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毒

 经旨传习 2018-10-11
丹毒是一种什么病?
丹毒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确切地说,丹毒多是由 A 族 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黏膜、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引起。丹毒比较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下肢及头面部,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病变区域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皮肤发红,表面紧张发亮,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脓疱,皮温高,触痛。丹毒
丹毒会表现哪些皮肤症状以外的全身症状?
丹毒起病较急,会有寒战、高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常发生得比皮肤症状更早。丹毒
丹毒为什么可能损害肾功能?
引起丹毒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A 族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同样是引发肾小球肾炎的病原体,丹毒患者体内 A 族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处于活动状态,可累及肾脏,对肾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多为轻度损害),所以丹毒的及早治疗可减轻对肾脏的伤害。
丹毒可以引起、形成哪些危重症?
丹毒如治疗不及时,感染可扩大加剧,尤其是大面积丹毒,可发生病菌、毒素侵犯全身血液,引起败血症,甚至是感染性休克(毒素导致的血压过低),所以丹毒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什么样的皮肤变化说明丹毒好转?
当患处皮肤颜色从棕红色转为暗红色,病灶中央红肿逐渐减轻,皮温及触痛感趋于正常,说明丹毒患者处于好转状态中,皮肿消退后局部可能出现暂时色素沉着和细小脱屑,此恢复过程的持续时间因病情而异,一般在 10~30 天左右。
丹毒为什么可形成“橡皮腿”?
造成丹毒感染的溶血性链球菌反复地侵犯下肢的淋巴管,致使淋巴管不通畅,因为不通畅,所以通过淋巴管回流的水分产生滞留,会形成水肿,逐渐使得皮肤增厚,肢体变形,形成“橡皮腿”。丹毒丹毒
足癣为什么会引起丹毒?
足癣是病程长的慢性皮肤病,病程较长,足癣病变处皮肤很可能有破损,A 族 β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破损处侵入的可能性大,因而患足癣后也应尽早治疗,如果放任病情迁延就有继发丹毒的危险。
足癣合并丹毒患者的治疗有什么要点?
足癣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丹毒是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所以需要抗真菌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联合治疗,通常需要在患处涂抗真菌药物同时加上静脉注射抗生素。
为什么丹毒会反复发作?
丹毒反复发作可能有以下原因:局部存在循环障碍,比如淋巴水肿。丹毒发病时可以导致淋巴管受损,甚至出现淋巴管阻塞,导致丹毒容易反复出现。丹毒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容易导致丹毒反复发作的诱因,比如皮肤有微小破损、糖尿病、酗酒等。丹毒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比如治疗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会进一步造成免疫力下降以及细菌耐药。这些都容易使丹毒反复发作。
为什么老年人丹毒的患病率远高于中青年人?
老年人整体身体状况较中青年人差,可能存在各种疾病病史、手术史,抵抗感染的能力相对低下,老年人也是「三高」的好发人群,存在循环系统障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皮肤干燥容易出现问题。综上,所以老年人比中青年人更容易患丹毒。
为什么妇女怀孕期间患丹毒风险增大?
怀孕期间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免疫功能有所减弱,同时胎儿也会生成一些物质使得使母体的免疫反应减弱,所以孕妇的整体免疫状态较低下,易感染 A 族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另外,妊娠时容易出现淋巴水肿,从而患丹毒风险增大。
如何预防妇女孕期患丹毒?
怀孕期间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尽可能避免皮肤受伤,如出现皮肤创口及时处理,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时注意适当活动下肢,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同时患丹毒的风险加大?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感染机会增加。糖尿病有各种并发症,如外周神经病变(感觉不到皮肤的微小破损甚至因此受外伤)、微血管病变(循环障碍)、皮肤损伤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导致细菌的入侵。糖尿病患者的一些侵入性检查及治疗也可能容易是细菌趁机侵入。
丹毒容易被误诊为哪些疾病?
丹毒易被误诊为过敏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多有致敏刺激物的接触史,而一般无头痛、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以及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癣菌疹(多发生于足癣活跃时,一般是红斑,水肿不明显,全身症状轻一些,另外也可有丹毒样型癣菌疹),还有 Sweet 病以及一些免疫性皮肤病,病情变化需要及时医院门诊复诊明确。
怀疑丹毒时验血常规有什么用?
通常当丹毒出现全身症状时,血常规结果是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医生可结合血常规检查和症状表现确诊丹毒,而且血常规可以方便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丹毒治疗的局部外用药物有哪些?
可以采用硫酸镁溶液湿敷,可起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局部消肿的作用;外用喜辽妥软膏可起到阻止炎症发展,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可起到抗菌作用。丹毒
可用于丹毒治疗的抗生素有哪些?
由于丹毒是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静滴抗生素时血液中抗生素浓度高于口服抗生素后血液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对细菌杀伤作用越大,所以一般采取输液。用于丹毒治疗的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每天 480 万~640 万 U(U=unit,即"单位") 静滴,一般 2~3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需要持续静滴抗生素 2 周左右防止复发;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
丹毒有哪些物理治疗方法?
丹毒的物理疗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治疗,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等。紫外线可加快照射区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数量,增强吞噬功能,丹毒患者的免疫力得到加强,有助于感染创面的修复;半导体激光可加快血管的新生细胞繁殖过程,促进镇痛物质的释放,同时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对于丹毒患者有较明显的镇痛和减轻水肿的作用。
丹毒能否根治?
丹毒的病程呈急性过程,一般为 5~7 天,在及时治疗和治疗得当的前提下可以根治,因为丹毒具有复发可能性,所以症状完全消退后仍需密切观察。
反复发作丹毒怎么办?
反复发作丹毒应该积极管理可能导致丹毒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积极治疗淋巴水肿、肥胖、足癣以及一些其他的皮肤感染等,反复复发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减低其复发频率,慢性复发的患者还可以借助紫外线、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的办法改善,淋巴水肿较重的患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糖尿病合并丹毒患者治疗时有什么要点?
控制血糖和控制感染这两大方面同等重要。日常注意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密切监测血糖。注意局部的清洁,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发生。发现感染迹象时,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通常是早期、足量静滴抗生素。注意磺胺类抗生素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积极全身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热量。
丹毒患者的皮肤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皮肤若感到瘙痒,应该减少引起瘙痒的原因,不可反复抓挠,以免加重感染;要充分将患处暴露,避免受热,避免碰撞,避免压迫等。
丹毒,中医病名,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丹毒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丹毒可自诊:①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②好发于颜面及小腿。③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④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⑤局部淋巴结肿大。⑥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嘱患者勿挖鼻。
​丹毒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患有丹毒的病人很痛苦,应该被人们重视,在生活中应该对丹毒晶警惕,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尽早治疗,在治疗中应考虑中医中药治疗,针对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附一
秘方巧治丹毒:

