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阻止武汉人吃早餐,不然他们会和你拼命

 王艺錕 2018-10-15

著名吃货蔡澜说:“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在武汉,吃早餐被称为“过早”,是一种既隆重又匆忙的存在。

在武汉人眼里,过早是十分隆重的一件事。早餐从来不是将就着吃,而是一定要吃好。过早的吃食花样繁多,制作过程中更是藏了不少小心思,早餐摊贩往往半夜就要开始忙活。

不像广东人喜欢慢下来静静吃早茶,武汉人的过早通常来不及坐下来慢慢吃,大多都是手里捧着或包里揣着,就匆匆忙忙赶着上班或上学去了。

这种隆重而又匆忙的过早文化,和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武汉在大明朝那会儿只能说是个码头,但是长江和汉江的通航条件真棒。从重庆到上海,武汉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点。由于码头兴盛,买卖人就聚集在武汉了,尤其是汉口江汉关附近这个天然码头。

那码头文化跟过早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我们的传统饮食习惯了,中国人讲究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饭要吃好是一个基本要求。

农民一般早出晚归,早餐之后就要投入繁重的劳动中了,而午饭一般是在田间地头啃两个馒头弄碗水搞定。所以早餐一定要提供一整天的营养和热量。

而码头同样如此。船来了,工人们和货主都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装卸工作。干得越快,工人挣得越多,毕竟这是个计件的活。所以怎么又快又好的吃早餐,对他们来说就十分重要了。

一碗武汉特色热干面,从店主手里到你手里只需要平均三分钟,完整吃完最多也就10分钟,整个吃早饭的过程一共用时不到15分钟。这种饮食习惯一旦流传下来,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对于他们来说,过早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早点有——热干面、牛肉粉、豆丝、酥饺、糊汤粉、三鲜豆皮、面窝、粑粑、煎包、糯米鸡、欢喜坨、糯米包油条、汤包….

每天吃一种,30天可以不重样的换着吃,而这在武汉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武汉著名作家池莉曾经在其作品《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里排点过武汉的早点:

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实际上,这仅仅只是武汉名气极大的老字号,而街头巷尾叫不出名字来的更是数不胜数。

毕竟在武汉,有一种炫富,叫做过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