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由刚而柔的练习方向

 月月加贝 2018-11-16

        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是为正反,阴阳,里外,虚实,刚柔……武术有刚柔相济,太极拳是武术而非健身操,所以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等等

       太极拳讲刚讲松讲柔,讲刚柔相济。可刚柔如何相济?刚柔怎么来?刚好理解,柔从哪里来?前面文章中本人讲过,初学应猛打猛摔,抻筋拔骨,用此方法把关节活开以出刚劲。无刚不足以谈柔,拳式无刚之柔必软而无力;无柔不足以养刚,无柔之刚必脆而不坚。

        可能有人不理解,太极拳也要刚劲吗?当然。这里的所谓刚,不是硬,而是拳势表现出的内外充实,筋骨强健,节节贯穿,八面支撑,不在一手一足之坚硬,而是练出来的周身整体之劲。也就是拳论中所说的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现在练习太极拳,一上手就反复的强调放松放柔,出拳要松,踢腿要松,处处要求松,我认为这并没有错,可怎么松呢?有要求的,也不是都松,都松就软了。我在各地见过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问老师怎么才能放松,老师反复的示范,学习的人若有所思的不停点头,再练仍还是起肩架肘蹶屁股

       一开始练习刚劲时,后天血气之力必不可少,也就是浊气拙力在所难免,随着功夫的日深,有用的劲力越来越多,而无用的劲力越来越少,刚劲渐渐就出来了。这就象大师创作雕塑,刀劈斧凿。去掉的无用之物越多,无物可去时就接近成功了。太极拳也是这样,功夫的深浅不在你多用了多少力,而在你少用了多少无用的力。因为多余的力不但无用,而且有碍整体劲力的形成,多余的力就是捆绑你自己的无形绳索。拳经中所说的“为拘魔所捆”,就是指的多余的力。只有去掉的无用之力越多,才能保证自身发出的劲力越整,越猛越具有穿透力和爆炸力…

        有人会说,用意念来引导放松,由松而柔,用意念支配身体,以达到意到气到劲到的境界,这都没有错,但所谓的意,气,劲,精,神,是不同境界的功夫,岂能一概而论?练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丹田是怎么回事都没有搞清楚,只是指着小腹说气沉丹田。这不是在愚弄人吗?很多好老师都是在按步就班的教,可学拳之人沉不住气,学上十天半月就开始跃跃欲仙,飘飘然而起舞。

       练习太极拳一开始就一味的追求松柔,以柔软程度来衡量功力深浅,以套路学的多少,学的快慢来衡量悟性。这样的学习不是在练太极拳,是做太极操,绵软的松柔怎么会有支撑力,怎么会有冲击力和穿透力呢?松沉有度,中正安舒是太极拳的功夫,身体坐的正不是真正的中正,动作打的松柔飘逸那不是真正的松柔。只有抻筋拔骨全身骨节拉开对正,才是最初的中正。气敛入骨才会有真正的放松。由此刚劲入手方能产生松柔才能生出失魂丧胆的穿透力,才能练出生生不息的太极内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