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拨声声总是情

 黄建新图书馆 2018-10-10

 弹拨声声总是情

  ——论顾冠仁的弹拨乐作品

庄 永 平


[弹乐合奏]是以弹拨乐器为主的一种演奏形式。狭义的说,弹拨乐器包括琵琶、柳琴、中阮、大阮、大三弦等以指弹及拨子弹奏的乐器。广义的说,像扬琴这种击奏乐器但由于颗粒式的音色,类似弹拨乐器的出音,故而也被纳入到[弹乐合奏]之中。另还增加了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等拉弦乐器,以增加乐队的厚度,当然,它们是以拨弦为主的。还有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增添笛子、木琴、木鱼等旋律及打击乐器。这种合奏形式其实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早已存在,如由冬不拉、弹布尔、热瓦甫及卡龙(类似扬琴但是拨奏的)等弹拨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常也加入拉弦乐器拉巴卜和吹奏乐器耐衣(即笛)等,只是现在所指的[弹乐合奏]是用现在的汉族乐器为主来组成乐队的。


顾冠仁先生原是上海民族乐团的琵琶演奏员,因而对弹拨乐器的性能十分的熟悉和了解,似乎他对弹拨乐器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之后,当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自然弹拨乐作品也就成为他创作中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在早期创作中,对[弹乐合奏]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全身的心血,成为乐团[弹乐合奏]的中坚力量。其中对江南丝竹《三六》曲的改编成功,不仅奠定了他弹拨乐创作的基础,而且,也使[弹乐合奏]这一演奏形式,成为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民族乐团的名牌产品之一。在他以后的创作中,虽然创作了不少的民乐合奏曲、协奏曲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乐曲,但他仍坚持[弹乐合奏]曲的创作。例如,除了《三六》外还创作和改编了《伊犁风情》、《畅想》、《喜悦》、《驼铃响叮当》、《倒垂廉》、《步步高》,以及改编外国乐曲《土耳其进行曲》、《铃儿响叮当》等,下面就对他创作的风格迥异的四首乐曲加以简要的分析。


一、《三六》

这首乐曲是由《弹词三六》改编而来的。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它是一首被誉为“小套琵琶之王”夏宝琛演奏的杰作。所谓“小套琵琶”就是相对于独奏的“大套琵琶”,演奏的都是一些江南民间乐曲。《弹词三六》就是将江南丝竹中的名曲《三六》,移植到曲艺评弹中作为说小书(区别于大书评话)的前奏曲,这样以活跃和热闹书场的气氛。当时,夏宝琛和被称为“小三弦之王”金筱伯合作演奏的《三六》,可谓珠联璧合、繁花似锦,使其名声大噪。尤其是夏氏的快夹弹功夫上乘,其手法敏捷、加花繁奏、快而清晰而堪称一绝。由此,江南丝竹名曲《三六》又衍生出了专用于评弹中的《弹词三六》。顾冠仁就是根据广为流转的《弹词三六》,改编成[弹乐合奏]曲的。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把琵琶、小三弦两人演奏的乐曲,扩大为弹拨乐器的合奏曲,而是充分挖掘弹拨乐合奏的潜能,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作曲及配器手法熔于一炉,产生出异样的独特光彩来。首先,作曲家改编《弹词三六》这样一种构思,就非常符合弹拨乐器演奏的规律,通过对乐曲结构的调整,使乐曲更为紧凑音响更为丰满。其次,在[弹乐合奏]中加入了西洋乐器木琴,增强了高音弹拨乐器明亮音色的特点,使繁花似锦的旋律更为辉煌、流利。同时,还加入了大小木鱼更是活跃了乐曲欢快的气氛。其间,保留了原来琵琶最有特点的一些演奏技巧,如弹面板、“摘”声及半轮等,通过乐队音响上的强烈对比,使其更为突出、利落,令人听后十分的耐味。另外,在高声部快速上升旋律的同时,低声部运用五声音阶模退式的反向进行,具有十分良好的音响织体效果,这是传统中所没有的,是融合了现代作曲技法而来的。但是,它不生硬不凑合显示出十分自然、圆熟的作曲技巧运用。在乐曲的力度、速度处理上也十分的细致、周到。例如,一开始的两个长音,力度就是从第一音特强的ff,再由响到轻至p,第二音再渐响至f,再转入更轻的pp,这种具有充分表现力的一起一伏,以及后面慢起渐快八度音程的对比,一开始就深深地抓住了听众的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繁花的旋律一下子迸发出来,这样的配器与力、速度的处理,非常的引人入胜,也给全曲的展开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在乐曲进行中高低声部的穿插对比,密集旋律与稀疏音型的对置,也十分的强烈,大大增强了乐曲的活力,不仅充分发挥了弹拨乐器的长处,而且乐曲也给人以生动无比的感受。总之,这首乐曲就是以丰满的音响效果,疏密的节奏设置,高低的音区调配,音乐色彩的浓淡对比而著称。


