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拖延

 深入认知 2018-11-15

上学的时候,设计作业不拖到最后一天绝不完成,赶图感到后半夜凌晨2-3点是经常的事儿,deadline就在那里,哭着也要把活儿干完;


你说你看上了一个设计软件为期30天的集训讲座,钱也交了,名也报了,最后发现一共也没上过几次课,教材资料更是连看都没看过。


大家都陷入到了自己的焦虑情绪中,一方面觉得自己能够在死线来临之前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底线继续一拖再拖,直到拖不下去了只好交出自己“最不满意”的答卷。




一、你一定有过相似的经历


说是要为自己充电,学某个设计技法,打开电脑准备开始看相关的教学视频,然后感觉应该先泡个咖啡提提神,于是泡咖啡的时候顺手刷了下微博,发现自己最喜欢看的综艺节目更新了。最后,学习软件技巧变成了看综艺节目。


看完综艺节目已经很晚了,差不多到了睡觉的时候,于是一边不甘心地暗自下决心明天一定要打破这个魔咒,好好学设计软件,一边懊悔不已地上床睡觉。


结果,第二天依旧如此。



离毕业还有4个多月,打算准备一本作品集用以求职,觉得还有时间所以不紧不慢。过了1个月觉得还有时间慢慢来;又过了1个月,发现时间有点来不及了,带着焦虑东拼西凑,潦草地凑了点自己之前的作品当做求职作品集。


好好的“敲门砖”自己先给弄碎成了石头块,投出去只会砸人,你说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还有各种各样的例子,感觉“拖延症”似乎已经深入骨髓,充斥于很多人的很多个日常的场景中。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架子上的设计书籍都落灰了,还是只会看看“10分钟弄懂PS xx技巧”的碎片化文章;

电脑了塞满了各种设计课程的视频,结果看完的却是《我的前半生》;

各种“番茄钟”、“专注类APP”下了一个又一个,结果永远被“打入冷宫”,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用过。


于是塞缪尔·约翰逊说“我们一直在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说逃避的事情,这样愚蠢的行为是每个人的任性弱点,却也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二、你是怎么一步步走入“拖延怪圈”的


有种心理情形叫做“没事还有明天”。


作为设计师呢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状态:刚刚煞费苦心地结束了一个项目方案,刚刚提交上去leader说OK,还没等一口气送完,下一个设计项目可能就跟上来了,周而复始的任务是自己心疼自己的开始。


反正做完这个还有下一个,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设计师总归也没有闲着的时候,但是我需要先喘口气,放松放松。至于下一个任务,感觉半个月也能搞定,貌似也没那么着急。



潇洒了一段时间,等到真正想要开始做点什么的时候,又开始觉得:设计么,真正困难的是创意思考的部分,创意这种事儿是急不来的,自己可以花更多时间在“想法”上,至于方案后期呈现,有个一天半天的就够了。


既然需要创意想法,那得看看项目资料,提前先消化一下。好让心里大概有个印象。这似乎不用怎么太费脑子,应该挺快就做完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于是自己也不紧不慢地开始做。


其实拖延症就是这样:不是先找重要的做,而是先找简单的做。重要的事情总是放在最后。


结果,谁能想到下午临时突然要开会。一开就是2个小时,临下班了也没看完资料。怎么办?算了带回家看吧,反正在哪看不是看。


结果到家之后以为自己有强大的意志力能够抵抗得住电视和床的诱惑?不存在的。马上人设崩塌,困得一塌糊涂到头来发现资料只看了2页半。


算了,还有明天。你看,拖延症就是这么出现的。



三、加速“拖延症”的那一记实锤


结果,到最后也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资料的计划,可是今天就该出方案了,尤其是今天leader还在,可能随时都会问起来,怎么办?


焦虑不已于是只能上网搜相关能用上的案例或方案雏形,改一改或许能用。但其实心里想的却是:“这个方案只能是应急,根本体现不出来自己做设计的实力。怎么看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case了。”


事实上越是这么想,越是容易产生焦虑、惶恐的情绪。



果然,项目汇报方案时,leader不太满意并拿出一份实习期的助理设计师做的方案,说人家花了2天时间就做出来了。这简直就是“扎心”套路啊,人家2天能做出来,自己却因为各种理由没有完成好,这种比较让自己都快怀疑人生了。


情绪的堆积,导致后期修改方案的时候,细节也懒得打磨了,兴奋也全部耗光了,在跟时间赛跑的时候,焦点已经不在能不能做完美上面,而是能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


完美主义和现实拖延相遇,最终只会把心情变糟糕,耽误执行。最终,加速敲了“拖延症”一记实锤。



四、拖延是病,有没有药?


既然有拖延的症状,自己又深受其害,那么就得“因病开方、对症下药”。以下是几个经过身边设计师们亲测有效且实用的方法,希望对有类似症状的人有所帮助。


1. 战拖,从对抗懒惰开始


前面已经提到,拖延症和偷懒其实是狼狈为奸的,要战胜拖延,就得先从心里和行动上克服懒惰。如果懒惰一直存在,那么人始终会处于一种空想的状态,做什么都会觉得“懒得去做”。


没有行动,不想行动地在原地耗费时间,其实就是拖延的表现。


2. 不需要事事都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也是拖延症的重灾区,这样的人看似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但实际上却只是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已。他们不仅无法体会到完美带来的喜悦,反而会深陷纠结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甚至还会拖累其他人。


毕竟,人所能承受的压力短期内是有限的,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超限效应(为了达到完美,晚点做完也在所不惜)。所以,当超限效应遭遇完美主义,拖延几乎是一定的结果。


3. 别再给自己找借口


当你发现,有件事迟早要做,而此刻的你又不想做这件事时,你就可以给自己找到一大堆可能的理由和借口去推迟它。可惜,不管这些理由听上去多么的真实可信,其基因都是借口。


借口,往往会让拖延症变得理所应当,顺理成章。而拖延又为借口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让自己陷入到拖延的恶性循环中,而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就会非常可怕。所以,一定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4. 做起来最重要


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力,都好过一流的点子三流的执行力。战胜拖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立即行动,别把所有的想法都想要一步到位地想出完美的解决方案才能去做,别让计划成为纸上谈兵。


你也根本没法准备好一切才开始做,谁都不知道计划好的事情是不是说变就变,所以尽可能快速让自己动起来,因为只有行动能决定你下一秒的未来。


5. 先定个小目标


只要心里有目标,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因。习惯性拖延的人,往往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才会稀里糊涂、迷迷糊糊的,有点事情那就胡乱地拼凑一下,应付应付。


克服顽疾,就需要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能太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所以最好都是从小目标定起,自己垫垫脚能够做到即可。


真正的高效率应该是从一而终、缓急时间,保持一种平衡。练习让自己习惯按照上面的原则和方式做事,你一定也会有阶段性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