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甲午黄海海战中,济远号不逃跑,北洋水师可能扭转战局吗?

 第13区 2018-10-11

甲午海战是世界第一场大规模蒸汽铁甲舰之间发生的海战,也是直接影响19世纪末,世界各国海军走向的一场海战。

而装备着305mm口径巨炮,14英寸装甲但行动缓慢的定远号。

和装备着二十四门速射炮,最快航速23节的吉野号。



就代表了当时世界海军的两种思维:是追求防护和口径,还是火力和航速。

而甲午海战给出了答案。

1866年7月,爆发在地中海的“利萨海战”。奥匈帝国海军以薄弱的兵力,依靠横队冲击战术,撞沉了三艘意大利军舰,取得了胜利震惊了世界。也使得早在千年前,进入风帆时代后就被抛弃的军舰冲撞战术又复活了。

而作为那个时期建立的北洋水师也是其影响之下建立的。


作为“利萨海战”参战国之一奥匈帝国的邻居,德国更是深受其害!为了配合冲击阵型,军舰火炮的位置必须改变。以往的军舰都是继承风帆军舰时代,火炮都在两侧。军舰排一路纵队,垂直输出。

而之后的军舰以1876年英国的“不屈号铁甲舰”为代表,主炮装备两侧可以同时向首尾开炮。

从德国进口的五艘军舰中,定,镇两舰都借鉴了此样式。其他巡洋舰无不是根据横队思维建造的。重主炮轻弦炮。五艘军舰只有船首对敌时,火力最强,主炮才能全开,侧面对敌时火力有限。

从英国进口的超勇杨威,更是“利萨海战”的直接产物“撞击巡洋舰”,全舰吨位小,水位线上方低矮。遇到一点恶劣环境,炮塔就会进水。而且没有防护,几乎裸奔。但首尾却装备两门十英寸重炮。航速最快可达16.5节,在当时也算是飞毛腿了。唯一的杀手锏是船首的撞角。也是“利萨海战”后近代军舰的标配。

(当时的构想是所有军舰排成横队,一边开炮一边冲撞敌舰)。

尤其是来远,经远受此影响,竟然没有按装尾炮。导致侧弦,后方火力薄弱。两舰管代屡次上书请求加装尾炮都被清政府以““既不怯战,何须尾炮””的荒唐理由拒绝。

整个北洋水师除了致远,靖远两个英国血统火力较强,其他军舰都存在火力问题。

(这幅图是北洋水师致远级的模型,210mm主炮舰首两门,舰尾一门,150mm副炮两侧各一门可以向舰首开炮,也就是说舰首对敌有四门重炮可以使用。而来远,经远与之类似,但没有尾炮。)

设计上的缺陷决定了北洋水师的战队阵型,横队冲击阵是北洋水师唯一的选择,也是唯一的把握,更是火力发挥最强的阵型。

北洋将士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阵型被打乱之前,冲入敌阵,打不打赢不说至少撞沉一艘就是胜利。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洋水师要摆“夹缝雁形阵”。

大东沟海战爆发时,北洋水师以战斗力最强的定远,镇远放在中心,最弱航速最慢的超勇,杨威放在右翼末尾企图掩护他们。但是没有想到,平均航速19.4节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竟然不顾北洋水师的重点火力打击,直接冲到舰队右翼最末处,直扑超勇,杨威。两舰面对航速飞快的敌舰,冲撞战术直接失效,甚至连逃都逃不掉。在四艘强火力巡洋舰的猛轰之下,超勇迅速沉没,杨威燃起大火,撤退途中被急着逃命的“济远”撞沉,只能说真TM悲催。



这时北洋水师的阵型已经打乱,横队战术已无意义。北洋水师唯一的希望丧失,旗舰定远又被围攻舰队失去指挥。只能任由日军舰队肆意冲击,分割包围。

也就是说在超勇杨威,被摧毁的一瞬间,甚至说在开战前,北洋水师的败局就已经注定了,整场海战完全是两个时代直接的冲突,交接。

失败不是多一艘军舰少一艘的问题,而是历史的车轮选择了日本,碾碎了清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