二、《驼铃响叮当》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丝绸之路上一支骆驼队前进的场景。用弹乐合奏加笛子来描述,就显得特别的合适。我们知道,古代阿拉伯波斯和我国新疆地区,是世界弹拨乐器的发源与兴盛之地。其中现为我国新疆库车县地,在隋唐时期被称为“龟兹”的音乐最为发达。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就记载:“屈支(旧曰“龟兹”)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所使用的乐器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箫、筚篥、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贝、铜钹等。除了大量的打击乐器外,弹拨乐器占有极大的比重,另还有吹管乐器的横笛、筚篥等。我们从今天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乐队,其弹拨乐器常常成为乐队的中坚力量。作曲家就是紧紧抓住这种自古以来就有的乐队组合特点,在弹拨乐队中加入短笛,这样不仅弥补了弹拨乐队演奏长音表现力不足的弱点,而且,笛子的旋律更带有异国异族的风格特点。另还加入了大小木鱼、马铃、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似乎再现了古代“龟兹”丝绸之路的音乐风貌。乐曲一开始用低音乐器的大三弦和大阮,奏出了描绘整个骆驼队缓慢行进的步伐,然后琵琶和扬琴加入进来强调了步伐的铿锵声,接着就引出了短笛富于异国异族音阶色彩的旋律。此旋律不停的模进翻奏,然后,弹拨乐器用较密集的旋律作了变奏,大三弦等低音乐器从音区上加以对比。似乎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在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广袤沙丘、断壁、山崖、枯树,于夕阳西下,在金黄色的逆射光环中,一线天际间出现了一支支蜿蜒行进的驼队。深深凹陷的沙漠足迹,弯弯曲曲地折向高耸的丘顶……。之后,乐曲从e小调的【慢板】转入了E大调的【快板】,似乎霎时月光云淡、篝火熊熊,凹眶高鼻的旅人围坐一圈,拿出精致的夜光杯,斟满美酒一干而尽。短笛声起,琵琶声落,乐声演绎着异邦的思乡曲;纵情的歌舞表达了旅人炽烈的情感。在经过短笛的华彩型乐句后,乐队再现了【慢板】的旋律,似乎第二天清晨驼队又开始出发,重新踏上了漫漫的旅途征程。正可谓“沙丘驼队日西垂,篝火熊熊月落辉。碎叶琵琶催酒处,纵情歌舞到熹微。”这是作曲家的一首原创乐曲,由于紧紧抓住了曲调上带有异国异族音阶的风味,手法上借鉴了西洋大小调转调技术和三部曲式,配器处理上由淡渐浓,由浓渐淡,因而乐曲就显得特别的传神。


三、《雪雁南飞》

这是一首扬琴、琵琶、古筝三重奏的乐曲。作曲家以广东汉乐同名乐曲的曲调为素材,采用弹拨乐器三重奏的形式,非常富于创意。此曲为罗九香传谱的“软线”(即“重三六调”)68板乐曲。首先,在【慢板】中,作曲家将最能代表广东汉乐特殊的重三六调音阶旋律放在古筝上,这样就更能突出广东汉乐的风格特点。其次,扬琴、琵琶多作伴奏音型的穿插,又时常作衬音式的点缀与支声复调的呈示,从而使三种乐器各得其所,各有发挥特长的余地。转入【快板】后则以古筝旋律与扬琴、琵琶的快奏旋律交叉为主,这样就更直接突出了“重三六调”的风格特点。音调纯真、韵味醇厚,似乎众多大雁排成了一字长蛇形或人字形,高低错落、时隐时现,在浩瀚的长空中尽情地翱翔:时而顺风展翅滑翔,时而迎风扑翅奋进,给人以生动形象的展现。


四、《土耳其进行曲》

移植西洋著名的乐曲也是拓展弹乐合奏表现力的做法之一。莫扎特的这首《土耳其进行曲》原是一首钢琴曲,我们知道西洋古钢琴就是用拨子来弹拨发音的,因而也可归入弹拨乐器之中。后来进化到现代的钢琴它则是一种弹奏乐器,虽然弹奏的方法与通常的弹拨乐器不同,但是它的出音与弹拨乐器还是较为接近的。作曲家选择这首密集音型进行的乐曲,就特别适合弹拨乐器来演奏的。乐曲基本上把旋律放在柳琴、琵琶、扬琴等高、中音乐器上,同时,又加入了木琴,使旋律音色更与钢琴接近了。然后,把钢琴左手的的伴奏音型,放在大阮以及大提琴、低音提琴与中阮、铃鼓的节拍交叉运用上,大三弦运用则两者兼而有之。转入A大调旋律后,充分发挥弹拨乐器组合音响的效果,运用全奏的方式不仅使乐曲的出音更为丰满,而且与前面c小调灵巧而富于弹性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结束段的音响则更为连绵、辉煌,从而使乐曲在全奏的高潮中结束。


纵观顾冠仁的[弹乐合奏]创作,一是充分发挥了各个弹拨乐器的特长,组合上高低音区交叉相协,每个乐器都坚守着自己的领地,这样才尽可能在规模不大的乐队上,取得了最好的音响效果。二是他的每首乐曲都离不开力度、速度等方面的细致、周到的处理,这样使乐曲的表现更为有声有色,这可以说是顾冠仁创作乐曲最为特别关注的地方,实际上也是以小博大、以精取胜的成功经验。三是他把乐曲的出情放在首位,来带动其他一系列的效果出彩上,他的作品真可谓是“弹拨声声总是情,情到意到一鸣惊。”有娴熟的作曲技巧,有生动的音乐形象,有诚挚的情感流露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