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股组合的一些问题

 郭向宏 2018-11-17

上述只是个股分析和大规模筛选的方法,选股体系是一个五维空间,它需要回答:选择 什么股票买入,以及为什么买入这个股票?这个股票上涨的空间有多大?持有股票多长时间? 选择这个股票出现错误的概率是多少?买多少股票?等等。

对于一个选股型投资者来说,如果将其投资收益归因分析,60%要归功于选择股票,40%

 

是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体制因素、心理因素、构建组合的因素等等。

 

比如心理因素,我们前面反复在说,如果你拿不住股票,选择出再好的股票也没用。体制因素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的,比如好的选股者是挑选几个研究最透的股票集中持有,但是基金经理不行,即使擅长选择股票,但是必须买入很多种股票(体制要求),而很多股票可能并没有深入研究。某种程度的分散投资的确可以分散风险,聪明的投资人不会把所有的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如果分散投资程度太大,会束手束脚。他有时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的选股者获利高。在这方面普通投资者比基金经理有更灵活。

这里还要谈谈选股组合的因素。你的选股组合拥有多少股票应该取决于你有多少优势, 和市场提供了你多少机会。仅仅为了多样化而去买入大量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公司是毫无益处的。持有和研究股票就像是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普通投资者大概一段时间最多关注 1015 只上市公司,一般是 812 只,一个行业研究员也就是关注这么多上市公司。而买入的股票组合,对于小资金的普通投资者 3只股票是应该的,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可以多增加一些,但是即使是非常大资金的普通投资者,比如一个亿,也不应该同时持有超过 10 只股票。当然也不要仅仅拥有一只股票,这非常不安全,一方面是你存在犯错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只选择一只股票,如果市场在上涨而你的股票不涨,你会疯掉。

也不要买最近特别热门和最近涨幅巨大的股票,千万要知道,热门总是在变,因为热门而买入股票,而如果这个热门很快不再流行,你会长期套牢。对于多数投资者,不要买入没有盈利的企业,总有比它更好的企业在,很多周期类股票即使不景气的时候仍然可以盈利, 这样的企业就比在周期不景气时候亏损的企业更好。也不强迫自己一定要买入股票,如果你发现你看中的股票估值都非常高,没有安全边际,最好是等待,或者继续寻找新的股票,市场总是提供买入机会,也总是有机会。

假如你研究 10 只股票,觉得 3 只有把握,但是难以进行更精确排序,则可以三只都买, 这样的好处在于你认为可能最有把握的股票涨幅不大,但是另外一只却给你带来惊喜。此外, 多持有几只股票,你可以更灵活的周转资金,比如一个本来在你组合中仓位是排第三的股票表现很好,使你的信心增强,则可以将其调换成仓位最大的股票。

组合中股票的比例很难精确确定,没有完全合适的方法来确定你股票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各占多大比重。一般来说,按照你排序的排名来赋予权重,或者平均给予权重。选择出来的股票要避免相关性,比如持有三只股票,但是都是银行股或者都是地产股,这样投资的做法并不恰当。

你的选股组合需要定期检查,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检查是恰当的。很多投资者喜欢自动

 

卖出正在上涨的股票而保留股价在下跌的股票,这和拔掉鲜花给草浇水没有什么两样,而另外有些人自动卖出输家而保留赢家,这样的效果也不怎么样。这种组合调整维系于股价的一时变动,违反了前面说的卖出股票的规则,基本面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除了组合构建方面外,投资者需要:核查股票,增强持股信心,卖出股票。

 

复核。尽管基本面的变化并不快,但是确实总在变化。因此你要努力核查你持有的企业基本面是不是有大的变动,买入理由是否还存在,是否到卖出的时候,股票是不是还属于你原来认可的类型。公司为增加受益做了那些努力,等等。如果公司情况变得更好,你可以增加投资,如果情况变得稍差,你可以减少这个股票的投资,如果情况还是依旧,则保持投资。千万记住不要爱上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这种情形非常危险,因为基本面也总是在发生变化。焦虑和持股信心。增强持股信心的问题,主要在于明明知道一个股票未来会很好,可是由于股票价格突然下跌,或者因为某个新闻与消息说这个企业不好了,就夺路而逃,卖出了股票,卖出后就后悔了。很多投资者买了股票后,总是为这个股票担心,涨的时候操心,跌的时候也操心。另外有研究发现,多数投资者卖股票多数发生在星期一,这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周末有充裕的时间闲聊或者看了些“可怕”的新闻,很容易就产生了焦虑,然后卖掉了自己的股票。

“感觉”这东西非常奇怪,股市涨了 1000 点后,股价看起来并不便宜,可是很多投资

 

者感觉股市会更好,而股市跌了 1000 点后,股价普遍便宜的时候却感觉股市会更糟。坚持信念跟选股不应该相提并论,但是后者的成功依赖于前者。你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财务分析专家,但是如果没有信念,你也会相信那些消极的报道。

