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火柴业在19世纪末的发展暨重庆森昌泰火柴厂的创办

 火花收藏与摄影 2023-05-16 发布于四川

(由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联合拍摄的五集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剧组,于四月八日下午赴上海云洲古玩城,就重庆开埠后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森昌泰火柴厂创办前后的相关史实,进行现场采访摄制,该片将于201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20周年日)在央视第九套及重庆电视台同时播出。但不知何故台里至今未播出,此事已过也就无所谓了,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上传供花友欣赏并指正。)

一、19世纪后期日本的火柴业处于怎样一个状态?

随着明治时代(1868~1911)“产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日本的火柴业亦得到迅猛的发展,尤其在神户地区。神户工业得以腾飞,首先是火柴工业。1876年已开始向上海输出火柴,通过上海沿长江销往中国内陆。1879年神户的火柴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多达60家,占本地所有工厂的60%,火柴已成为神户的主要工业品和输出品。是年,火柴的输出额接近37万日元,到1898年激增至600万日元。这其中主要是由神户华侨办庄经手输出的。1902年,神户火柴输出检查所调查,华商经手的火柴输出额为226万日元。

二、日本华侨办庄对日本和国内火柴业的影响和作用?

在日本火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日华商依靠在日本积累的实业经验,从金融与物流两个层面———其中包括像买断商标再包销、就地投资设厂自制、投产订制、委托代制、订购经销等等———参与到这一行业,并且与中国火柴业的发展状况遥相呼应,为祖国、为故乡的火柴业起步和振兴作出了贡献。事实上,19世纪末能将日本这样的火柴小商品,行销至中国的村村寨寨,依托的就是与中国国内有密切联系的日本华侨办庄。因此,在华侨集中的阪神地区,火柴行业中的“日本制造,华商经销”这一协作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10年代。这种现象从今天留存下来的大量的日本在华早期火花上,随处可见。许多商标图案都是反映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嗜好以及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但这些火花又明显地标注上MADE lN JAPAN或KOBE(神户)、OSAKA(大阪)、HIOGO(兵库)等字样。

三、邓命辰从日本回国办厂是何种原因?回国重建受到政府何种政策优惠?

1889年,旅日川商卢干臣、邓命辰等人在日本开办森昌火柴厂。日本政府为保护经济,实行专利,不许华商在本地设厂制造火柴,森昌厂因此而遭排斥。在时任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据理力争无效后,卢干臣、邓命辰等职商为挽回华商利益,欲将工厂迁回家乡重庆,继续开办。1891年,黎庶昌任满回国就任川东道员兼重庆海关都督。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卢干臣以8万两银作资本,在巴县王家沱创办了森昌泰火柴厂,邓命辰也自筹资本,在巴县大溪沟创办了森昌正火柴厂。黎庶昌还特地为两厂批准了制造火柴25年的专利权。

四、森昌泰创办后,碰到那些困难又如何解决的?随着外商“洋火”的进入,地方政府又是如何平衡?森昌泰又有什么举措?

森昌泰、森昌正开办后,依靠政府专利优势把持局面,但随着外商洋行经销火柴的输入,垄断优势逐渐被打破。到1911年,重庆本地出现了六家火柴厂,其中两家是日商,一家为德商。为了解决同业间的互相生存,早在1905年地方政府即成立了“华洋统销公司”,对各厂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由公司统一将火柴派发给商家并提取10%佣金,作为政府提费缴办公益。为谋发展壮大,森昌两厂于1900年3月和1901年4月,分别在云贵交界处和嘉定泸州开设分厂,突破重庆地界,向外拓展扩大经营范围,来缓解火柴同业之间的竞争。

五、森昌泰火柴厂对于重庆工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森昌泰火柴厂作为重庆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就意味着1891年该厂诞生了重庆历史上第一批工人阶级。1894年森昌两厂加上聚昌工人数是1200人,到1897年达到万人以上。而1894年全国各地火柴业的工人数,上海是1400人,天津400人,浙江和广东各200人,重庆约占到当时全国火柴业工人数总和的35%。由此可见,就森昌两厂的产生时间、就业人数和经营规模来看,它不仅是四川火柴业的中心,执西南火柴业之牛耳,而且在整个近代中国火柴工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森昌两厂的领引推动,使得省内至1911年诞生了九家火柴厂,其中六家在重庆,让重庆开埠后的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