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掌控自己的身体,才能掌控人生

 皓哥儿 2018-10-13

FILE / 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

1

村上春树说,跑步可以说是他为数不多长久以来养成的好习惯(看来他有不少坏习惯)。

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跑步裨益良多。小说家需要长期伏案写作,一个强健的体魄可以说是妙笔生花背后的强有力支撑。

为了保持跑步的节奏,他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一个月大约跑两百六十公里。

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他每年会参加比赛,成绩平平,他也不介意。毕竟,跑马拉松对他而言就像写小说,出发点都是自身有需求(运动的需求或者倾述的需求),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去开展的活动。

所以,小说受欢迎与否,对于村上春树而言不是他保持写作的动机。

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令他内心充实,跑马拉松没有好名次不要紧,自己清楚自己比过去进步在哪里,就像人生一样,日子是自己过的,如鱼得水,不需要太介怀外界的标准和认可。

从这个层面讲,本书说是谈跑步,不如说是谈写作,谈人生。

2

今时今日,许多微信爆文鼓吹:五点起床可以延续你的人生;早起的人生赚翻啦!

诚然,“一日之计在于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格言。

但事实上,不问青红皂白,鼓吹每个人都得早起绝对是悖论。每个人精力管理的阀值不同,有些人确实在清晨精力充沛,但也不否认一些人唯有在夜深人静时才思维活跃。倘若为了早起,人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上班时间浑浑噩噩,就难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而村上春树选择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正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每日的黄金时间是清晨的几小时。

有意思的是,村上春树自己热爱跑步,却从不劝导别人参与其中。他深知运动的喜好因人而异,能从跑步得到乐趣的人不需要外界劝慰也会乐在其中。

他反而很害怕看到学校中学生全体一起跑步。因为他知道,有些不热爱跑步的同学也不得不被逼着跑步,这是很可悲的。他对学校的同质化教育深感无奈,认为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一真理。

3

村上春树认为,一个小说家最重要的资质是才华。此外,是集中力和耐力。此二者可以弥补才华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写作爱好者在练习写作时,可以参照长跑爱好者的练习方式,坚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肌肉。通过长期以往,日复一日的练习,我们的写作技能会像身体肌肉一样得到充分锻炼,逐步显露出线条和脉络来。

这鸡汤由村上春树煲出来却别有韵味。他从未自负自己天赋型作家,未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灼灼才华。但他自负是个耐力型选手,擅长用时间,用全方面的努力来弥补才华上的不足。

当然这只是自谦之词,村上春树怎么可能没有才华?盖许以普通读者一丝信念尔。

Running Exercise Training Healthy Lifestyle Beach

4

前段时间,国内许多音乐人和编剧爆出吸毒,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

粉丝为此鸣不平:他们是艺术创作者啊,就该过灯红酒绿的生活啊,这样才有更多的灵感!此等言论,强调艺术创作都需要和糜烂气息挂钩,否则艺术家都将灵感枯竭而泯然众人。

艺术家似乎就得留一头不羁的长发,抽烟、吸毒和纹身(笑)。

大众对艺术家的印象停留在朦胧颓废的阶段:一个艺术家,应该是脱离世俗的,愤世嫉俗的,离经叛道的,才能与现实世界割裂开。他的作品才有感染力。

但事实上,每个人由于自身经历不同,创作习惯也不径相同。村上春树就是乡下老伯的形象:他早睡早起,不熬夜,坚持每天长跑,三十年如一日。

由此打破我们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

5

村上春树在写作的同时也进行一些欧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在美国跑步期间,他还翻译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村上春树对此书予以极高的评价,并称百读不厌,每次读都能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令人震惊的是,写此书的时候,菲茨杰拉德才二十九岁。

一个二十九岁的小伙子,就能锐利、公正、温情地展现这个世界残酷现实的一面,这是不可思议的。

如此华语文坛出彩的作家大多是五零后,六零后,最多是七零后。很难想象我们的八零后甚至九零后作家,能有类似直击现实又饱含温情的作品面世。

6

对于村上春树来说,去跑步或者去写小说皆出于他的天性。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他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生活。

马拉松也好,铁人三项也好,村上春树都没有得到最好的排名,却得到他设想中的排名。

他深知自己的个性,固执又不善与人交往,顽固又不灵活,适合像跑步与写作这种适合个人长期坚持的工作。

他对自己的性格无能无力,且又爱又恨,但是出于这样的性格才造就了现在的他。

这也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唯有向内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才能探明人生的道路。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村上春树大半生的人生经验。

7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本书与其说谈跑步,不如说是村上春树的人生感悟。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漫长的四十年里,试着和自己的不完美握手言和。

现代人讲究“快”:钱要赚快钱,出名要快,写作要写公号文,减肥也要见效快。

像村上春树那样四十年如一日地跑步,写作,效率甚低。倘若他不是村上春树,怕是会落得愚蠢虚妄的名声。

如今,像他一样,低效率的营生可否坚持下去?答案见仁见智。值得欣喜的是,他获得了内心的充盈。

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写着: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同理,我也希望自己的墓志铭:

她至少是看(写)到了最后,即使没有名次,即使无人问津,问心无愧即可。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