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天一角458 2018-11-15
张藉《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藉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就是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藉所要表达的。李师道纵然很不高兴,但张说得这样委婉,也只能无可奈何。
  希望婚姻中的男女在面对外在诱惑时,能想起这首诗,坚守道德底线。


 
、苏曼殊《七绝.本事诗》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
  苏曼殊,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香山(广东中山)人,光绪十年(1884)年生於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苏曼殊随父亲回广东,二母亲仍在日本。 苏曼殊十二岁时便在广州长寿寺由赞初和尚剃度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钵,由此可见苏曼殊在青年时代即学识渊博,灵慧敏捷,否则他小小年级是无法弄通深奥的曹洞宗经义的,而且曹洞宗选中苏曼殊为传人,也恰好证明苏曼殊在佛学方面的精深造诣。 苏曼殊不但是一位佛学渊博的僧人,他还是为多才多艺的才子,他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多种文字,和陈独秀,柳亚子等文学泰斗交往甚密,在佛学上他著有《梵文典》,《汉英辞典》,现存的著作有《文学因缘》,《焚剑集》等。 苏曼殊英年早逝,於1918年病逝於上海,年仅34岁。
  ---------------------------------------------------------上段文字来自度娘。了解了作者生平,再来理解诗文就容易多了。无须逐句赏析,网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楼主就不一一引用了。
  由“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想到“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触类旁通,也是因为诗句表达的都是一种无奈一种遗憾。这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如果时机不对,即使是对的人,也只能错过;同样,如果是时机对,却遇不到对的人,仍然会成为悲剧,换来一声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