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封建婚姻制度,这种婚姻制度在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的时间。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婚姻制度对于女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到了近代以后,许多有识之士都呼吁废除这种不公平的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实行“一夫一妻”的新式婚姻。 在清末民初时期,提倡“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人有很多。比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是“一夫一妻”的倡导者。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虽然表面上倡导“一夫一妻”,但是自己却并没能做到这一点。康有为的一生娶了6为妻妾,梁启超的妻妾虽然没有康有为那么多,但是也有一妻一妾两位夫人。而且,梁启超为了防止自己的名声受损,一直不肯承认妾室的身份。 1889年,17岁的梁启超参加科举考试,深得主考官李端棻的欣赏。李端棻非常看好梁启超,认为他日后必能有所成就。因此,李端棻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介绍给了梁启超。当时梁启超只有17岁,而李蕙仙已经21岁了,两人之间相差4岁,但是梁启超对李蕙仙很有好感。所以,虽然两人年龄差距较大,还是在李端棻的主持下订了婚。两年后,梁启超进京,和李蕙仙举办了婚礼。 李蕙仙在和梁启超结婚后,过了十年的时间才生下长子梁思成。梁思成的出生让梁启超欣喜万分,在盼望了十余年的时间后,总算有了一个孩子。但是梁思成在出生后身体瘦弱,而且经常容易生病。看着这个病怏怏的孩子,梁启超不禁陷入了担忧。 梁启超虽然接触过一些新思想,但是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看到长子身体如此瘦弱,他很担心这个孩子能否顺利长大。如果这个孩子万一不幸夭折,那梁家岂不是会陷入绝嗣的境地?梁启超有心纳妾,但是却不好意思跟妻子开口,所以他的心里十分的为难。 李蕙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子,心里面其实是不愿意丈夫纳妾的。可是她又没有反对丈夫纳妾的理由,最终只好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自己的陪嫁丫头王来喜给丈夫当小妾。王来喜从小跟着李蕙仙长大,所以李蕙仙非常的信任她。如果丈夫真要纳妾的话,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总比外人面的人要好。就这样,年仅17岁的王来喜成为了梁启超的第二位夫人。 王来喜在嫁给梁启超之后,把名字也改成了王桂荃。虽然她已经成了梁启超的妾室,但是身份地位并没有提升,甚至可以说是无名无分。当时梁启超正呼吁提倡“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如果被人知道他自己反而偷偷纳妾之后,会给他的名声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梁启超虽然纳了王桂荃为妾,但是却并不承认她的身份。 1904年,王桂荃给梁启超生下了次子梁思永。古人常说“母凭子贵”,可是梁思永的出生并没能改变王桂荃在梁家的地位,她还是如往常一样承担着丫环的工作。梁启超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避免自己违反“一夫一妻”的事情败露,甚至让孩子喊王桂荃“王姑娘”或者“王姨”,而不是喊王桂荃“妈”。 王桂荃先后给梁启超生了6个子女,在她的培养之下,子女们最后都成为了国之栋梁。王桂荃的长子梁思永,是著名的考古学家。次子梁思忠是抗日英雄,25岁时牺牲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梁思懿、梁思达、梁思宁、梁思礼等人也是各自所属领域的翘楚,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连和王桂荃没有血缘关系的梁思成,小时候也是由王桂荃照顾的。 梁启超的原配李蕙仙性格比较暴躁,对教育子女并没有什么耐心。所以,梁思成和母亲的感情并不如何深厚,但是梁思成却非常的敬重王桂荃。虽然梁启超不让孩子们喊王桂荃“妈”,但是梁家的孩子们对王桂荃的感情却十分深厚。 王桂荃虽然是梁启超的老婆,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她该有的名分。作为梁启超无名无分的老婆,她为梁家养育出了6个国家栋梁。令人唏嘘的是,王桂荃的晚年过得非常令人心酸。1968年,王桂荃因为种种原因和子女们失去了联系,最后在一座阴暗的草棚里去世,享年85岁。 在王桂荃去世之后,梁家的子女们在父亲梁启超的墓旁为她立了一块石碑,并且还为她种下了一颗“母亲树”,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 对于出生在封建社会的女子来说,名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可是王桂荃一辈子都没能得到梁启超的承认,也没有获得该有的名分。从这一点来说,梁启超的做法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王桂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一个缩影,平凡而又伟大,令人万分的钦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