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高庄玉皇塔,沿路向北,不多时就到了云居寺。 房山云居寺以石经闻名于世,是辽代的佛教圣地。云居寺辽时建有南北二塔,现仅存北塔,北塔因塔身表面呈红黄色,故又称红塔。 房山云居寺北塔(下图)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顶部的覆钵部分,很多资料在描述房山云居寺北塔时,总是喜欢将蓟县白塔与云居寺北塔相提并论,认为二塔形制相似,皆以覆钵收顶,此种类型仅存此二塔。传统的观点认为,覆钵式塔形为元代以后伴随着藏传佛教传入中土,蓟县白塔与房山云居寺北塔的覆钵都是后世改造所为。 然而,蓟县白塔的考古发掘、以及赤峰静安寺辽塔形制的确认,证明了覆钵造型早在辽代就已出现,并且金元两代以蓟县、赤峰二塔为祖型,还修建了一些小型的覆钵收顶塔。 那么房山云居寺北塔的覆钵是辽时的原构么? 通过前一段时间对覆钵密檐组合式塔的归纳探讨,此种类型古塔的典型特征是: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