猪苦胆一个,黄豆一把。把黄豆用水泡软打碎,加猪苦胆拌匀,敷在患处用纱布覆盖,干了就换下来,接着再敷,一般敷 3-5 次就好了。有的患者用了 5 个猪苦胆,4 天好了。

​附二
​偏方治疗丹毒:

​【病因】多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

【症状】发病急骤,皮肤红肿疼痛,色如丹涂脂染,边界分明,多发于颜面、小腿、前臂等处,且多伴有寒战、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疗法】
​取穴方一 阿是穴(患部)、大椎、曲池(双)、委中(双)。发于上部者,配合谷、尺泽;发于下部者配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其中解溪、太冲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疗程即愈。

取穴方二 膈俞、大椎、委中。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临床验证15例,经治不足10次,均获痊愈。

​取穴方三大椎、厥阴俞。上部配曲池、肩外俞;下部配委中、血海。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然后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1-2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取穴方四大椎、委中。上部配曲池、合谷;下部配阴陵泉、血海。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取穴方五

大椎、身柱、肺俞、肩外俞、曲池、病变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头面部丹毒。

效果:屡用多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附穴方六

委中、血海、三焦俞、大肠俞、环跳、次(骨+谬)

、病变区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下肢丹毒。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曾治疗15例,经治2-3疗程,均获痊愈。

附记:忌饮酒及辛辣刺激之饮食。若配用中药外治,效果更好。

丹毒的外治法

可选用双柏散、金黄散或玉露散,以水、蜜调制冷敷,每日1~2次。也可用新鲜草药,如马齿苋、仙人掌、芙蓉叶、野菊花叶、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选l~2种捣烂外敷。 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用鲜乌桕叶、鲜樟树叶、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切碎水煎,每晚熏洗1次。

​附三
​中医治疗丹毒: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机、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阿是穴、四缝。

配穴:下肢:阳陵泉、商丘、足三里、蠡沟;头面:翳风、头维、四白、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经穴针刺得气后,以徐疾补泻法之泻法(进针快、退针慢,先深后浅)提插捻转1-2分钟,刺激宜强,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阿是穴,以三棱针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可加拔罐。亦可在阿是穴作电针围刺(操作同“疖”节之电针法)。四缝穴以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粘液,每日1次。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先于局部作常规消毒,持小号三棱针在皮肤发红的范围内先上后下,快速散刺,使之出血如珠,再据皮损大小取适当型号之玻璃罐(注意罐口应预先消毒),用闪火法吸拔,留罐1分钟左右,取罐后擦净患处血迹。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委中。

配穴:分2组。1、环跳、阳陵泉、三阴交;2、足三里、阴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先于患部周围皮下寻得呈现紫暗色怒张之小血管(如小血管怒张不显,可选周围显现静脉),消毒后,用圆利针(如无此针具,可用28号半寸针代替),迅速刺入血管,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待黑血自行溢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次可刺4-5针。委中穴取患侧,寻找怒张之络脉,刺血3-4滴。配穴二组,任选一组,用28号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施提插结合捻转之泻法,不留针。开始每日1次,2次以后改隔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一般治3-6次,如治2-3次效果不明显者,应考虑用其他方法。

粗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二)治法

选用牙科用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合金钢丝加工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的粗针,让患者端面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屈曲下低,使背部皮肤拉紧,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将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时,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向侧歪斜,一般留针2-8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丹毒系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一种急性皮肤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耳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来源:百科互动   丁香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