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古玉沁色鉴定(9) 陈逸民 陈莺 8、 明代玉器的沁色
现存的明代玉器大部分是传世玉器,故而明代玉器受沁的机会不多,多数明代玉器不见沁色或少有沁色。解放后,因为一些明代墓葬玉器的出土,也使明代玉器受沁的状况逐渐被披露。 3-70上海闵行区北桥明墓出土螭凤纹饰 3-71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天宫出土明代三童 3-72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明代鱼龙饰 3-73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白玉帽顶 在上海地区出土的明代玉器中,很少受沁或者没有受沁,按理说,上海地处江南,气候潮湿地下水位较高,埋藏的玉器应该受沁较多,而图3-70上海闵行区北桥明墓出土的螭凤纹饰却基本没有受沁。图3-71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天宫出土的明代三童佩,略有受沁。即使和金属相扣,如图3-72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明代鱼龙饰,也没有出现汉代玉器上常常见到的金属沁斑,比如铁沁和铜沁等等。这种情况不仅和这些玉器的玉质较好有关,也可能和埋藏时间较短有关。远在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的玉器,也是基本没有受沁的痕迹,如图3-73是一件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白玉帽顶,玉质晶莹,光华炫目,丝毫没有受沁的痕迹。这显然也和玉料和埋藏环境有关。 3-74江西南昌烈士陵园明墓出土青玉带板 3-75江西南城县明益端王墓出土玉佩 3-76江西南城县明益端王彭妃墓出土玉童子 并不是所有的明代玉器都受沁较少,图3-74为江西南昌烈士陵园明墓出土的青玉带板,其沁色赫然在目,而图3-75江西南城县明益端王墓出土的玉佩和图3-76江西南城县明益端王彭妃墓出土的玉童子,则是明代玉器中的另类,它们的沁色几乎弥漫全器,近乎鸡骨白了。当然不能把明代玉器的这种沁色作为明代玉器受沁的典型,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任何机械地把某种受沁过程简单化,都可能对鉴定造成误判。
9、 清代玉器的沁色
清代的玉器不仅玉质滋润晶莹,大多为传世佳品,再加上加工成器的年代不长,因此几乎找不到受沁厉害的清代玉器。 3-77天津博物馆藏清代白玉鸳鸯 3-78上海博物馆藏清代玉器仕女 3-79苏州博物馆藏清代白玉香薰 3-80天津博物馆藏清代痕多斯坦玉器 图3-77是天津博物馆藏清代白玉鸳鸯,可谓白玉无暇。而图3-78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清代玉器仕女,晶莹剔透,光润华美,几乎不见任何沁色。而图3-79苏州博物馆藏清代白玉香薰,上面的黄色,应该是巧雕的玉皮,而非沁色,这是需要仔细辨别的玉的色差。图3-80是天津博物馆藏清代痕多斯坦玉器,这件玉勺就壁薄,容易受外来物质的侵触,所以在勺心微微可见淡淡的沁色。 当然不是说,清代的玉器一概不会受沁,万千世界,复杂的因素很多,清代玉器受沁或者说受烈沁的可能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概率低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