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魔方”新解,深度分析柴胡汤剂的柴胡之用

 枬nan2018 2018-11-15


柴胡,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中国药典》言柴胡的功效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柴胡在中医名著《伤寒论》中的运用中产生许多经典常用方剂。《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中所用的柴胡汤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并治篇法中。柴胡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要对之使用游刃有余必须弄清使用方证所对应的病因、病位、病机。主证兼证以及经络之循行部位和脏腑、经络之连属关系等病理生理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几大柴胡汤剂的柴胡之用。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组成是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根据原文解读,小柴胡的适应症有三:

一、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二、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三、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病因大概有太阳病传入少阳,或者是少阳本经由于气血虚弱,本经受邪。柴胡在方中之效,首先是柴胡配黄芩,由于方中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疏散少阳经中之邪,同时又可梳理少阳气郁的功效。配上味重苦寒的黄芩可清少阳胆腑郁火。另外在小柴胡汤中,柴胡有引子之效。方中的人参、甘草、大枣,半个理中汤,半个四君子,在本经气血虚弱受邪的时候,柴胡可引领三药扶少阳正气驱邪,增强少阳的抗邪能力。


2、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方组成有桂枝、黄芩、人参、甘草、半夏、芍药、大枣六枚、生姜、柴胡。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又合并有太阴表证,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故邪入少阳,必须和解少阳,柴胡汤有和解少阳,也可以梳达太阳表证,但太阴四肢之风寒邪气难解,则配合桂枝汤疏通经脉。刘方柏在《临床证百方大解密》一书中说,该方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两个方的合方,张仲景用治疗太阳未罢,邪又入侵少阳,而两经的症状又都比较轻微者。针对两经犯病而用两经之方,有针对两经症状皆轻,而取两方之半量,这就是该方的立方基础。



我们知道,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胡调和内外,两方都各自携带大量的密码,以至能解决许多分外的疑难杂症,那么,两方合用后是对两经病证的分别对抗,还是两方合力而生新功?依小编愚见,刘老之意在与强调柴胡桂枝汤从汤液方证可以拆为小柴胡汤方证(如口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桂枝汤方证(如怕风,容易感冒,自汗出,心悸动,脉缓),但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相加而成的柴胡桂枝汤不仅仅局限于1+1=2的总和,而是1+1>2,二者叠加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孕育的柴胡桂枝汤。


3、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生姜、大枣、大黄。经方大家,胡希恕,胡老擅用大柴胡汤,同道们称他为“大柴胡”,病人听不懂,只因见胡老喜用大茶壶喝茶,故传为胡老是“大茶壶医生”。


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成,大柴胡汤证是由于邪气离开太阳经进入少阳与阳明,故当有和解少阳,同时通阳明腑实。胡老给我们讲了小柴胡到大柴胡的变化过程,他认为小柴胡汤它里没有病,所以小柴胡里有人参也可以证明里面不是实证,而大柴胡是邪气往里头侵,那么里既实了,就不要补了,补就关门抓贼了,所以这个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反倒碍事。以驱邪为主的,所以小柴胡去党参、加上芍药、枳实、大黄,助食消胀这种办法。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龙骨牡蛎汤方中有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此时的病证成因为正气受损,邪气弥漫三焦。由于少阳不和,而少阳为进出之枢,要除邪,仍需小柴胡和解枢机,邪有出路,去了甘草避免邪气留恋。因表邪未解导致邪气内陷,予桂枝、茯苓助太阳气化行津液。邪入阳明,阳明为藏邪之薮,予大黄泻阳明之热,所以可见少阳枢机得利,三焦通达,里热得清,神明得安。



方中柴胡在《内台方义》言:用柴胡为君,以通表里之邪而除胸满。《伤寒来苏集》:取柴胡之半,以除胸满心烦之半里。《古方选注》:柴胡引阳药升阳,大黄就阴药就阴,人参、炙草助阳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虚也。该方主要用于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


5、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有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甘草()。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的变剂,即去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栝楼根、桂枝、干姜、牡蛎而成。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以对这个方的认识也是很多。



郝万生认为本方为少阳不和,三焦失畅,脾阳不足,津液被伤所致。


《医宗金鉴》认为:“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柯韵伯认为:“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楼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认为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诸家看法是一致的。


《医宗金鉴》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剂,提示了本方适应于半表半里证,但认为散结不在干姜而在牡蛎,轻视干姜易生姜。而柯氏注意到干姜易生姜,是为散胸胁之满结,注意到了寒饮在下是满结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干姜之温,因此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于小柴胡汤的大眼目,提示后人,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祛半表半里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