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浅析范仲淹《道服赞》

 老骆驼4753 2018-10-14

文/止水


本月2日,“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这次展品中,共有张伯驹先生鉴藏的33件套古书画。

张伯驹先生晚年照(资料图)

张伯驹是收藏大家,上世纪为保护国宝,不惜重金购得国宝捐赠给国家。此次展出的物品是张伯驹先生鉴藏书画中的精品,有诸如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宋蔡襄行书自书诗卷等真迹展出,也有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等书画作品以复本形式展出。


北宋时期,士大夫将着道服视为一种风尚。此次展出的范仲淹的《道服赞》,便是这一风尚的最好佐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道服赞》的赏析,还原那个“道家者流,衣裳楚楚”的时代。

展览现场(资料图)


同时,也对范仲淹本人少年结交道士,抚琴谈易的生平和雅志做简单的回顾,让读者朋友们能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大家。

道服赞

《道服赞》,小楷,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张伯驹花110两黄金购得,并捐赠国家,可谓是旷世珍宝。

【宋】范仲淹《道服赞》(资料图)


书卷中内容如下:


道服赞并序。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所谓道服赞,即是为道服写的一篇文章。赞,是一种古代文体,多用于赞美某事或某物。根据文中内容,这篇《道服赞》是范仲淹的好友“平海书记许兄”在新得道服后延请范仲淹写下的赞文。


文中先说道服具有“清其意而洁其身”的作用,可见当时士大夫阶层将道服作为洁身自省的穿着方式。文中多用道家典故。


“虚白”,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华胥”,语出《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即梦境、仙境。

范仲淹(资料图)


文章后半部分,是用官服、富人服装与道服相比,把道服当做师长一样敬重。又用“仙人许逊”的典故,希望朋友淡泊名利,才无愧于“仙人许逊”的崇高志向。

衣裳楚楚

北宋时期,因皇室极力推崇,道教得到极大的发展,官员及百姓深受其文化的影响。文人士大夫着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


【宋】马远《西园雅集图》(资料图)


官员在家,文人在书斋、学堂,归隐的隐士都选择穿着道服。


道服不再像隋唐时期那样是道士的专有服装,而是随着道教的世俗化,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变成了一种风尚。王禹偁在其《书斋》一诗中,写到文人着道服的雅趣:


年年赁宅住闲坊,也作幽斋着道装。


守静便为生白室,著书兼是草玄堂。


屏山独卧千峰雪,御札时开一炷香。


莫笑未归田里去,宦途机巧尽能忘。

宋朝时,书斋生活方式成为文人的一种风尚,而书斋里着道服,更是必不可少。书斋之中,文人着一身道服,读书写字、燃香饮茶,一种清雅、舒畅之气油然而生,集中体现出宋人的生活的雅趣。

读书写字、燃香饮茶(资料图)


这样的雅致,如这个时期的文章一般,“有巧,有典,有富,有深,有稳,有清,有古”。


书斋生活对于文人而言,太过重要,如苏轼所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因而道服的作用也就被日益重视。

抚琴论易

我们常以儒家的角度看范仲淹,但究其一生,其抚琴论易的喜好,深受道家影响。


我们可以从其在陕西游学,结识王镐,一起游心于山林之间,抚琴论易的早年经历中找出些线索。据范仲淹为王镐所写《鄠郊友人王君墓表》云:

“时祥符记号之初载,某薄游至止,及公之门,因与君交执,复得二道士汝南周德宝、临海屈元应者,蚤暮过从。


周精于篆,屈深于《易》,且皆善琴。君尝戴小冠,衣白紵,跨白驴,相与啸傲于鄠杜之间。开樽鸣弦,或醉或歌,未尝有荣利之语。”

【宋】宋徽宗《听琴图》(资料图)


这段与王镐的相识,并与道士交游的经历,深深影响着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一生爱琴,自称“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曾写有《与唐处士书》一文,文中写到其学琴:

“予尝游于门下,一日请曰:琴何谓是?公曰: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予拜而退,思释之曰:清丽而弗静,其失也躁;和润而弗远,其失也佞。不躁不佞,其中和之道欤。”


这讲述得是范仲淹曾师承当朝琴艺第一的宫廷乐师崔遵度,并问询何为琴,乐师答曰“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琴道之中,范仲淹体悟到“清静平和,性与琴会”,最终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清丽而静,和润而远(资料图)


范仲淹对易学的理解,也在后续的文章之中和政治主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他常常抚琴论易,将对易理的理解,寄情于琴:“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而其书法造诣,也在《道服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道服赞》的展出,使得更多朋友有机会近距离看到这部珍贵藏品,而其背后所代表的宋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宋文化的辉煌,也再次展现在众人面前,而这一切的一切,要感谢张伯驹先生。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编辑:柯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