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元庆从三阳论治痤疮经验

 乐山有大佛 2018-10-14

痤疮,青少年发病率高,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常伴疤痕,多发于颜面及胸背部。丁元庆认为痤疮属于阳证而好发于三阳经循行之处,临证从三阳论治。

1

痤疮发于三阳

痤疮属于阳证,好发于三阳经循行之处

痤疮好发于头面部、胸前、项背等部位,凡此皆为三阳经脉循行之地。六阳之经,皆会于面。手之三阳,自下而上,止于头面。足之太阳、少阳,皆起于目眦,或上额交巅,行于项背,或走形面颊。独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既有居中驭外之势,走行頞、齿、口、唇、颊、耳,凡面部所有之处,其脉俱有以维络之。面部以阳明经脉涵盖最广,故痤疮从六经论治当属三阳,而以阳明为要。

郁热、瘀阻、滞毒于三阳经脉

痤疮发病,以三阳气机郁闭为先。因郁生热,化热化火,火热内结是病机关键。阳郁则生火热,火热内壅而不得透达,进而产生痰浊、瘀血,久则蕴毒。阳气与痰、瘀郁结于肌表,阳郁热结,脂凝毒聚则成痤疮。故阳郁是生热之本,热结是痤疮之根。


病理因素以郁、热、瘀、毒为主。郁与瘀皆类之气机郁滞,郁久则形成血瘀,瘀热内结,气机郁滞,阳郁益甚,终致各种病理因素互为其害。因此,瘀热内结是痤疮发病的重要机制。


血瘀致病临床可见痤疮疼痛、色暗红、结节、瘢痕等。邪气阻滞均能化热化火,中重度痤疮的发生尤以火毒、热毒最为常见,毒滞化脓乃至成痈是重度痤疮的主要病理因素。

2

从三阳论治痤疮

太阳痤疮以郁热、湿热、火热为主

太阳痤疮多发于前额、躯体背部。太阳主表,统营卫,其经脉从头面行于项背,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火内生,火灼生疮。外因和内因皆可导致阳气郁结,其病性多热,阳气郁闭于肌腠为病机要点。治疗以通阳散结,清热泻火为大法。属郁热者用辛凉发散法,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属里热者用清散、消散法,如翘荷汤; 火盛者用清热泻火法,以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化裁。

阳明痤疮以瘀热、燥热、热毒、湿热为多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痤疮多发于前额、颏部及胸前,病机以瘀热、燥热、热毒、湿热蕴结为主。阳明湿热以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主之; 湿热搏结,甚或阳明下焦蓄血、瘀热互结,症见痛经、大便难,则可用桃核承气汤,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湿热瘀结并治。痰热结于胸中,阳邪内陷与痰饮互结,当以三物白散去巴豆合小陷胸汤涤痰破结,酌加夏枯草、连翘。重度痤疮多为阳明热毒瘀结,当清热解毒,治用清胃散与升麻鳖甲汤合方。

少阳痤疮以郁热、火热、湿热证为主

少阳痤疮多发于颊部。少阳主枢机,内寄相火。若枢机不利,疏泄失常,则相火随风木之性,循经蕴熏颜面,致生痤疮。临证以郁热、火热、湿热证为主。治疗应注重疏泄少阳,同时祛除郁热、火热、湿热内结,方选柴胡陷胸汤化裁。舌苔白腻,应疏达少阳、化浊散结,宜柴胡桂枝汤; 若久病痰瘀结滞,痤疮结节难以消除,宜桂枝茯苓丸合三物白散去巴豆。

验案举例

阳明瘀热案

患者,女,23 岁,2012 年1月4日初诊。主诉: 痤疮反复发作 6 年。患者于 6 年前高考后前额始出现痤疮,近2年痤疮加重并渐及两颊,两耳前部、下颏部痤疮频发,春季缓解,秋冬加重。色紫暗,漫肿无头,瘙痒,碰触疼痛。易生口疮,口干,饮水不解。素易急躁,白昼困倦。眠差,多梦易醒,自觉燥热不安。纳可,二便调。月经周期正常,量少,经后腰痛,小腹坠胀。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滑。中医诊断: 痤疮; 辨证: 阳明瘀热蕴结。以桃核承气汤化裁,处方: 桃仁 12g,赤芍18g,牡丹皮 15g,蒲公英 24g,桂枝 6g,升麻12g,连翘 30g,夏枯草 15g。6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2012 年1月18日二诊: 间断服用上方,痤疮散在新发,瘙痒、坚硬不消,口鼻干燥,饮水少。大便时干时溏,小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沉。上方去桂枝,加玄参 18g、浙贝母 15g、莪术15g。7 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2年2月10日三诊:服药7剂,痤疮未见新发,瘙痒减轻,坚硬亦有好转。二便正常,口鼻干燥。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略滑。上方去桂枝、升麻,改蒲公英 15g、连翘 15g,加天花粉15g、生地黄12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守方继服,口鼻干燥好转,痤疮未再新发。

按语


头面经络中以阳明经脉循行范围最广,本案痤疮遍布前额、两颊、耳前、下颌,且暗紫无头,触碰疼痛,经久不消,是为阳明瘀热之象。易急躁,眠差多梦,燥热不安,月经量少,小腹坠胀,舌质暗红俱为阳明热结血瘀之征。方拟桃核承气汤,具体应用时可灵活化裁,阳明热重、大便干结时用原方之酒大黄、芒硝,热轻时换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牡丹皮、赤芍、蒲公英、升麻等,避免苦寒直折。便秘者以玄参、生地黄、决明子、牛蒡子代替。二诊时口鼻干燥、痤疮瘙痒,提示热象仍在,张介宾在 《类经》中曰: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 ,故去温燥之桂枝,以防助热伤阴,加清热不伤阴之玄参,活血散结之浙贝母、莪术。三诊时痤疮坚硬好转,口鼻仍干燥,去升麻,减连翘、蒲公英用量,以防伤阴耗液,加天花粉、生地黄以养阴生津,守方调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