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昌城的前世②】宜昌老城墙身高两丈二

 一葉一如来 2018-11-16


历史,在典籍中;记忆,在街巷里。宜昌古城,究竟是什么模样?那些街巷,为什么取那个名字……由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曹蓉执笔,联合市摄影家协会《三峡影像网》共同推出【宜昌城的前世】系列图文专栏。今天为您介绍第2篇:宜昌老城墙身高两丈二


宜昌老城墙身高两丈二

曹蓉/文   三峡影像/资料图

2014年宜昌城 (李志伟/图

现在的宜昌城,坐拥好大的地盘。 

过去的宜昌城,有多大呢?

话说秦始皇36年(公元前21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夷陵县,属南郡,郡治夷陵。这,是宜昌设县之始。

1909年3月的宜昌(远处的水塘就是现在的南湖公园) 

到了汉唐时代,据《唐志》记载,当时的宜昌城,在下牢溪至葛洲坝一带。

 宋、元时期,宜昌城依然非常简陋。欧阳修云:州居无城郭,通衢不能容车马。

到了明代,宜昌作为三峡东端门户,码头经济开始不断完善,经济贸易繁盛显现,成为长江中下游经贸重镇。但,城防工事尚未完善,仅仅有个城市规模而已。

 距今639年前,也就是明洪武12年(公元1379年),宜昌历史上第一座古城修筑而成。

 《东湖县志》载:城垣高二丈二尺,垛口三千九百零三垛,东南北面城墙外有宽四丈五尺、深二丈的护城河,西面城墙紧挨着长江。

宜昌老城墙所围之处,东西跨度0.5公里、南北1.5公里,整体呈椭圆形,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沿江大道、环城北路四条路之间的范围。

1903年宜昌城外耕种的人

1903年宜昌城郊

初有城门8座,清朝同治年间改为7座,谓之东湖门(大东门)、南藩门(大南门)、文昌门(小南门)、中水门(西正门)、镇川门(“西门”或“西塞门”)、北左门(小北门)、北望门(大北门)。那个时候的宜昌,有40多条街巷、1300多店铺、5万人口。

宜昌长江边

1978年的宜昌(武永发/图) 

宜昌老城的市政工程建设如何呢?就说说地下排水系统吧:宜昌古城建有5大排水系统:一为在北左门入江的双堰塘沟;二为所堂街沟,自所堂街,穿城,西流,在镇川门北入江;三为鼓楼街沟,自鼓楼街南首,北流经九拐巷,西流经白衣庵北白衣街,南折西流镇江阁南入长江;四为府城隍街沟,自府城隍庙上,出中水门下归长江;五为天官牌坊街沟。自天官牌坊,出文昌门外,归入长江。

1977年的宜昌西坝附近的城墙遗址(王道生/图)

宜昌城的大小街巷,也设有或明或暗的小沟,汇入大沟后归入长江。没事闲聊时,老是听说某国的地下工程如何如何发达。近640年前,宜昌的下水道工程,您,觉得怎么样?

1975年宜昌伍家岗(郑泽凯/图) 

虽然,古城不在,城墙不存。

 但是,心在,根就在。

明清宜昌古城(曹蓉手绘)

 

责任编辑/李志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