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姓郑?真相让人笑掉大牙

 潇潇雨ekg9m5f4 2018-10-13

郑和的原名是马和,从小就被阉入宫跟随着燕王朱棣,后来又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他虽然是太监但是作战特别英勇。

朱棣叛乱成功后,回忆起当年马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大员)。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对于郑成功本来就是姓郑,明末其父郑芝龙辅佐朱聿键在福州为帝,基本上隆武帝是郑芝龙的傀儡,隆武帝为了拉拢郑芝龙,于是收郑森为义子赐姓朱,赐名成功。于是郑森就是国姓爷,不过此时朱姓此时不值钱了,郑成功也不稀罕,不过打着国姓爷的招牌确实有很大的作用。

到了郑成功儿子郑经的时候就自己自称国主,也就完全放弃朱姓。

郑和作为朱棣身边的随行太监,除了日常服侍外还在朱棣夺权中立有大功,得以赐姓。

显然,郑和的功劳还没大到能够获得国姓的程度,对于少数民族能获汉姓已经是非常尊贵了,特别是中原王朝千百年来显著的七大地望五大姓:如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

这大概也顺应了朱元璋起事反元的口号: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以上便是中原王朝皇帝在对待汉族、少数民族功臣的惯用方法,虽然有所区别,但大体上算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