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值得被信任,就会被信任

 中山辣椒 2018-11-16

昨天的帖下有个留言,大致是说因为心仪股票估值很低,想把家里的钱拿来买入(补仓),但家人若不同意怎么办?这种问题此时多见,有不少朋友还因此而闹的家庭不和,算是熊市的另一种伤害。

 

老唐昨天在帖下的答复是:“如果你的体系经过考验,一直收益良好,你家人会信任你的。如果他们不信任你,建议你不要动这种钱,多拿点耐心出来,证明自己。别急,人生很长,无需惊慌。

 

由此想到很久前钉在墙上的一份零散资料,今天借机把它理出来,也分享给大家。这个资料关于巴菲特最早开始代客理财事业时,投资人是哪里来的。

 

1956年格雷厄姆要退休,本想邀请巴菲特成为接手者,将“格雷厄姆—纽曼基金”变成“纽曼-巴菲特基金”,但巴菲特拒绝了。这拒绝背后涉及到三个投资案例,挺有意思,已经有了两种投资思想斗争的雏形。不过和本文主题无关,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

 

拒绝了现成的“巴菲特-纽曼基金”,巴菲特带着属于他自己的大约14万美金资产回到奥马哈(1950~1956年,巴菲特把9800美金变成14万美金,里面也有不少故事,也只能以后抽空聊),开创自己的事业——成立巴菲特合伙基金。

 

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巴菲特先后建立了11家合伙基金,拥有了近百名投资人,管理资产约720万美元,规模超过了老师本来准备传给他的格雷厄姆-纽曼基金,并提前5年实现了他11岁时告诉同伴的梦想“我会在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

 

是哪些人这么信任他?我们来看看这些早期投资人的名单:


第一家合伙公司

1956年51日,第一个合伙公司成立。合伙人一共7个:

①巴菲特的岳父投入2.5万美元,

②巴菲特的姐姐和姐夫合计投入1万美元,

③巴菲特的姑姑投入3.5万美元,

④巴菲特的大学室友查克.彼得森投入0.5万美元,

⑤大学室友查克的妈妈投入2.5万美元,

⑥巴菲特的发小、律师莫奈从岳母那儿借了0.5万美元投入,

⑦巴菲特本人投入100美元。


巴菲特自己的没有加入合伙公司,继续单独存在。巴菲特说,合伙公司的钱一旦投进去就不能轻易退出来,而他需要靠自己的钱每年赚不低于1.2万美元养家。


基金规则:巴菲特承诺保本,收益4%以内,巴菲特收25%4%以上巴菲特收50%


1956年底,律师莫奈退出,莫奈的份额由巴菲特岳父买下来。莫奈退出并不是不和巴菲特合伙,而是拿钱参与巴菲特自己的钱单独操作的项目: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巴菲特是个痛恨体力劳动的人,他不仅需要莫奈出钱,还需要莫奈去跑腿。

 

(这笔投资也很有意思,起于一个骗局。巴菲特的参与以我的眼光去看,也是带有明显的坑人色彩。案例以后有机会再聊)

 

最终这笔投资让巴菲特和莫奈赚了10万美元,两人平分了。这是律师莫奈人生赚到的第一笔大钱。借着这笔钱,莫奈在195855日投了7万美元单独成立了巴菲特的第六个合伙公司。

 

第二个合伙公司

第二个合伙公司的客户——物理学教授、某大学校长霍默.道奇——来自格雷厄姆的推荐。他本来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老客户。格雷厄姆关掉公司后,他问格雷厄姆,你公司关了,我的钱怎么办?格雷厄姆推荐了巴菲特。


于是教授驱车1500英里到奥马哈,见了巴菲特。195691日,道奇教授给了巴菲特12万美元,单独设立了第二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投入100美元,合伙公司收益4%以上部分巴菲特分25%。如果有亏损,最大限度只追溯巴菲特在这个合伙公司的资产。


道奇教授一生用投资巴菲特所赚来的财富做了很多慈善。1983年去世,去世的时候身家数千万美元,并向一所大学捐赠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艺术品。


第三个合伙公司

巴菲特的父亲在国会做议员时的秘书。1956年10月投入5.5万美元,巴菲特保本,收益超过4%的部分提50%


第四个合伙公司

1957年6月,第一个合伙公司的投资人,大学室友查克.彼得森的母亲单独投资8.5万美元,建立了第四个合伙公司。


第五个合伙公司

1957年85日成立第五家合伙公司,是巴菲特家附近的一位著名医生,但其实巴菲特并不认识这位医生。


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期间,认识了一位著名资金管理人,并给这位资金管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资金管理人是这个奥马哈医生的病人,把他推荐给巴菲特。


巴菲特去医生家讲了一个多小时,医生其实没怎么听进去,但说巴菲特给他的感觉很像查理.芒格,所以投他10万美元。规则同样是保本,4%以上提取25%


1958年4月底,巴菲特一家搬出租赁的小房子,搬进花费3.15万美元买的新房(就是现在住的房子)。


在巴菲特心中,此时的3.15万美元,就是未来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美元,心痛啊!但巴菲特又知道讨好“领导”的重要性,只能忍着心痛买单


