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有关重返运动的研究(一)

 林不倒 2018-11-16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 Griffin等人报告,在美国每年发生80,000例ACL损伤。国际奥委会发布数据称在18个月内,欧洲普通人口中每100,000人中有34-80例非接触性ACL损伤。现已证实,ACL损伤通常发生在非接触性的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包括跳跃、旋转和切步等形式的运动。由于ACL对保持膝关节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限制胫骨在股骨上前移和旋转,以及对抗膝关节内翻和外翻力。因此,为恢复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患者往往选择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以期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项目和参与度。


ACLR目前已经成为治疗ACL损伤的一种可靠术式,术式和移植物的选择一直是研究热点。术式的选择主要包括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Lubowitz JH等研究发现,双束重建并没有明显改善临床结果,且更复杂和昂贵。因此,目前临床医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单束重建。移植物的选择相对还缺乏共识,尽管人工移植物具有自身损伤小,能快速康复从而实现早期重返运动的优点,但手术失败率过高、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和滑膜炎)使部分医生对人工韧带产生质疑。自体移植物目前被广泛用于首次 ACL 重建,报道最多的有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还包括小部分采用髂胫束肌腱、阔筋膜和股薄肌。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Tendon-Bone, BPTB)在临床上曾一度被认作是“金标准”,但报道称术后存在出现供区并发症的风险(如髌骨骨折、伸膝装置功能不良、屈膝疼痛等)。相比之下,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 HT)因较少的供区并发症和可靠的临床疗效成为理想的选择。不过,ACLR后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康复过程,伴随着运动表现降低,以及重返运动(Return to Sorts,RTS)和再损伤(Re-injury)等问题。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ACLR术后重返运动效果并不理想。有报道称,术后1年仍有1/3患者无法重返任何运动。Ardern CL对48篇文献荟萃分析发现,ACLR术后重返体育活动的比率为82%,重返竞技运动比率为44%,重返后2-5年随访的再损伤率有10%。研究文献发现,重返运动的界定表述并不统一,文献中出现的相关表达有return to play、return to sports、return to Pre-injury activity level、return to match,这可能是导致重返率的报道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观察发现,接受ACLR手术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两类: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其共同的目标均为重返自己喜欢或从事的体育项目。因此,本研究将重返运动标准界定为Return to Sorts。理论上讲,医生的许可(Doctor clearance)是患者重返运动的决策者,但是实践中患者何时重返运动、重返何种水平运动从根本上取决于患者自身恢复情况。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和康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日臻完善,ACLR患者RTS的时间被大大提前。但不少专家对采用激进康复促使患者过早重返运动提出了质疑。大量研究认为,ACLR术后6个月即可重返运动。随着对ACLR术后重返运动时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术后过早重返运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伤侧下肢功能恢复不佳而出现的再损伤令人担忧。Fu等人研究表明ACLR后6-9个月是再损伤的高峰,因此建议术后10个月重返竞技运动。Nagelli等从术后恢复的生物学角度入手,认为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术后康复及重返运动需要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考虑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术种、移植物存在的差异,重返时间难以统一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American Medical Society for Sports Medicine (AMSSM)等六家权威机构认为,仅以术后时间作为重返标准具有较大风险,而采用一组客观的测试指标作为决策依据是较好的选择。测试指标中,等速肌力和反映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单脚跳测试被广泛采用,但人们大量使用腘绳肌股四头肌力量比值(Hamstring / Quadriceps,H/Q)以及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等相对值作参考,至今鲜有研究明确重返运动的具体力量数据。Mueller.LM研究发现,明确提出了重返标准并进行再损伤随访的研究仅有5篇。重返标准包括:(1)不早于术后6个月;(2)60°/s伸膝峰力矩LSI≥85~90%;(3)单脚跳LSI≥90%。Alli Gokeler将一组测试指标:(1)60°/s、180°/s伸膝/屈膝峰力矩LSI≥90%;(2)60°/s伸膝相对峰力矩>3.0 Nm/kg;(3)H/Q ratio >55%;(4)LESS<5;(5)多种单脚跳LSI≥90%;(6)ACL-RSI>56分;(7)IKDC评分达到同年龄段的前15%作为重返标准,对28名接受相同康复流程的ACLR患者在术后6个月进行评估,发现大部分难以符合上述标准,需要进一步进行康复。上述研究中,均以无损伤腿(non-injury leg)作为评估损伤腿(injury leg)恢复的参考依据,以两腿对称性恢复作为功能恢复的标志。然而,一些学者提出了ACLR后以无损伤腿测试值作为参考依据的缺陷。在ACL损伤或ACLR后,无损伤腿出现本体感觉和力量缺损、肌肉活动减少、姿势控制改变和步态和跳跃落地不良均被证实。这与ACLR后产生的中枢适应,可能会降低患侧腿恢复与健侧腿保持对称性的能力有关;。另一个因素可能是由于ACL损伤后长期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停训效应,导致肌肉激活不足,并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因此,现有术后6个月的重返标准需要被重新审视和评估。



引自《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有关重返运动的研究》杨涛博士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