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的丁戊奇荒有多悲惨,中国历史数千年从未见过如此悲惨天灾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8-10-12

俗话说,大灾无情。即使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告诉发达的新时代,但面对自然界的天灾时,仍然是束手无策。中国1998年的洪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等让我们见识了人来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但好在人间有情,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国家就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减少了伤亡的比例。但是,在几百年的古代的社会,如果碰上了天灾,结局真的是太过惨烈。



就如历史上有名的庞贝古城,一座火山的爆发就可能导致一片地区的消亡,让一切成为历史。同样,人们在面对百年难遇的旱灾和洪灾时,也会导致一大片区域的人口消亡,最终导致地区经济衰弱甚至人丁稀零。中国数千的历史也恰巧证明了这一观点,在每一次的天灾面前,人类数量的减少都是呈几何倍数递减的,所以天灾真的是人类无法迈过的坎儿。



1877-1878的华北地区,恰巧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旱灾爆发,让本就岌岌可危的清政府是更加摇摇欲坠。1877年和1878正好是阴历纪年的丁丑、戊寅年,所以将这一次的旱灾称为“丁戊奇荒”。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直接饿死及无力掩埋人畜尸体引致的大瘟疫夺去的人命达1300万。按照我们平常所说的清朝四万万人口来计算,差不多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卷入这次灾难,无疑于是中国大地上的人间地狱。



而在这场灾难中,遭受灾害最严重的当属于山西地区。当时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山西地区遭受的旱灾,空前严重。由于1859年清政府宣布在国内种植鸦片的合法化,山西农民开始大规模种植鸦片,所以就大大侵占了农业用地。当灾荒发生之时,各省限制粮食的外流,加上山西地区存量较少,所以就提前就进入了重灾区。



大灾爆发的情况下,有加上蝗灾,陆地上能吃的东西已经微乎其微。当时灾民为了苟延残喘,用小石子磨成粉和水吃,或者掘观音土吃。至于有些人想到的吃树皮,不好意思,当时的树皮都可能是热销货,一般人也很难抢到。因而到了后期,物资极度缺乏的时候,开始有了人吃人,吃死人,卖人肉,父母子女相食,人骨当柴烧的情况发生。人性在生存面前已经变得渺小不堪,再加上尸体不能很好的处理,又爆发了极为严重的瘟疫,使得侥幸活下来的人也还是逃不过瘟疫的灾害。在荒灾后期,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地震,使得本来就荒凉的山西地区,已经成为一片噩梦之地。



当时清政府也并非无所作为。在前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导致国库的存量遭到了大量使用,使得粮食的储量十分紧张,但好在政府尽心尽力。据外国一家报纸报道,当时的山西官员恪守自己的职责,可以说为了灾荒操碎了心,但是却因为交通的问题导致从其他地方调来的粮食不能及时到达灾区,进而加剧了灾荒的蔓延,山西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经过长时期的修正,这次灾荒终于度过,但这次灾荒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久久不能忘却,毕竟是从未见过或者是历史上记载的任何灾荒能够相比的。人命在这个时候真的可能是有如草芥,毕竟在天灾面前我们也许真正能做的就是祈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