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怎么买重疾险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买重疾险: 因为重疾险非常有用!非常有用!非常有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弄懂重疾险作用,看再多产品评测、对比多少条款和价格都是徒劳。重疾险主要具有以下问题: 1. 重疾治疗费用:据医师业协会发布数据,重疾治疗恢复的平均花费约为30万左右; 2. 疾病康复费用:重疾长期康复费用约为20万+; 3. 家庭收入补偿:疾病所造成家庭收入中断或降低引起的财务负担,然而家庭的开支子女教育却持续增加; 4. 家庭负债补偿:突如其来的重疾使得家庭陷入财务危机,重疾险可降低家庭负债压力,防止贷款逾期产生更多债务负担; 5. 重疾险与医疗险区别:首次确诊即全额赔付,无论是否治疗;医疗险仅根据实际医疗花费报销治疗部分费用。 家庭因突如其来疾病造成的家庭财务系统崩塌与银行系统因特殊事件造成的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原理如出一辙,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当你无法承担突发疾病造成的后果时,重疾险一定别省,重疾险一定要买!买!买!重疾险是防止疾病引发阶层滑落的绝佳利器。 重疾险选购十大秘籍 保险产品纷繁复杂,尤其是对于重疾险特别复杂。重疾险涵盖责任范围极为复杂,重疾险的产品形态、保障期限、缴费期限、等待期、重疾种类、多次赔付、附加轻症、保费豁免、附加身故责任等选择灵活多样,各种责任到底该如何选择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小白用户来说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即便是保险从业多年的人员也不一定能道出其中的奥秘。今天精算君来传授你重疾险选购十大秘籍。 上课了!敲黑板,划重点! 1秘籍第一式 重疾险形态选择 市面上重疾险纷繁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消费型重疾险、返还型重疾险,其中消费型重疾险又分为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和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对于三类重疾险的保费大小分别为:消费型重疾险(不含身故) < 消费型重疾险(含身故)=""><>
从投资角度分析返还型重疾: 消费型重疾(含身故返保额)PK 返还型重疾 ▼ 以28岁男性进行测试,从上表可以清晰的看出,获得同等保障的情况下,返还型重疾险在70岁满期可获得34.7万元,但是比消费型重疾险每年多缴纳8904元保费;如果将8904元每年按照3.5%利率进行复利投资,直到70岁满期时可获得55.55万元。我们惊讶的发现按照3.5%的利率投资竟然比返还型重疾险多获得20.85万元,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意外收获啊!对于返还型重疾70岁满期返还的收益率仅2.05%,天了噜!保险公司原来是在反薅羊毛。 如果对于投资能力较强的朋友来说,按照5%的投资利率,70岁满期时可获得90.43万元;不同投资利率水平下的投资回报如上图所示。如果同学你有较多投资渠道,建议不要购买返还型重疾险! 购买保障相似的情况下消费型重疾保费更低,可用较少的资金覆盖全面保障;对于基础保障充分仍有富余资金时,如果只会通过银行存款来理财的同学,可购买返还型重疾险达到保障兼具理财的效应。
从保障角度分析含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 含身故返保额的消费型重疾险可理解为附加寿险功能,其与单独寿险功能的区别为该产品为复合型产品,一旦重疾或身故发生,赔付其中一项保单即终止;然而寿险可分别赔付,两款保障互相不影响。
重疾险种类特点及分别适应人群 ▼ 总结: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的适合不同的用户。选购重疾险形态时应首先基于保额优先原则,以最小资金撬动更高的保额杠杆,充分全面覆盖风险缺口,这才是购买重疾险的初衷。在保障责任全面的基础上可再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及投资能力选择是否附加身故责任、是否返还保费。
2,秘籍第二式保障期限选择保障期限即被保险人所获得的保障长度,是影响保费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精算君建议:保障期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保险人的保费预算,在满足重疾保额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长保障期限的长度,保费预算控制在年收入的10%以内,在尽可能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提升保障期限才是最合理的。 3,秘籍第三式缴费期限选择精算君建议:对于长期缴费的重疾险,缴费期限尽可能选最长的方式缴纳。在此我们选择一款热销的达尔文1号重大疾病保险进行测试,将不同缴费期限的期交保费折算为趸交保费(就是一次性缴多少钱)。 通过测试可知,当假定利率约为3.8%时,5年缴、10年缴、20年缴、30年缴的期交保费的现值几乎一致。 长期缴费的优势: 1. 降低每年缴纳保费压力; 2. 在长期缴费过程中,一旦发生保险责任赔付,未缴纳保费无须继续缴纳; 3. 