更心痛的是,老婆又大手大脚花了近半套房的钱(1.5万美元)装修,“这几乎要了沃伦的命”。老婆买了奥马哈最早一批彩电,导致每个周六早晨,整个街区的小孩子都会挤在巴菲特家看动画片。同时,老婆大人还雇了一个黑人管家分担家务。


巴菲特也获得待遇提升,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小办公室,就在主卧外面。老婆给这个房间铺满美钞图案的墙纸,巴菲特很舒服地被他最爱的钞票包围着。


第六家合伙公司

1958年55日成立,金额7万美元。合伙人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律师莫奈,莫奈是巴菲特发小,几岁时就在一起玩。这7万美元里大部分,是和巴菲特一起去搞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股票赚来的。


后来格雷厄姆的堂妹夫妻、教巴菲特演讲课的老师、巴菲特开设的投资教学课的几位学生也陆续加入。


第七家合伙公司

1959年2月,巴菲特大学室友查克.彼得森的老板及其朋友,投资了5万美元,成立了第七家合伙公司。


第八家合伙公司

1960年815日,大学室友查克.彼得森家对门邻居(一位医生)及其同事共12人投入11万美元。


第九家合伙公司

奥马哈当地一个显赫家族投资的,金额不详。


十家合伙公司

金额25万美元,合伙人是奥马哈城里最精美的服装店老板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

 

1960年,在良好业绩的诱惑下,现金潮水一般涌入巴菲特各个合伙公司,好几个合伙公司都吸收了新的成员。巴菲特已经不需要寻找资金了,资金自己找上门来。以前是巴菲特出去找钱,现在是人们带着钱来求他。甚至有投资人根本不来奥马哈,直接寄来支票要求入伙。


第十一家合伙公司(最后一家)

1961年516日,律师莫奈的朋友霍兰德夫妇。金额不详,只知道1997年这对夫妇建立的慈善基金有2610万美元资产,其中2210万美元是伯克希尔的股票。


1961年中,巴菲特征得投资人同意,将所有合伙基金提成规则全部统一为超过6%以上的部分提成25%


1962年11日,巴菲特把所有合伙公司合并,成立“巴菲特有限合伙公司”。这次,巴菲特把自己的大部分钱也投入了新公司。这一天,合伙公司净资产717.85万美元,其中巴菲特自有资金102.5万美元,占比约14%,持有大约40只股票。


此时,他那墙上贴满“美钞”的小书房已经堆积不下各种年报资料了,巴菲特从家中走出来,在基威特大厦租了一间办公室,并雇佣了第一个雇员比尔.斯科特。比尔在巴菲特旗下工作至1993年退休。今天,伯克希尔总部依然在这栋楼里,区别只是现在租下的是半层楼。


依照1998年816日的《奥马哈世界先驱者报》报道,截止1998年奥马哈城内至少有120多个家庭和个人的资本净值高于1亿美元。这些人晚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慈善,为各种他们所关心的项目捐款

大家看了这份资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巴菲特获得信任的过程,其实和搞传销的差不多,从亲戚朋友开始,然后一个影响一个,最终资金蜂拥而来。这个过程的难点在哪里?在最初的信任,是良好的业绩。


巴菲特最早如何让岳父、姐姐姐夫、姑妈、室友、发小信任的?


那是从几岁就执迷于赚钱的性格;


那是从十多岁就能长年坚持每天早上四五点挨门挨户送报纸的毅力;


那是从读中学就知道花25美元买台二手弹子机放在理发店里和老板五五分账,一周就能净赚25美元,而后再持续滚动的智慧;


那是获得知名投资专家本杰明.格雷厄姆称赞,并意图传以衣钵的背书;


那是二十五六岁就拥有十多万美元财富的底气;


那是在奥马哈开设投资课,能用逻辑解释清楚获利必然性的一堂堂授课;


那是一张一张股票买来后如预想般获利的发财经历;


那是……


这都是证明自己、换取信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经历风雨,不会有彩虹。获取家人的信任,不是事到临头口吐莲花,它包括你每一天看什么书,做什么事,怎么对待老爹老妈,怎么和老婆相处,孩子调皮捣蛋你怎么教育……这些都会在某一天变成你是否被人信任的隐蔽论据。


套用我之前文章用过的一句话“收入是一连串事件”,获取信任也是一连串事件,决定你加仓资金是否被同意的,绝不是在那一刻你和家人交流的内容,而是你数年甚至数十年展现给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模式


人生很长,不必惊慌。投资路上没有什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要时刻,也不需要抢在一时孤注一掷。你我都首先要让自己值得信任,然后你就会得到信任。在这个法庭上,你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呈堂证供,而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请注意,现在退后三步,老唐要开始嘚瑟啦


正如经历过《利亚德印象》《老板电器》《生人勿近雅戈尔》之后,当时那些痛骂老唐的持有者,今天就算再骂,一般也会不知不觉地调整成:“老唐这人,水平确实不错,但人品不好,心术不正”——为什么?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刻刀,能够雕琢最顽固的头脑。不仅能够雕琢悲观与乐观,也能雕琢怀疑与信任。


人生很长,不必惊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