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孔子“混”不好、 曹操“坏孩子”成大英雄?关于国学几点思考

 黄元章5533 2018-10-12

最近很多人在说国学的事情,我也想说一点看法,因为我是小孩,我没法连续表达我的看法,大人也是不爱听,所以,我用写的。

我没有说国学等等的不好,只是觉得要辩证地看问题。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一生坎坷,仕途不畅,有人就会问了,孔子那么厉害,为什么自己却混不好?

我们来看一下孔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时期。这是个什么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大变革

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阶级关系变动,各国竞相改革。

3.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士”阶层形成。

(2)大转型

1.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2.青铜时代转变为铁器时代

3.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在这个日新月异,你死我活的年代,孔子的主张显然不合适,他游说各个国家的君主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这就是“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为何无人采纳?首先你要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主张德治。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我重点说这个“礼”,这个礼指的是周礼,春秋战国怎么来?就是周王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力未能高度集中,周王朝的封国日益强大,架空周天子,才出现了这各霸一方的春秋战国。春秋的形成,就是周礼崩坏的体现,而孔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周礼,维护周礼,这自然不被各国君主接受,如果周礼还在,哪有我们这群雄逐鹿的天下?

孔子实现“礼”的方法,是“尊尊”和“亲亲”。什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什么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孔子沉醉在西周的礼乐制服中,不满现世的礼崩乐坏,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何孔子“混”不好、 曹操“坏孩子”成大英雄?关于国学几点思考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孔子作为圣人,居然强调人的等级贵贱之分?!这是由孔子的阶级立场决定的。

孔子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他主张的周礼就是贵贱有序,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就是等级森严。孔子作为贵族,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就是强调等级,有了等级制服,作为贵族的他才可以站在人类等级的高处,获得最大的利益。然而,在前面的大变革大转型中我解释了,此时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动,贵族的地位不如地主,贵族政治也已经转变为官僚政治,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下降,孔子等贵族已经家道中落,利益得不到保障。

看到这里,你不会觉得有些心寒吗?孔子主张人有等级之分,他的主张难道没有私心吗?他提出的“正名”思想,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等级化。你是什么等级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事,不符合你等级的事你不能做。

孟子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民贵君轻”,这一原则就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看到这,大家应该会想,好好好!很民主!然而,孟子和孔子同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何主张截然相反?这也是孟子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孟子处于战国时期,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再说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同样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主张的“性恶论”与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又是截然相反,也与我们现在妇孺皆知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相背离,有人就会直呼不可能!圣贤怎么可能强调人性本恶!在这里,你要明白,荀子主张“性恶论”,就是要强调教育的作用,人性当中都有恶,就要用教育使他归善。

所以,我想说的是,圣贤不是完美的,一定正确的,你在推崇他的时候,要了解他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利益,有些主张是不适合现在的,比如强调等级森严,就不适用于现在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在百家争鸣中,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论调,同是儒家就有不同的主张。不应该将一种论调强加于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没有什么是一定正确的。比如说春秋战国,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你能不说这个时期是历史的进步吗?淘汰掉旧的制度,实行变法改革,各国在强大,技术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如果固守传统的周礼,社会能进步吗?历史告诉我们不会,春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说,进步也离不开对传统的突破,有些传统也不适于其他时代。

我另外举个例子,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哪个好?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独尊儒术”,然而,你要认识到,他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有人就会说了,怎么可能!焚书坑儒,多少文化典籍毁于一旦,多少儒生惨遭杀害,这简直就是灾难!怎么能和“独尊儒术”一样!

这里我们要来看到他的本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哪里体现出来?从他们实行的政策的实质中体现出来,都是实行文化专制,都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求,文化上一致了,人民的思想就统一了,国家就能大一统了。那为什么秦始皇不能温和一点,我们结合一下时代背景,天下初定,人心不稳,秦国主张的是“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而儒家学说大行其道又惹怒了秦始皇,他自然要用他征服六国的铁腕强权来统一人心。

