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18-10-15

伤心楚汉之项羽篇:奈若何(55)

主笔:江湖闲乐生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七月,刘邦征走韩信的军队增援荥阳前线,而让他在赵国重新征兵去攻打齐国,三个月后,韩信做到了,他率军袭破历下(今山东济南),进占临淄。齐王田广收拾残部败退高密,紧急向楚国求救。项羽此时刚刚平定梁地,正准备“宜将剩勇追穷寇”,将彭越刘贾连根拔起,忽然听说成皋陷落,又闻齐国被韩信所灭,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成皋陷落,项羽还可以抢回来,齐国却是楚汉之外第一大国,其力量雄厚之极,且离西楚大本营彭城甚近,它的归属决定着整个战争的走向,项羽绝不能让齐国落在汉军手里,否则就全完了。

还好,齐国的都城虽被韩信所占,齐军的主力却损失不大,只是被汉军打散了而已,只要项羽率一军前往救援,联合各地齐军共击韩信,战事将大有转机。

其实,韩信攻齐,固然是汉军由守转攻的第一大步,也未尝不是项羽扭转战局的大好机会。

由于齐国在楚汉战争中一直保持半中立,如果项羽能借救齐之举,将齐军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将韩信一举灭掉,就等于斩断刘邦双臂。到时齐楚联军再西进收复赵地,继而南下合击成皋,则汉军必然完败。

于是,项羽决定出兵救齐——这本是一招好棋,可惜却被项羽走歪了。

关键问题在于,项羽轻敌了。

这一年来,韩信平魏灭赵降燕败齐,其军事能力已尽显无疑。然而,既便如此,韩信还是没能引起项羽的绝对重视,他并没有亲自出马与其周旋,而是派了手下首席大将龙且去与韩信一较高下,自己则跑到成皋去打刘邦了。

我想,项羽大概心中有一种鸵鸟心理,他迟迟无法接受韩信这个“胯夫旧属”已经成为一代名将的事实,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头号爱将龙且来击败韩信,以此证明自己从前不重用韩信的错误并不是一个错误,自己自始自终都是英明的。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图:韩信胯下之辱

面对错误,不去正视,不去挽回,反去逃避,反去自欺。

可笑,非常可笑。

项羽这个人,顶顶是要面子,顶顶是爱面子,爱到一种非常可笑的地步。

笨人爱做笨事,但这个世界上最笨的事,往往却是聪明人做的,因为聪明人通常喜欢自作聪明,喜欢自以为是,而且顶顶爱面子,顶顶不爱认错。

结果,不到一个月,鼎鼎大名的楚将龙且与他的二十万雄兵,就被韩信轻松搞定了。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项羽听说后,假装平静的挥退使者,继而跌坐于地,半晌无语。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西楚霸王,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惧的滋味。

什么?龙且,龙且竟然战死了?二十万,足足二十万楚军,竟然也全没了?

在西楚军中,有两个战无不胜的猛将兄。第一个当然是西楚霸王项羽,第二个就是楚大司马龙且。

龙且此人,在历史中的记载甚是简单。但他的军事能力,却并不简单,要知道就连章邯英布这两位牛人,都曾先后败在他手里,可见此人绝非寻常人物,他其实是一个被后人严重忽视的一代名将。

在我看来,楚汉之际的名将可分为四个集团:

超一流名将:项羽、韩信。

一流名将:章邯、龙且、刘邦

二流名将:彭越、英布

三流名将:蒲将军(柴武)、周勃、灌婴、曹参。

四流名将:樊哙、钟离昧、季布。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然而,之前在项羽的眼里,韩信并不算是一个能与自己匹敌的超一流名将,他与英布一样,充其量只是个二流名将而已。

正因为如此,项羽才放心大胆的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流名将龙且,让他去齐国开辟第二战场,希望龙且变成第二个韩信,韩信变成第二个英布。

然而一流名将龙且却辜负了项羽的信任,竟被韩信这个“二流名将”压倒性击败,最终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其实,龙且是与韩信有差距,但也没有差到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他与齐国人联手,就算无法彻底击败韩信,至少也能将韩信逼出齐国。他之所以惨败,原因在于四个字:

轻敌贪功。

在龙且眼里,韩信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于是他轻敌了。

在龙且眼里,他之前大败英布,收复九江地,功足以封王,但小气的项羽竟没有封他。

所以他想尽快击败韩信,以此大功再图封王。

于是他贪功了。

轻敌兼贪功,焉能不败?

这一败可好,西楚总共三十万多大军一下子去掉二十万。

这一败可好,西楚北面屏障全数沦于汉军之手,韩信近三十万齐军从东、北两个方向直接威胁楚都彭城。呜呼,西楚危矣。

项羽不得不重新审视韩信这个无耻胯夫了,就像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刘邦这个蟑螂小强一样。

他决定放低姿态,与韩信以对等的身份进行合作,来共同对付汉王刘邦,至少也要让他保持中立。

韩信现在就像是扑克牌游戏“大老二”中最后的那张“老二”,被楚得到了则楚胜,被汉得到了则汉胜。如保持中立,则可保证“天下三分”数十年,数十年之后,汉还是会灭楚,然后再灭韩信;就像数百年后的三国归晋那样。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一时间,韩信的态度成为了天下的焦点,历史如何发展,就在他一念之间。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携印亲至韩信军中,封韩信为齐王,命令他率军速速攻打楚国。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与此同时,项羽派手下第一辩士武涉也来到韩信军中,劝韩信反汉而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

楚汉双方都在积极争取他,何去何从,紧费思量。

韩信最终接受了汉王之封,而拒绝了项王反汉之议,按照他的解释:他与刘邦友谊深厚,故不忍叛之。

这只是一方面而已,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韩信没有道出。

我早就说过了,在政治面前,友谊一文不值。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友谊未必比韩信来的浅,他们之间不是照样打了个你死我活?韩信之所以不跟项羽合作,是因为项羽根本就不是一个可堪合作之人,西楚也根本不是可堪合作的对象。

艾克斯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一书中研究指出:友谊并非合作的必要条件,局势才是。

楚汉争雄,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发生

楚汉五年内战,百姓已不堪其苦,天下再三分,中国人怕不要死光了。故项羽之提议,没有操作的可能性,韩信无法接受,如此而已。

所以最终,韩信接受了汉王之封,但也没有遵汉王之命立刻攻楚,他在观望,观望局势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