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为梁启超养育了9个小伙,却1生无名无分,晚年在草棚孤独逝世

 读书007abc 2018-10-11

光绪十七年,二十三岁的李蕙仙嫁给了小她四岁的梁启超,一个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一个是民国著名文人加革命者,天作之合,良缘美满。

没出嫁前,李蕙仙传承祖训,熟读古书经典,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成为梁夫人后,她又将自己成功转变成贤良内助。妻子才貌皆全,又温柔体贴,梁启超在新思想的熏陶下,毅然和一群志同道合之辈立下了“一夫一妻制”的誓言。

然而这个誓言终究还是在一个叫王桂荃的女子这里被打破了,那么王桂荃究竟有什么魅力能插入到梁启超和李蕙仙的感情之中呢?

其实不然,事实上王桂荃并不是一个觊觎别人家庭的妖艳魅惑之人,她介入到两人之间乃是由于梁家主母李蕙仙的拜托,而这拜托的根源在于梁家长子梁思成。

1901年,梁思成出生,在此之前,两人结婚多年,膝下却只有一个女儿梁思顺,这成为李蕙仙心里的一个疙瘩,她虽是诗才满腹,却还是去不掉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要一个儿子来为梁家传宗接代的思想,因而梁思成的出生让她欣喜若狂,这么多年来终于如释重负。

只是任凭家里人如何宠爱宝贝,梁思成还是体弱多病,单薄消瘦,透着一股夭折之相。李蕙仙心里十分焦急,最终她想出了一个法子,与梁启超商议后,为其纳了自己的贴身丫鬟王桂荃做妾。

李蕙仙出嫁时,王桂荃一起被带了过来,她身世凄凉,4岁父母双亡后,便被多次转手卖给大户人家做丫鬟,直至最终进入李家,才安定下来。她手脚勤快,又乖巧听话,一直很得李蕙仙的喜爱。

1903年,18岁的王桂荃正式成为梁启超的侧室,其后为他生下了七个孩子。只是“妾室”这个名分仅限于心知肚明却无法对外公开言说,因为梁启超早早地声明了自己对于婚姻的态度,他和谭嗣同等人创办的“一夫一妻世界会”,众人还记忆犹新。他无法坦诚,否则无异于打脸。

即便在家里,孩子们对她的身份心照不宣也只能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她自己却对此不甚在意,小时候受了太多苦,如今一点点幸福便很容易满足,因此从未在名分上为难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一家人跟着他奔波海外。大字不识的王桂荃举步维艰,但柴米油盐,饮食起居绝大部分都由她担着,如果她也乱了方寸,家里的日子恐怕会更不容易。于是她在磕磕绊绊的沟通中,很快学了一口流利的东京话,同时也接收到了新思想,新文化。

在日本的这些年里,梁启超主要靠写文章过日子,但收入微薄,生活十分清苦,王桂荃精打细算,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物尽量安排妥当。稍许空闲的时候,还会听孩子们读书,渐渐地还学会了看报,记账。

有一年,女儿梁思顺(李蕙仙所出)得了白喉,小孩子难受,一直嚷嚷着疼,王桂荃在旁边急得不得了,衣带不解地照顾了好几天,但这期间,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幸染病,由于没得到周到的护理,最终不幸过世。她心里难受,又不愿家人担心,总是一个人偷偷地躲在没人的地方哭。

1924年李蕙仙病逝,1929年梁启超病逝,只留下她和9个孩子相依为命。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她只得将旧房子或卖或租,勉强维持生计,自己则更加省吃俭用,留出费用给孩子们求学。

1941年,梁思成获得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嘉尔顿学院的全额奖学金,但路费和一些生活杂费须得自己出,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业,王桂荃千方百计,从各方周转借贷,终于凑足了400美元,将他送了出去。多年后,每当梁思成提到“母亲”一词,说的最多的都是王桂荃,而不是生母李蕙仙。

梁思成应该是9个孩子中名气最大的,但王桂荃自己的几个亲生孩子也成就非凡,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梁思永是民国历史方面的研究院士,梁思礼则为我国火箭和导演研究做出过卓越贡献,梁思达是著名经济学家......。

孩子们回忆王桂荃时总说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虽然没读过书,却仿佛永远在进步,她支持孩子们上学,对家国大事也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生活在困难时,她也从不抱怨,没有什么能将她打倒。她虽然一辈子在梁家没有名分,但在孩子们的心里却重愈泰山。

1968年,她在乡下村里的草棚中孤独离世,临终前,子女四散,无一人在身边,种种原因他们没能也没法赶回来。乡亲们卷一张草席将她埋在了村里的后山坡上。后来,儿女们将她迁到北京香山的红叶林,葬在了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墓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