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亡者的利益

 天地虚怀xia 2018-10-14
《增支部.十集.迦奴梭尼经》:有一次,一位名叫迦奴梭尼的婆罗门,前往袛园精舍询问佛陀,如果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已经去世的亲戚或血亲,是否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

佛陀回答:“婆罗门,如果因缘具足的话,它会为他们带来利益。但是,如果因缘不具足的话,便不会……。”接着,佛陀解释,某人可能会造作十种不善行(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恨、邪见),因为这些不善业,而投生到恶趣或地狱里……。

佛陀说:“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地狱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地狱众生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的回向功德,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他也可能因为同样的不善业,投生到恶趣而成为动物。“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动物的胎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如此投生的动物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也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的回向功德,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他可能戒除这十种不善行,而多行善业,因为这些善业,他投生到人间。“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人间。在那里,他依靠适合人类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也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的回向功德,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他也可能因为同样的善业而投生到天界。“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天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天神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也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的回向功德,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接着,佛陀解释,某人可能会造作十种不善行,而因为这些不善业,投生为某种鬼:“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鬼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该界众生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无论他的朋友、同伴、亲戚、亲属把任何布施回向给他,他便依靠它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正是其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能为他带来利益。”

注:由于鬼不能吃人类的食物,因此这并不是说,鬼道有情能够吃人们所做的布施,因为那只是白费气力。鬼类所得到的,并不是人类所布施出的食物或东西,他们得到的是回向给他们的布施功德。

在此,如果某人拜祭死尸、遗照,或拜祭坟墓、灵位、代表祖先或逝世者的其它东西等,而该有情又已经投生到地狱里,他便是在拜祭地狱里的有情。如果该有情是动物,他便是在拜祭动物(例如猪、狗或蚯蚓)。

如果该有情是一个天神,他便是在拜祭天神;如果该有情是人,他便是在拜祭人(可能是在很遥远的国家,投生在拥有邪见的下等家庭,或拥有正见的上等家庭,或投生为一个造恶的人,或投生为一个行善的人)。

如果该有情是鬼,他便是在拜祭鬼。这样的话,便可说该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依已经消失了。因为他在那个时候,对业报法则及生死轮回拥有邪见。

如果一位比库,已经培育了足够的定力,他能够见到某位比库去世时已是阿拉汉(因此不再投生),或听一位可靠的、拥有这种能力的比库这么说。那么,该比库便可以礼拜这样一位比库的死尸、遗照、舍利塔等等。

但是,如果他没有这种能力(或他知道去世的比库不可能是位阿拉汉),却又这样地去礼拜。那么,他便是在礼拜一个未受具足戒的有情,或瓦萨比他低的比库(如果那位去世的比库再投生为人,而且在满二十岁后受具足戒)。佛陀曾经制了一条戒,不允许比库礼拜未受具足戒者及瓦萨较低的比库。

我们回到《增支部.迦奴梭尼经》,迦奴梭尼婆罗门询问佛陀:“但是,果德玛大师,如果他这位已经去世的血亲,没有来到鬼界的该处,谁能够享用该布施?”佛陀回答:“如果是这样的话,婆罗门,其它已经去世、来到该处的血亲,将会享用该布施回向功德的利益。”
  
“但是,果德玛大师,如果他这位和其它已经去世的血亲,也没有来到该处,又有谁能够享用该布施?”佛陀说:“婆罗门,那是不可能的。在这漫长的生死轮回里,他不可能在该处没有已经去世的血亲。无论如何,婆罗门,把布施功德回向给去世亲戚的人,不会没有得到其果报。”

接着,佛陀解释,对于造作十种不善行,又同时做了布施的人:“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恶趣的象群当中。在那里,他得到饮食、花及其它饰物。由于他前世是个杀生者等,因此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畜生界的象群当中。但是,由于他前世布施婆罗门与沙门饮食等善业,因此作为一头象,它能轻易地得到饮食、花及其它饰物。”
  
对于死后投生到马群、牛群、猪群、羊群、鸡群当中的人,佛陀也给与同样的解释。接着,佛陀解释,对于造作十种善行、又同时做布施,死后再投生为人的人:“在那里,他拥有上等的五种欲乐。由于他戒除杀生等,因此死后他再次投生到人间。由于他布施给婆罗门与沙门,在这世他拥有上等的五种欲乐。”

以下,继续讨论关于布施及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去世的人。《小部.小诵.墙外经》记载,有一次,宾比萨拉王供养佛陀和僧团。在那个时候,有一大群在过去世曾经是该国王的亲戚(这包括朋友、同伴、同事)的鬼们,聚集在墙外,期待国王会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他们……。
  
佛陀使得这些鬼类有情,都能够被国王看得见。在倒布施水(滴水回向)时,宾比萨拉王回向道:“这是给我的亲戚的”。在那一刻,出现了一个长满莲花的水池,给那些鬼类有情享用。他们在该池里沐浴、喝水,去除了他们的烦恼、疲累及口渴,皮肤的色泽也变成金黄色。

在宾比萨拉王,供养食物、粥、主食和副食给佛陀与僧团的时候,他也把这些布施的功德,回向给那些过去世的亲戚(现在的)。就在那一刻,出现了天界的食物、粥、主食和副食等,给那些鬼类有情享用。吃了那些食物之后,这些鬼道有情的诸根已经复原。

在供养袈裟和住所给佛陀与僧团的时候,宾比萨拉王也回向给他们。那时出现了天界的衣服、鞋,以及附有地毯、卧具等家具的天界宫殿,给那些鬼类享用。正如世尊所决意的,所有人都能够看见这奇妙的现象,宾比萨拉王也感到非常满意。
  
