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朵下面有肿块怎么办?

 aaxxx 2018-10-15

看具体位置,一般是旋耳疮或脂肪瘤。

旋耳疮(eczema of external ear),中医病名,是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者多见于婴幼儿,因其黄水淋漓,浸淫成疮,故又名黄水疮、月蚀疮。

西医学的“外耳湿疹”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有关本病的记载早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月食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

1.胎毒未尽,上熏于耳 孕母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之品,酿湿生热,内结于胎儿,加之育母进食脂腻,婴幼儿脾胃娇弱,运化失职,湿毒浸淫,复感风热湿邪,上攻耳窍,发为本病。

2.风热湿邪,浸渍于耳 多因接触某些刺激物、邻近部位之湿疮蔓延至耳部,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而诱发,以致湿热邪毒积聚耳窍,引动肝经之邪火,循经上犯,风热湿邪蒸灼耳部肌肤而为病。

3.血虚生风,化燥伤阴 病程日久,脾失健运,阴血耗伤,兼之余邪滞留,渗液淋漓不干,津液耗伤,导致血虚生风,风盛化燥,耳部肌肤失于滋润,以致耳部皮肤粗糙、脱屑、皲裂,缠绵难愈。

外治法

1. 外洗法 

保持患处清洁,可选用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中药煎水或湿敷患部,如菊花、蒲公英、苦参、苍术、黄柏、白鲜皮等。

2.涂敷法 

湿热盛而见红肿、疼痛、瘙痒、出脂水者,可选用如意金黄散调敷以清热燥湿止痒;湿盛而见黄水淋漓者,可选用青黛散调搽,以清热除湿,收敛止痒;热盛而见有脓痂者,可选用黄连膏外涂,以清热解毒;患病日久而皮肤粗糙、增厚、皲裂者,可选用滋润肌肤、解毒祛湿的药物外涂。

3、食疗法

取一味消肿食材,吃2天即可治愈,可以私聊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