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才能更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

 wei1969 2018-10-12



人固有一死。但人人都想走得安详漂亮,没有人想要在临走前还遭罪,比如,全身插了各种管子,靠机器维持生命,被迫接受胸外按压等抢救……


如果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各种权利,选择有尊严、无痛苦地离开人世,那将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健康头条(微信号:baojiandaifu)在这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概念,希望能够帮到需要的人。


什么是缓和医疗?

缓和医疗,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被疾病威胁生命的那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和亲友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和问题。


简单地说,缓和医疗的目的有两个:

  • 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尤其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

  •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


与缓和医疗紧密相连的,是临终关怀,特指对于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的患者,通过医学、护理、心理、营养、宗教、社会支持等各种方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以尽量舒适、有尊严、有准备和平静地离世。


缓和医疗既不是不治疗更不是放弃,而是换一种方式和患者及家属一起面对疾病。


什么是生前预嘱?

缓和医疗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广生前预嘱的签署。生前预嘱是书面文件,它是在人在面临不可避免的死亡时的意愿和选择的书面证明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要不要」和「谁帮你」。


1. 「要不要」:生前预嘱,明确要与不要

主要是列明在无法治愈疾病、临终时,选择是否需要使用某种抢救措施或医疗手段,常见的有:


(1)心肺复苏

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跳停止时,医务人员通过胸外按压帮助恢复心跳的一种医疗方法。


虽然胸外按压可能帮助恢复心跳,却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心脏很可能再次停跳。


反复的胸外按压只是拖延了死亡的过程,并不是真正的「救」,无法使患者康复。此外,胸外按压这个治疗本身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脏器出血等更多身体的损伤。


(2)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指不能自己呼吸时,医护人员通过在气管上切开一个口子,通过呼吸机等机械设备辅助呼吸。


同样,使用呼吸机并不能治愈疾病,只是短期内延续生命。


因为是个小手术,有一定的出血、感染的风险。气管切开后患者无法说话;进行吸痰等操作时,也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


(3)胃管

患者无法自己进食,比如昏迷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放置鼻饲管或实施经皮胃造瘘术等人工喂食的方式维持生命。


鼻饲管需要经过鼻子插入一根细细的管子。


(4)更多其他医疗手段

除了以上三项主要内容,还包括其他一些治疗,如:在血压下降时使用升压药来维持血压、中央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治疗、静脉营养等。


(5)需要怎样的服务

除了「不要」什么,也可以要求「要」什么医疗服务,如:充分止痛、缓解身体不适症状、使身体尽量舒适的各项护理服务,心理情感与宗教信仰上的支持,甚至可以要求在最后的时光里,谁不可以来探视,而谁可以陪伴着一起度过。


2. 「谁帮你」:指定你的「健康代理人」

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指定「健康代理人」。这位「健康代理人」的职责,是在患者病重、意识障碍而无法自己做医疗决定时,可以替代他做出决定和选择。


这个人可以是患者的亲属、朋友、邻居或任何人,但必须是一个患者充分信任的人。之前就病重和临终的问题进行过充足的交流,他了解患者的真实意愿。


在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时,或者出现「生前预嘱」里没有列明的情况时,他可以代表患者的意愿和医护人员沟通,做出最符合患者意愿、而不是他自己或其他人意愿的、对患者最有利的决定和选择。现在国内许多医院已经有类似表格,让住院患者指定健康代理人。




具体如何实施?

1. 事先决定

最好不要等到危机已经出现了,再讨论和签署「生前预嘱」,而一定要在健康情况较好、心智未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事先」签署。


最好地点也不是在医院抢救室或监护病房,而是在自家的客厅或其他熟悉的地方。这种情况才可能展开充分的讨论,做出明智的决定。


2. 充分知情

「生前预嘱」是建立在患者知情同意权和自主决定权基础上的重要法律文件,一定要做到充分「知情」,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理智的、真实的、自主的决定。


所以,做决定之前,一定要与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分沟通,最好是熟悉了解患者情况的医生,或者相关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既了解生前预嘱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又能够对其中提到的各种抢救措施和医疗护理内容进行专业的解释,并且清楚地知道各种选择会导致什么后果等。


3. 真实意愿

做任何重大决定,尤其是有关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前预嘱」,和家人朋友商量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自然且必要的。


但要记住,这是有关「你」本人,而不是其他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决定,这应该是本人的真实意愿,而不应迁就其他人,比如伴侣或者子女的想法。


而且,应当非常清楚地把自己的意愿明确告诉在最后阶段陪伴的家人,以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困惑、不同意见甚至纠纷。


4. 签署备份,入院时携带

在中国,还没有类似法案,「生前预嘱」也还不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但是依然可以提前准备好「生前预嘱」文件,多份备份,一份交给指定的健康代理人,一份交给亲属,一份自己留存,在病重入院的时候,随身携带,交与主管医生,使大家都了解患者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真实意愿,更好地为他服务。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www.xzyzy.com),综合了以上内容,参照美国的表格,做出了一份《我的五个愿望》的表格式生前预嘱文件,非常清晰明了实用,大家可以上该协会网站下载、填写及打印这份表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疾病和死亡是一件复杂的事,对病重和临终状态的决定,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想清楚。患者有权在任何时候改变过去做出的决定,重新签署「生前预嘱」文件,做出新的选择和决定。


责任编辑:费菲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