为何孔子“混”不好、 曹操“坏孩子”成大英雄?关于国学几点思考

而汉武帝所处的西汉时期,已经实现大一统有些年头,人心思归,加上儒学自身的发展和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十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什么呢?此时的儒家,宣扬的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昨天刚有人和我说要做到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殊不知,在汉代儒学中,与五常学说并行的还有三纲原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是一条强调等级尊卑的原理。三纲五常在历史上起的是消极作用,它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虽然后来儒学的独尊地位有些动摇,但宋代的朱熹成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但是。无论是“独尊儒术”还是“宋明理学”,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扼杀学术思想自由和自然欲求,其僵化保守的一面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以致于在明清时期阻碍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

所以说这都是有它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儒家学说作为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固然有它好的一面,但其主要原因,我认为不是它有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美,而是它作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文化专制的工具,才得以延续,特别是在隋朝形成的科举制,考的就是儒家经典,更加带动了学习儒家的风气,而科举制的延续也使得儒家文化的延续。而到了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对于正统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面,已经进行了挑战。

(二)弟子规

说真的我对弟子规不了解,很多人叫我学习它,我觉得这个其实没有很大必要。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没有必要用一个什么条条框框去约束,只要在大是大非上能够明白,没有一定的必要去学这个,没有学弟子规,我就不能成为好孩子吗?各位家长,你们觉得自己是好人吗,你们是从小学弟子规成为好人的吗?我听了很多弟子规好孩子的例子,那我也举一个孩子,例子。

曹操,我举这个例子肯定很多人说,哇这个人奸诈啊,说奸诈的你们都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好吗?!三国鼎立中,你真的觉得只有曹操奸诈其他俩都忠厚老实的吗?演义不是历史啊,能三分天下的你说他没有手段我才不信,要奸诈三个一起奸诈,老实人怎么玩得过奸诈的人,想想都知道。

为何孔子“混”不好、 曹操“坏孩子”成大英雄?关于国学几点思考


曹操对自己教育的评价是“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教指的是孟母三迁,过庭语是指孔子的儿子孔鲤三次从孔子面前经过,三次对儿子进行教育。由此可见,曹操小时候家里是没有什么特别教育的,曹操也从小爱玩,和他的“高干子弟”好朋友一起飞鹰走狗,抢新娘,玩飞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标准的“坏孩子”,但“不教育”不是真的不教育,曹操是明白是非的,三观还是正的,不要和我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都说了演义不是历史。人没这么说。而且曹操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明白道理,聪明机智,热爱祖国的人,说到热爱祖国我知道有人要反驳了,曹操怎么热爱祖国。我补充说明一下,曹操年轻时真的是热血青年,除宦官,灭董卓都是一马当先,在讨董联盟中真正认真的只有俩人,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坚。曹操说过他的志向是做征西将军,或周文王那样的人,并不想称帝。我扯远了。。。而且正是这样张驰有度的教育,使得曹操虽然没有受到什么约束,但也不是个真正的坏孩子,而且性格开朗,能收能放,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有成就,而且在文化上也是成就显著,开创了建安文学,并且和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真是一家三文豪。

所以说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要用什么去约束他是好孩子坏孩子,只要是非分明,不同的孩子发展道路都是不同的,不要搞什么流水线生产标准“好孩子”。

(三)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有人说,中华传统文化耽误了两百年,是去学习西方导致的。

两百年前,不学习西方,是会亡国灭种的好吗?

十九实际四五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外患日深,危机四伏。而读书人埋首经书,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中。此时新思潮开始萌发,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其倡导者就有著名的林则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对传统心态的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派开始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民族危机加重,列强瓜分中国,康有为,梁启超又掀起维新思潮,把西方资本主义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来减小变法阻力这就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传播,促进人民思想解放。维新变法失败后,孙中山学习西方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走向共和。

为何孔子“混”不好、 曹操“坏孩子”成大英雄?关于国学几点思考

但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势力向革命阵营猖狂反扑,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什么说尊孔是逆流?结合时代背景。如果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制度,而这些礼仪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先进的青年开始觉醒,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是“顺乎世界之潮流”,而尊孔复古,也会成为逆流,这并没有对错,只是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如果不学习西方,我们国家早已灭亡在西方国家的炮火和奴役下,谈何传统文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人也在不断摸索,从器物,到制度,才到文化,认识加深,领域拓宽,内容深入,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现代社会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并不能怪到学习西方上,看看我们的邻居,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脱亚入欧的发达国家日本,他们不到可以做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能将传统融入社会生活中,他们没有学习西方吗?正是学习西方他们才得以进步发展。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吗?

总之,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