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女孩打了,男孩要打回去吗?

 哇卡小松 2018-10-10

女孩不是弱者,女孩在各方面拥有和男孩一样的权利。但是,平等也就意味着双方都遵守着同样的规则,不能有暴力和欺凌,就是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规则之一。


小女孩越来越厉害了?


一次朋友间的家庭聚会,朋友的儿子九岁多,跟我说他在学校的最大烦恼是,班里女生太厉害了,总是打男生,男生没法找老师告状,因为老师认为女生打男生无所谓,男生绝对不能打女生,所以男生就只能挨打或者逃跑了。这个话题让我非常有兴趣。我自己,小时候上一个厂矿幼儿园,管理粗放落后,每天到了午饭时间,老师会发给女班长一把舀饭的不锈钢大勺,授权她敲打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虽然也被敲打过,但经常被敲打的还是男生。我于是有意识地找了各个年龄层男孩的妈妈讨论这个问题,其中有三个男孩的遭遇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三年级男孩A,班里的体育委员是个女生。列队的时候,体育委员整队,这个女生沿着队列来回巡视,凡是她认为站姿不对或者不够整齐的,就对着腓骨飞起一脚,而她踢打的一般都是男生,因为男生会更容易多动一些,不像女生那样安静听话。晚上睡觉的时候,A的妈妈发现他小腿骨上一块拳头大的淤青,几经询问才问出来是被女体育委员踢了。妈妈非常纠结,心疼儿子,但又觉得男孩子没法跟女孩子计较,也就只能忍了,嘱咐几句以后要站得好一点啊,不要再被踢了。


第二个,一个四年级的男孩B,在学校的乐队里拉大提琴,声部长是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得到了老师授权可以管理八个声部成员,这种管理权力包括可以使用轻微的暴力,比如用琴弓敲打脑袋。但是这个六年级的女生并不满足于仅仅使用琴弓,她很享受使用自己的权力来欺负其他人,尤其是男生。有一次这个声部长抢走了B的手机,并且把手机放到女厕所。手机是男孩跟妈妈联系的工具,妈妈上班很远,爸爸在外地,所以母子约定了孩子自己回家要给妈妈打个电话。手机被放在女厕,男孩没法进去取,央求声部其他女孩帮着取,其他女孩又不愿意因为他得罪声部长,这个心急如焚的男孩就在厕所外等了两个小时,直到所有的人都放学离开了学校,他才进了女厕所取出了自己的手机,当天晚上他给妈妈讲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委屈得要哭出来。


第三个案例比较令人震惊了。一个男孩的妈妈给我发微信,说儿子班里有个厉害的女生,专踢男孩下身,她已经知道这是男孩身上脆弱的部分,所以她踢了不止一个男生,同时是踢了不止一次,她已经把踢裆作为很有用的一个技能在使用,而且还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厉害!


    

男孩不能打女孩,女孩打人无所谓?


很意味深长的一件事是,我把男孩被女孩踢裆的截图发给不同的妈妈们看,男孩的妈妈都很震惊,说好过分啊;女孩的妈妈们反应就比较冷淡,说真是强悍的女生。所以,这事是不是有点意思?现在设想一下,同样的事情,如果性别反转了,给人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呢?男体育委员踢打女生,把女生的腿踢青了拳头大的一块?男声部长欺负女生,抢了女生的手机放在男厕所?男孩故意多次踢女孩裆部?这种情况,估计女生家长完全无法容忍,老师也会出手干预的,那么为什么女生对男生,就显得不那么严重,不需要干预了呢?


分析上面的例子,会发现除了第三个例子中看不到老师的影响,其余两个例子有一个共性,就是被打的男孩年龄较小,而打人的女孩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老师的授权和支持。从常识来判断,被女孩打的情况更多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进入初中以后,男孩身体发育,挨女孩揍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因为男孩女孩发育速度的差异,女孩在心智和体力上,往往优于男生,听话懂事的女生,经常占据了大部分班干部的位置,而她们幼小的年龄,使她们无法合理的理解和使用被授予的权力,这种情况下,女孩在履行她的职责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暴力来强调自己的权威和重要性。


除了上面分析的被授权和支持的女生暴力,还有一种女生打男生,是随机发生的,比如第三个例子。女生发育得较快,不仅身体发育得人高马大,而且心智也较为成熟,加上很多女生的家长,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往往把女孩教养得比较“彪悍”,这种情况下女生打男生,就和任何群体里发生的倚强凌弱是一个性质的。


但是跟一般儿童之间的争吵和暴力问题不同的是,女生打男生,往往不被重视。对于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使人们认为女性是弱者,不会对男性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心理作用到孩子身上,女孩往往利用性别成见,反转为自己的优势,打了男孩也白打,男孩却可能觉得被女孩欺负倍感屈辱。



挨打了怎么办?


