与父亲有着怎样的不寻常的生活?儿子是如何发现演唱父亲的作品能治病的?……这里隐涵着丰满的、动人的暗线故事,都艺术地藏于“八分之七”的“冰山之下”而交给读者去展开审美想象了。

安谅的《希望与你在一起》是校园“怀旧题材”的一种“青春阳光”的写法。一张毕业晚会上的“游戏纸条”竟然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女校友”在校读书期间成绩不好,缺乏自信。明人给她的字条却是:“希望与你在一起”。“女校友”当然明白:明人的“希望”是个名词,这句话并不是爱情表白;但是,20年来,“女校友”一想起这句话,就想到:永远怀有希望的人,是不会沮丧或沉沦的。于是,这句具有“两重解释”的话给了“女校友”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成就了她新的人生。


这样的具有“双重含义”的语言细节,便转化为一种诗意和诗美的象征。把这样的具有诗意和诗美的象征细节提炼为核心细节,就是这篇故事的创意智慧。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这个核心细节所包含着的其它丰富的情节内容,正可借助微文学的特征和方法,做省略的、留白的艺术处理。“女校友”这20年来在这句“希望与你在一起”的诗化语言鼓励下,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自卑,一步步战胜自我,一步步走进生活与事业的辉煌的?全都略写了。读者尽可以通过故事的结局去想象“女校友”创业、成长、蜕变的过程。如果说:《寻车》是正写人物、明示故事内涵;《门缝里的窥视》是侧写人物、全点破故事内涵的话,那么,安谅的这篇《希望与你在一起》则属于半侧写、半点破人物立意了。

整体来看安谅的系列微型小说创作,他的故事内涵相当精彩,这个精彩在于安谅作品中常常会有一个很特别的故事内核;而他在叙述这个独特的故事内核时,又常常会运用到许多微型小说的文学技巧。《寻车》的“重复式斜升”;《门缝里的窥视》的“反转式突变”;《希望与你在一起》的“省略式隐喻”;《夜半歌声》的“跳移式曲转”……安谅的微型小说作品的“文学叙述”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突转结局;双线叙述;悬念误会;象征隐喻……我们都可从中总结出一些把故事写成微型小说的文学方法,这些文体理论与创新实践的探索,会使故事文体和微型小说文体的创意写作都达到“双赢共荣”的艺术境界。



谈古、说今、讲故事,有趣、有料、有观点。
《故事会》文摘版  不仅仅是好看!


微信扫码,即可订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