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谈针灸: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君、臣、佐、使规律要分清!

 老刘3421 2018-11-16

针灸处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辨证论治和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腧穴组合,有明确的组方原则, 通过腧穴之间的相互配合、促进及制约,发挥治疗 效果的最大化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 : “主病之 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 品之谓也。 ”针灸同样注重配伍时君、臣、佐、使 等用穴的主次之分,这直接影响着针灸的临床疗效。

1 选穴

腧穴是针灸处方发挥疗效的基本要素。针灸的 临床疗效与腧穴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幽 赋》云 : “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针灸处方的配 伍如同中药处方,应体现君、臣、佐、使的严谨 性,因而针灸处方中君、臣、佐、使的选穴原则就 变得极为重要。

马骏等 主张,以原穴为君,以 俞募为臣,以五腧穴为佐,以八会穴或八脉交会穴 为使。焦新民 认为,在循经取穴总原则下针灸 处方中腧穴配伍应采用前后配穴、表里配穴、左右 配穴、上下配穴等十一法。麻仲学等 认为,可 采用本经法、同名法、异经法等选配穴十三法。

2 针刺先后顺序

《内经知要》云 : “凡病色先起外部而后及内 部者,……当先治其外,后治其内。若先起内部而 后及外部者,……当先治其阴,后治其阳 。 ” 《灵 枢·周痹》云 : “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 后刺其下以脱之。 ”可见如疾病的发生部位、性质 不同,针刺的顺序则不同。

老中医谈针灸: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君、臣、佐、使规律要分清!

针刺的先后顺序原则包括:

1) 穴有主次,治有先后, 即先针主穴,再针配穴; 2) 先针病所从生者,即 治本为主,治标为次,针刺宜先本后标;

3) 先标 后本;

4) 先安未受邪之地,即 “既病防变”的原 则;

5) 先升清后降浊,升清是降浊的前提。

此 外,急性痛证可先选取远端穴 位,后选取局部穴位,对于慢性疼痛者,应先选取 阿是穴再选取远端穴位。

3 针刺深浅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 : “夫气之在脉也, 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 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 益 ” ; 《素问·刺要论》云 : “病有浮沉,刺有浅 深,……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 。可见针刺 深浅不同,其在针灸处方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腹针疗法中主穴 ( 即君臣穴) 的针 刺深度要略深于常用针刺深度,而辅穴 ( 即佐使 穴) 的针刺深度要浅于常用针刺深度。

老中医谈针灸: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君、臣、佐、使规律要分清!

4 针刺刺激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 : “刺急者深内而 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大者微泻其 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刺涩 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 ”可见针灸时不 同疾病的刺激量不同。针刺少商穴时,根据 不同的病证可采用不同的针法,如治疗咽喉疼痛时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晕厥时用毫针重刺,治癫狂 时用艾柱施灸。

5 辨证论治

辨证配穴是配穴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腧穴配伍 最基本的规律。运用程氏安神方 治疗失眠时的君、臣、佐、使选穴应视辨证论治而 定,虽都由内关、神门、大陵组成,但当辨为痰阻 心窍证时,则应以内关为主穴; 辨为火扰心神证 时,应以大陵为主穴; 辨为神不守舍证时,应以神 门为主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