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韩非子》——一鸣惊人

 走向胜利 2018-10-10

[原文]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喻老>

读《韩非子》——一鸣惊人


[译文]

楚庄王临朝执政三年,既没有命令发布,也没有什么政策推行。右司马侍候在旁边而给庄王打了个谜语说:“有只鸟栖息在南方的土丘上,三年不动翅膀,不飞翔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名堂?”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将因此而使翅膀上的羽毛得到生长;不飞不翔不鸣叫,将因此而观察民众的行为准则。虽然现在没有飞翔,但飞起来必定会直冲云宵;虽然现在没有鸣叫,但叫起来必定会惊动人世。您就丢开这柱心事吧,我已经知道你的用意了。”过了半年,庄王便亲自处理政事,废弃的事情有10件,而举办的事情有9件。惩处大臣5人,提拔没有做官的读书人6人,而国家治理得很好。 又起兵征讨齐国,在徐州打败它;在黄河与衡雍之间战胜了晋国;在宋国会合诸侯,于是称霸天下。庄王不忙着去做那些微小的琐碎的事情,所以能有伟大的名望;不较早地表露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有伟大的功绩。所以《老子》说:“伟大的人才较晚取得成就,伟大的名望较少声张。”

读《韩非子》——一鸣惊人


[评析与应用]

楚庄王的这个故事,很有名。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据《韩非子》这段材料讲,庄王初登位,三年中无所作为,右司马忍不住要用隐语的方式暗示他该有所作为了。

庄王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他是不露声色。这三年他确实是“无令发, 无政为”,但他“自静三年以讲得失”《新书.先醒》,用他自己的比喻式的话说,就是:“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他所谓的“长羽翼”,是说自己长见识,也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所谓的“观民则”,是说观察老百姓干些什么(具体一点也包括老百姓喜爱干什么,不愿干什么,有什么希望,有什么要求),这就叫“自静三年以讲得失”。而且,从他后来的施政措施来看,他的“讲得失”还包括总结过去国君治国的经验教训。所以,在右司马对话的装卸后,他的治国,对内,“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国家因此而大治。按照秦汉别的史书中的记载,他“退辟邪而进忠正”,大胆举用了孙叔教等人,严惩了一大批奸佞小人)(史记-楚世家》记载他杀了数百人,也提拔了数百人)。他还重视农业生产和教育事业。在此基础上,他打了一连串胜仗,“遂霸下”。

读《韩非子》——一鸣惊人


楚庄王的行为对人很有启示。我们干任何事,事先应该“自静”,估量一下自己,也分析分析周围的情况,使自己有所提高,有所长进,更密切关注人们干些什么,想些什么。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就干出名堂,干出成绩,不小手小脚,而是大刀阔斧,力争大见成效。准备要充分,行动要果断,措施要得力,这样才能卓有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