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好了明理 2018-10-13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春秋时代大小战争不断,而战争最先进的手段就是战车,战车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弱,一车称一乘,我们常说的千乘之国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读《左传》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战车的主要结构,为了以后读起来方便。

马车主体是木头做的,用铜做配件,一辆车四匹马,中间两匹叫服马,两边两匹马叫骖马,看一下秦始皇陵出土的马车。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秦始皇陵一号马车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秦始皇陵二号马车

秦始皇陵的马车,人是站着的,下面再看一下赵简子墓出土的马车(赵简子是春秋晚期晋国人)。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赵卿墓车马坑

这种马车显然不能站着,所以春秋时期应该是站着坐着的都有,平时出行坐着,打仗站着。

主要看一下战车,国君所乘的战车叫戎车,春秋中期以后,国君不再亲自坐车指挥,改为将帅来指挥戎车。

戎车上有三个人,中间是主帅,主帅掌旗鼓,一手拿旗子,一手拿鼓槌,背后是一面鼓,左边的人叫戎御,右边叫戎右,持戈盾,戎右同时也是大力士,车如果陷在泥里,大力士是要负责推车的。

普通战车:中间叫御者,左边弓箭手,右边持戈盾,后面可能再加一个人,叫驷乘。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了解一下战车主要结构,车厢叫舆,底部边框叫做轸,车厢两边叫做輢,前部扶手的地方叫做轼,后面缺口叫超乘。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舆下面有一根左右方向的车轴,车轴跟轸相连的地方有一个部件,叫伏兔。车运行时车轴是不转的,转的是毂,毂向外发射像自行车辐条一样的东西叫做辐,外面的一圈叫做辋,毂、辐、辋合在一起叫做轮,轴内粗外细,外面用軎挡着,用叫辖的销子插进去,防止轮子掉出来。在辖的地方加油,润滑。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战车结构

​辀和轴垂直,用榫卯连在韋一起,轴后面叫踵,前面叫井,井上面加衡,衡上面人字形用来卡马脖子,叫轭。

车的机构大体已经了解,那么车怎么启动呢?

中间两匹马,轭前面还有一个绳子套在马脖子上,许多人以为靠这根绳子提供动力,但试想一下,这样马会勒死的。实际上是靠着轭和马的肩胛骨卡在一起发动,那根绳子的作用是防止减速的时候,衡和轭掉下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两匹服马在中间被卡住了不能乱动,但两匹骖马乱跑怎么办?

实际上服马腹部有一个套子,外面有一个小锥子,不是特别锐利,叫胁驱,一旦外面的骖马靠的过近就会疼,可以防止旁边的马靠近,两边骖马套着僵锁,一边套在脖子上,一边系在衡上边,防止它们向外跑。

问题又来了,马车可以动了,那么要怎么驾驭呢?

看一下马头,马口里含着衔,头套下面叫彪镳(分道扬镳就是出自这里),衔的左右分出两根辔,八条缰绳,六辔在手,两根系在车厢上。

左手,左骖的左边,左服的左边,右骖的左边,右服的左边不用管;右手,右骖的右边,右服的右边,左骖的右边,左服的右边不用管。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为了防止马尾巴翘起来,马尾巴要打一个结,插一根簪子,再捆住。

加速,用一根直马鞭打马屁股,减速勒辔。别看马浑身上下都是绳子,但每一根绳子都是有用的,拿掉任何一根都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