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叫知足?

 自然金鹰 2018-11-16

清朝诗画名家山涛有一首非常有禅味的诗: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叹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课子书。读到此诗让人感慨良多,已经困顿到以菜根度饿了,还不忘教子书,实在是让人钦佩。


而在钦佩之余,我们的面前不禁又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来:漏瓦青灯下父教子学,一家人虽贫寒却处之泰然,虽困顿但却不为之丝毫愁苦,即便稀粥菜根依然其乐融融。为什么处于困顿中的人还能如此的幸福呢?答案就是知足。


古人说: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而在禅宗看来,人处于贫困中是常态,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但如果心态摆不正,为了钱财而急功近利,没有真正的道,那才是值得忧虑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会为了金钱而劳碌奔波。事实上,没有人喜欢贫困的生活,但是贫困却注定是某些人的人生主色调,但贫困与否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满足。当一些人在为自己的腰包还不够鼓而忧心忡忡的时候,一些贫困的人因为可以填饱肚子而心满意足,在这里,知足的贫困中的人无疑是要比那些不知足的有钱人更幸福。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社会上没有钱什么都不行,特别是那些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们,打电话、走路、吃饭、睡觉等等,这些日常所需无一不在消耗他们的腰包。尽管现在很多人的腰包都已能够满足这些简单的生活所需,但是更多的人却还在贪婪地追逐更多的金钱。我们的生活离开了金钱就无法正常运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钱越多就越好。这一点从佛教的教义中也有所阐述,如《佛所行赞》中说“钱财非常宝”,就指出了金钱的本质。


金钱就只是物质财富的一种标志,虽然景色绚烂,却并不是人生的真谛,因为人生的财富远非只有物质那么简单。就如流传很广的那句话所言:金钱能够买来物质,却买不来感情;金钱能够买到地位,却买不到权威;金钱能够买到奴隶,却收买不了人心……由此可见,人完全没有必要将人生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在金钱财富之上,金钱财富的得与不得都不能左右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只要人心中无忧,一心向道,那么即使是身无分文的化缘僧人,也同样能够享受到人生的幸福,所谓“忧道不忧贫”,指的就是这种人生状态。


南怀瑾大师就是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智者,他初到台湾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当时他又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即便如此,南怀瑾先生的一颗向道之心也始终都没有动摇。在生活艰苦的时候,他并没有将精力投入到经商谋财上,而是一心扑在研读佛教经典上。在贫困时忧道,在发达时他也是如此。1988年,南怀瑾主持修建了在祖国大陆家乡的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前后总投资高达1.7亿美元。这项浩大的工程在1996年4月才最终完工。


此时南怀瑾先生摇身一变就成了儒商,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依靠修铁路积累下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关系赚大钱,但是铁路建成之后,南怀瑾孑然一身离去,还将自己手上的全部股份都转让给了地方。在临行前,南怀瑾还赋诗一首:“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从这首诗里面,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饱含家国情怀的南怀瑾,一个不以金钱为人生目标的南怀瑾。



西方有句话说:“钱的丑恶就在于它能把人们引向深渊,引向地狱,引向罪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与金钱相对应的“道”则是将人拉出深渊的“缆绳”。道包括的含义很多,即可以说是禅法修行,也可以说是佛心、慈悲心,亦可以说是学问、道德、传统,但无论是哪种,都代表着极高的精神追求。当精神追求上升到某种境界之后,人自然也就不会被物质的匮乏所困扰了。


所以说,忧道之人并不是“视财如仇”,而是不为金钱而忧愁的人,在他们的眼中金钱是不值得忧心的东西,只有“道”才是他们最为珍视的东西。南怀瑾大师是修道之人,即便最困苦的日子,他也没有为钱而殚精竭虑,对“道”的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至于金钱,无论是有还是没有,都不过是他人生的插曲而已。


沐浴南怀瑾大师的智慧,我们也应该将精力放在对“道”的追求和坚守上,在困厄之中,我们需要忧虑的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做一些积极的事情,至于物质世界,那就要秉持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达心态,因此只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