接着,在世尊食完宾比萨拉王供养的食物,以及表示吃饱之后,他诵出这些偈:“在墙之外他们站着等待……”,作为给与宾比萨拉王的一堂“增喜”开示。增喜是在供养后给与的开示或念诵,其巴利文是anumodana,modana是“欢喜”,anu是“重复”。

因此,anumodana是增喜开示或念诵,以提升众布施者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善业、福业,以及把它深刻地印在心中。这不是感恩之言(那是外来的信念),也不是给与祝福(更糟的外来信念),也不是任何形式的魔术:只有善业与福业的“祝福”和“魔术”。

佛陀在《墙外经》说:“在墙之外他们站着等待,还有在交接及三叉路口,回来到他们以前的住家(注释说,这是指他们以前住的家,或者是亲戚的家,因此他们觉得那也是他们的家),他们在门柱边引颈等待。

但在准备了丰盛的餐会,具备各种各样的饮食品,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忆起(他们以前对布施产生嫉妒和悭吝,导致没有亲戚能忆起现在作为鬼类的他们),这些由旧业产生的生物。”

投生为鬼,是过去世的业(旧业)——嫉妒与悭吝——的果报。在巴利圣典协会对这部经的译文里,译者智髻尊者给与一个注解。他引用佛陀在《增支部.第一有经》的开示:“阿难,如果没有在欲界成熟的业,是否会有欲有(欲界生命)?”阿难回答:“不会,尊者。”

佛陀说:“便是这样,阿难,对于受到无明蒙蔽、受到贪爱束缚的有情,业是田,识是种子,爱则是水份,把识种在下等界。这是如何在未来世产生新生。”对于色有(色界生命)和无色有(无色界生命),也是同样的道理。涅盘则完全没有这一切。

只要众生还拥有无明和贪爱,他们便会投生到各种不同的生存界里,那就是三有:欲有、色有和无色有。鬼界被包括在欲有里。再者,佛陀在《长部.大因缘经》中,对这些事也给与了既清楚且详细的解释。

回到《墙外经》,佛陀说:“因此那些心怀慈悲的人,会为他们的亲戚做供养,供养那些既清净(不是偷来的,不是用偷来的钱或其它不如法的方法得来的钱去买来的)且殊胜、适时又适当(适合给僧团吃,是许可的。如果要有福业的话,施物必须是戒律许可的)的饮品食物(这包括了一切的必需品)。

这是给我的亲戚的(投生到饿鬼界的亲戚。只有投生到饿鬼界的亲戚,才能够从这布施回向的功德中获得利益),愿亲戚们得到快乐。那些来到该地聚集,逝世的亲戚饿鬼众,定会急着给与随喜,以便获得丰盛饮食。

愿我们的亲戚长寿,我们依他们而得到(注释说,布施者使得三个必需条件具足:饿鬼众自己的随喜、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饿鬼众、受施者是佛陀或僧团——殊胜的福田)。已向我们作出致敬(已经做了布施和把它回向给鬼道有情),没有布施者会缺果报。”

该经的义注解释,不可误解人类所造布施的善业,可以在另一个有情身上产生果报。鬼类有情会从该布施当中得到利益,是因为他们自己随喜该布施、欢喜充满、对业报法则充满信心:这是善业与福行。所以鬼道有情的痛苦,也会因为该些善业而得到减轻。对别人的布施感到随喜与欢喜,正好与导致他们投生为鬼的嫉妒和悭吝的不善业相反。

佛陀说:“在那地方没有耕种,也找不到牧养牛只,同样没有经营商业,也没有金币的交易:逝世的亲戚饿鬼众,靠这里的布施维生。”义注解释,在鬼界里,只有一个方法能得到人类的利益,那就是随喜人类回向给他们的布施功德。只要有情还是在鬼界里,他们便会依靠这样的利益。

“如降落山上的雨水,向下流到空的山谷,同样地这里的布施,能够利益那些饿鬼。正如河床涨满之时,能承载河水去填海,同样地这里的布施,能够利益那些饿鬼。”这两首偈是众比库接受供养后常诵的偈,有时也会实行一个仪式,即把水倒进由一个较大的盘托着的小碗里,以此作为一个标志,以令心专注。当水满到溢出来时,众比库便会念诵这两首偈。

“他已给了我,他为我而做,他是我的亲戚、朋友、密友。是故当为逝世者行布施,回忆他们以前常做的事。不是悲泣,不是伤心,也非任何一种哀恸,能够利益到逝世者,亲戚还是依旧不变。”义注解释,当亲戚们逝世时,如果人们只是悲泣、哀恸等等,却没有为他们做布施,他们的泪水和哀恸只是一种自我折磨,根本不能为逝世者带来任何利益。

“但为他们做了这项布施,妥善供养给僧团的时候,它能够长久地利益他们,在未来乃至立刻便见效。”义注解释,那些鬼类有情,在之前过去世所造的善业,能够在很远的未来世产生果报,也能够即刻便产生果报。

“已如是开示利亲戚之法(透过布施及把它回向给逝世者,已经开显了对过世亲戚的责任之法。这是实行对亲戚的责任的方法,而不是伤心、悲泣等。在此,佛陀解释他已经透过这些偈解释了那些责任),及如何向鬼类致以敬意,及如何给与诸比库力量,及你们如何积累许多福。”——摘自帕奥禅林某西方比库的开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