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嚼肌间隙病变影像诊断

 zskyteacher 2018-11-17


     嚼肌间隙包括全组嚼肌 、下颌支及异位涎腺组织 ,该间隙可以发生多种疾病。

嚼肌间隙感染

    该间隙感染多来源于牙周感染或下颌骨骨髓炎 , 下颌牙周感染向上扩散首先累及咬肌或翼内肌 ,向后扩散到腮腺间隙或咽旁间隙 ,进一步累及颞肌及翼外肌 ;上颌牙周感染则直接向上侵犯颞窝或嚼肌间隙 。嚼肌间隙感染具有侵犯范围广及向周围扩散的特点 , CT可准确显示嚼肌及周围组织侵犯引起的密度变化及体积增大 ;嚼肌间隙脓肿表现为单环或多中心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有环状强化 。M RI上受累肌肉及周围脂肪有明显的信号改变 ,并借其信号特点可与肿瘤鉴别 ,多无需增强扫描 。


横纹肌肉瘤

     最常见于 10岁以下儿童 ,为儿童头颈部最常见的肉瘤 , 对化疗和放疗比较敏感 。CT或 M R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 。在 MRI像上与周围肌肉相比呈等或稍短 T1 、混杂长 T2 异常信号 ;CT及 M RI增强有明显不均匀强化 ,部分病例可见多发环状强化 ,称为 “葡萄串 ”征 , 反映肿瘤内环形瘤组织包绕黏液基质的病理特性 。横纹肌肉瘤多伴有相邻骨质破坏 。

骨肉瘤

多发生于长骨 , 7%的骨肉瘤原发于颌骨 ,下颌骨骨肉瘤位于下颌支或下颌体 。大量瘤骨形成 , 并与下颌骨呈垂直分布是其特征性表现 , CT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钙化 、瘤骨及骨皮质受累情况 , M RI在显示肿瘤周围软组织肿块的范围方面则优于 CT 。

血管瘤

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 , 多由浅层软组织内的肿瘤向嚼肌间隙扩展而来 , 也可原发于该间隙 。边界欠清 、密度较高的软组织肿块 ,其内出现点状或结节状钙化是较常见和特征性的 CT表现 , 主要是静脉石的钙化 。 MRI特点是 T2W I像上肿瘤呈边界清楚的极高信号 。 CT 及 MR I增强扫描均有明显强化。

嚼肌间隙转移性肿瘤

   该间隙是转移性肿瘤发生的好发部位 ,主要是周围肿瘤对该区的直接侵犯 ,尤其是发生于口咽部 、鼻咽部 、鼻副窦鳞癌的侵犯 , 偶亦可见到血行性转移 。 CT、MRI像上周围肿瘤向嚼肌间隙直接侵犯的标准为嚼肌间隙周围局限性脂肪消失 、嚼肌受侵或出现下颌支破坏  。

    此外 ,该区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可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 ,沿翼腭窝侵犯眶下裂及眶锥 ,常见于鳞状上皮癌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淋巴瘤及横纹肌肉瘤等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