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择日南飞 2018-10-13
学科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张大均

  当前,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逐步得到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的认同,此类教学策略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目前在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学科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

 

  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出,使学习者自己沿着“支架”逐步攀登,从而完成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和意义建构。关于支架式教学见第三章的相关内容。

 

  (二)抛锚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要求将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学程序由以下步骤组成:首先使用一个靶子问题使学生暴露与该课题相关的错误概念,例如让初学者分析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学生可能认为桌子是被动的,不会对物体产生向上的力;然后教师举出一个使学生认为与靶子问题类似的例子,该例子学生用直觉即可解决,这个例子称为“锚例”,或简称为“锚”,例如用手托物体保持静止,教师要求学生将“锚”与靶子进行对比,尝试建立类比关系;如果学生不接受这种类比,教师再尝试一种“架桥类比”,在概念上界于靶子和锚之间,帮助学生建立类比关系,例如静止在弹簧上的物体。这样就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与科学观念相一致的发展,问题也得到解决。

 

  (三)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关于随机进入教学可参见第三章的有关内容。

 

  (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1)促进正确表征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问题的语义;②整体把握问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③准确辨别问题的类型。

 

  (2)指导寻找有效解题的类型。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①引导学生进行双向推理;②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③教会学生善于评价不同思路。

 

  (3)总结思路,反思结果。

 

  (五)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教学策略

 

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提出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生来解决的问题,并通过Internet向学生发布,要求学生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另外,还设有专家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生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予适当的启发或提示,如“请查阅某某站点上的某某文章”之类。这种学习策略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学习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能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协作式教学策略

 

  这种策略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从而促进对问题的深化理解,提高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学习方式往往更能奏效。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五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