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寒露脚不露”,下面为大家介绍寒露节气养生保健的6个小常识,一起来看看。 寒露节气养生的6个小常识1、增添衣物 “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过后,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2、足部保暖 “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应避免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寒从足生”,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3、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专家认为,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4、艾灸肚脐 因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用艾灸治疗,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用此法,但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艾灸防治效果良好。如隔姜艾灸: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5、调养脾胃 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寒露以后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胃部,适时增添衣服,睡觉注意盖好棉被。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6、加强锻炼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伸展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tips:寒露时节的风俗活动是赏菊、登高。秋季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秋风扫落叶,一阵秋雨一阵寒,都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因此,秋季宜调整好情绪,经常约亲友爬山散步,登高望远,赏菊观景,舒缓抑郁的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