男孩的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处理这种情况呢?教育孩子,不管对方是男是女,都要打回去?还是恪守绝对不许打女人的信条,挨打也忍着?


这里就要提出一个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对暴力的容忍度应该是零,任何欺凌都不应该被忽视和容忍,这个原则不因种族、性别和年龄而有所改变。说不因种族和年龄而改变,相信所有人都能理解,白人不能欺负黑人,反过来也同样;年轻人不能欺负老年人,反过来老年人也不能欺负年轻人。为什么这个原则在性别上就要失效呢?男生不能欺负女生,同样,女生也不能欺负男生,这有问题吗?


对于老师来说,处理校园欺凌应该性别中立,零容忍。最有责任也最有能力制止欺凌的人是学校的校长或者老师,而不是欺凌者的家长。暴力一次也嫌多,一旦发生就应该当场制止。比较好的做法是让打人的孩子当面赔礼道歉,直到对方原谅。暴力行为得不到制止,反复发生,最后发展到霸凌就会比较麻烦。这种情况下,受害者非常敏感,精神会受到创伤。这一点,家长和老师要达成共识。


男孩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最重要的,不要责怪孩子,任何形式的责怪都不要。不要说“你干什么了让人打”?(他可能会觉得都是自己做的不好才被欺负)、或者说“打回去”(他可能认为都怪自己没有或者不敢打回去,活该被欺负)、“小心躲开”(他可能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躲开)、“不要怕”(他可能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勇敢因为他真的怕)。事实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也就是说,你改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未必就能幸免。至少暂时不要要求被欺负的人作任何改变,错不在被欺负的人,错在那个欺负人的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谈这个话题,建议他学会大声说“走开!”或者和朋友一起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是非常管用的。被对方要求干什么的时候,可以大声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和你们说这些”,然后径直走开,让他获得一种控制感。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欺凌的核心是权力控制,跟性别和身体强弱无关,所以要教会自己的孩子不被控制。有人欺负他的时候,不要看他们,不听他们说话,不回应他们。如果这些不奏效,就勇敢的看着他们的眼睛,告诉他们自己不会被欺负。最重要的,告诉自己的孩子,家人永远支持他,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告诉家长。 


男孩家长还需要知道的一件事就是,被女生欺负的男孩是欺凌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受害者。他们往往会觉得被女生欺负特别屈辱,所以不愿告诉家长和老师。为了减少这种伤害,家长平时就要注意避免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语言,比如“女孩怎么能打人”、“连女孩都打不过”、“男孩子就要勇敢一些”、“现在男孩都不阳刚了”,等等。谈论问题时使用性别中立语言。


家长还需要做出判断,单次的暴力事件是不是会发展成习惯性的欺凌,这需要跟孩子保持平静而持续的沟通,如果觉得欺凌反复发生,就得让学校和老师出面制止。家长往往护短,在决定找对方的家长理论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避免在事实上争议,欺凌者的家长未必会配合教育自己的孩子,处理这些事,专业很重要。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学校和老师态度公正,公平处理,让家长互撕,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家长互撕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制,最后事情无法解决,双方家长也非常不愉快。遭受暴力一方的孩子家长,跟学校沟通时,要保持平静,保留证据,争取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


时机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道理,用简单而清晰的语言,让他知道暴力不能被允许,无论男女都不能打人和欺凌他人,如果因为对方是女生,老师就不管她打人的事,那就是错的。随着男孩的不断成长,自信增强,被欺凌的心理伤害就会减轻很多。



女孩家长怎么做?


对于女孩家长来说,上述处理欺凌事件的原则,换个性别同样适用,正确的教育孩子,避免自己的孩子遭遇暴力(不管是被异性还是同性),同时教育女孩懂得性别平等,女孩不是弱者,女孩在各方面拥有和男孩一样的权利。但是,平等也就意味着双方都遵守着同样的规则,不能有暴力和欺凌,就是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规则之一。


女孩家长,没有必要因为怕孩子被欺负,就把女孩培养得非常彪悍,女孩打男孩的情况不被重视,本质上是因为对女性长期而普遍的歧视,认为女性无足轻重,女性的行为和意见都不重要,不会对男性造成伤害,所以女生打男生不被重视,也是一种逆向歧视。这种歧视对女孩心理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好的,暴力得不到制止,女孩因而不知道自己行为被许可的边界在哪里,对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也很不利。美国去年判过一个华人女生欺凌他人入狱的案子就是例子。研究数据表明,从小欺凌他人的女生长大了生活大多不顺,家长理当及时制止。这个原因倒不是因为没有女德,而是她们靠欺凌获得的权力感难以持久,为了延续权力感和掌控感,她们的行为往往会产生偏差。人要想获得尊严和存在感,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诚实正派的行动和好人品,不是靠欺凌他人,这个无论男女都是一样的。


作者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