长期缴费方式可以理解为年化贷款利率为3.8%的分期付款,相对当前信用卡、贷款等方式年化15%的贷款利率而言,具有较大的利率优势。 4,秘籍第四式等待期选择市面上热门重疾险的等待期通常为90天和180天,即等待期内发生重疾,保险公司不负责赔付责任,仅退还已缴纳保费。 对于身体健康的同学来说,等待期90天、180天的产品差异微乎其微;除非身体已经岌岌可危不堪重负,然而带病投保的话保险公司也是有杀手锏的,理赔查勘的砖家门可不是吃闲饭的,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带病投保来挑战理赔查勘员的专业程度。当然,谁也无法预料重疾那天会光顾到自己,相似条件下等待期越短的产品一定也相对更好。精算君建议:对于保障相似的产品来说,等待期90天的重疾险保费相对于等待期180天产品保费增加在1.5%以内均可认为是合理的可选择附加的区间。 5,秘籍第五式附加轻症责任选择轻症:由于轻症发生后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往往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后果,但轻症通常花费不高,因此20%-30%的额外轻症给付通常可以我们更从容的面对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个别产品附加轻症责任后导致性价比不高。精算君建议: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若附加轻症后保费增加5%-10%均可认为是合理的可选择附加区间。
6,秘籍第六式多次赔付选择当前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有重疾多次赔付、轻症多次赔付、中症多次赔付责任。 多次赔付即首次发生保险责任获得赔付后保单依然有效,再次发生保单责任依然可获得赔付。据中国医学院癌症发生率数据统计,若被保险人罹患癌症后,三年后生存率为18.5%,再次罹患其他重疾的概率为1.8%;若被保险人先罹患非癌症类重疾,再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1%;若被保险人先罹患非癌症类重疾,再次罹患非癌症类重疾的概率为0.7%。若将疾病进行分组,则二次罹患疾病的概率将大幅降低,三次罹患重疾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精算君建议:对于中症、轻症的多次赔付基本可以忽略,在其他条件均相似的条件下中症、轻症多次赔付更好,对两次及以上中症、轻症赔付情况下保费上涨2%以内均可认为是合理的可选择附加的区间。重疾的多次赔付不仅要关注赔付次数还要关注疾病的分组,由于背后测算逻辑相对复杂,在此直接给出不同赔付及分组状况的重疾险保费增加合理区间,合理保费增加值如下。 7,秘籍第七式疾病数量选择当前市面上出现了大部分疾病种类在80种以上的重疾险,有的产品甚至达到了100多种重疾,如此多的病种到底应该如何取舍?带着同学们来窥探真相。 在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医师协会联合就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其中保监会规定了25中重大疾病,实际上已基本涵盖了95%以上的重疾。当前很多公司以病种数量涵盖全面为卖点来营销,做出了80种甚至100多种重疾种类,此类噱头成分偏大。精算君建议:若100种病种的重疾产品相对于50种病种重疾产品保费增加在5%以内,可认为是合理可选择附加的区间,对于80种重疾与100种重疾基本可以忽略其中差异。 然而对于轻症疾病种类的选择,保监会并没有给出一个明文规定,因此各家公司重疾险种的轻症种类通常包含较大差异。精算君建议:关注下图十种市面上热门常见的轻症即可。 8,秘籍第八式保费豁免责任选择保费豁免功能就是一旦发生某种疾病,便可免交今后未缴纳的所有保费,此功能体现了更加人性化关怀。 附加保费豁免根据豁免前置条件可分为重疾保费豁免、轻症保费豁免、中症保费豁免,根据保费豁免保障对象又可分为被保险人豁免和投保人豁免。附加保费豁免功能对于身患轻症的被保险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患病期间减轻被保险人的财务负担,可谓是雪中送炭。精算君建议:如果附加保费豁免功能后,保费增加在1%以内,则尽量选择附加保费豁免责任。
9,秘籍第九式附加身故给付保额责任选择身故给付保额功能和寿险功能一致,附加身故给付保额责任可理解为附加了一款寿险产品。但与寿险产品不同的是,该产品的重疾、寿险责任仅能赔付一次,相对重疾+寿险产品而言有一定局限性。对于此类产品,精算君建议:如果附加身故给付保额责任后,保费增加在25%~30%区间,则可认为是合理的可选择附加的范畴,具体是否选择还需根据保费预算确定,在每年缴纳保费不超过家庭收入10%范围内科考虑附加。
10,秘籍第十式附加身故给付保费责任选择身故返保费顾名思义就是发生身故返还已缴纳总保费,对于重疾险而言,大部分重疾产品通常均具有身故给付现金价值的保障责任,如果重疾险原本包含身故给付现金价值责任,无需附加身故给付已缴保费责任;如果重疾险原本不包含身故给付现金价值责任,附加身故返保费责任后,保费增加控制在5%~7%可认为是合理的可选择附附加的范畴。
总结:重疾险选购的十大秘籍就这么多,每项责任附加与否首先取决于当前的经济能力,当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保障责任越丰富越好。但一定注意附加责任后所增加的保费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附加某项责任后保费增加大大超过精算君推荐的合理比例时,请君一定三思。最后附上一张购买小贴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