在周末,投资者有时间来思考从媒体上得到的令人沮丧的新闻,毕竟好消息的新闻性比差消息的新闻性弱,因此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新闻。全球变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有组织的犯罪,丑闻,等等。你可以对自己说,下次我不会理会那些坏消息而卖出股票,但是由于每次的消息都不一样,要想做到对消息不理不睬现在真是太困难了。我的一个朋友在 2001 年持有的贵州茅台,被套牢了也坚决不出,后来上涨获利了,可

是一天没来由就把股票卖掉了,我记得他在 2001 年的时候说要持有 5 年,因为他对这个股票研究的很透。卖掉的理由是周末在家读报纸,报纸上说白酒危害健康,以后越来越少的人喝酒了。他整个周末都在焦虑,周一立刻卖掉了股票,长出了一口气,可是他之后一直都在后悔。有研究表明,有决策流程的机构投资者在买卖程序上要优于普通投资者,但是在持股焦虑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人,都一样会犯错误。职业投资者有专家同行不时的吹风(比如说,研究员会说,已经上涨这么多了,估值已经高了),而普通投资者则有朋友、亲戚、股评家和新闻媒体的各种关于金融的报道施加影响。很多情况下是说“不要太贪心”的朋友的忠告害了你,你卖出看好的已经涨了的股票,然后不小心仓促买入了另外一只股票,而这支股票容易令你损失。每天股市都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今天说管理层可能要干预股市,控制流动性的传言,明天又有加息传言,后天还有 GDP 增长数据的信息,你每天面对的各种信息也极大的影响了你的判断,而这些信息实际上根本不能让你判断一个股票的价值,只能增加你的焦虑。

在市场赚钱的关键是不要被吓倒,很多是事件性风险,属于短期影响因素,一定要区分出来,这一点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决定投资结果的是耐心和忽略这些事件性风险。比如,2006  9 月份,某位市长被捕了,我的一个敏感的朋友说房地产股票将迎来大转折,这些股票都将要走上漫漫熊途,本来他持有很多万科,全部卖掉了,焦虑情绪没有了,可是很短时间万科的股票就涨了不止一倍。

 

很多情况下,你买入股票的时候想得很清楚,但是很快就忘记了这个理由,各种传言和不相干的信息新闻逐渐进入你的脑海,开始焦虑你的神经,最终使你犯错误。

我认为这是因为投资者缺乏信念。我把股价的变动分为事件性小变动,受经济与市场环境影响的中级变动和大变动三种情况,事件性小变动每天,每周都在发生,股价的日常波动就受这些小事件的影响。事实上,有时候股票价格的变动还会受到研究人员写的研究报告的影响,特别是大牌分析师。即使这种报告不准确,但是也可以短期或者一定时期反映到股票价格上。比如,一个专门分析微软公司的著名研究员曾经某一天在分析报告中称微软下一季度的业绩将下降,结果第二天股票价格下跌 6 元。可是其后一天,该分析师又称昨日低估了

微软的盈利,股票价格又上涨 3 元。股市上这种波动现象比比皆是,并不值得担忧。

 

我们通过选股分析就是把握一个股票的长期趋势,因为明天的温度我们难以测量,但是一年四季的气候我们很容易就说出来。有时候,某些难以预计的因素导致市场下跌,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你研究的股票再次成为便宜的股票,正可以买进。

一旦你产生焦虑情绪,看看这个企业的基本面是不是真正发生变化了,你的买入和持有理由是否已经失去了。如果没有,那么你就不要受一个小事件情绪的影响,多看看更大的画面。如果遇到股价无缘故下跌,只要对基本面还有信心,在合理的估值内,股价应该不会调整到主要均线,另外,在合理估值内,短期大幅度上涨,然后出现 30%以内的调整也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值得焦虑。

组合调整。巴菲特说最好的股票就是永远都不要卖出,但是世界上没有那样的股票,任何一个股票均是美女加野兽的共同体。你不能只看到它美丽的一面,也要注意它风险的一面, 并且一个公司基本面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投资决定是在仔细权衡之后才能作出。

因此,持股的一个错觉就是时间性。市场上流传太多的神话,比如某某老太太生病住院几年,一出来发现自己的股票已经上涨无数倍。还有另外的神话是如果 100 年前买了一百股的通用电气,现在已经是获利上万倍等等。好像买了股票最好是一直持有。市场上也流传着

《死了也不卖》这首歌,正是这个想法的写照——认为:只要任何股票持有足够长的时间,

 

都能够赚到大钱。

 

可是这个想法早在多年前我的一个日本同学那里就被质疑了。他是 1990 年进入日本市

 

场的,当时信奉的就是巴菲特大师的长期投资理念。结果我认识他时是 2000 年,他已经亏

 

损惨重,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他的投资组合总价值估计已经只有 1990 年时候的零头了。没有办法,他开始投资的这些年是日本持续衰退的时代,他选择的股票也并不符合巴菲特的标准。

实际上,投资者过于看中某些股票长期持有获得暴利的神话,而忽视了很多股票的风险。我举个例子,100 年前美国股市上市的多数都是铁路股票或者汽车类股票,如果你随便买入一个铁路股票,不用持有 100 年,你可能在几年之内就破产了,因为 1000 多只铁路股其后存在下来的只有几个,汽车股也一样。你投飞镖选中通用汽车或者福特汽车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假如你不做一些出色的基本面分析)——尽管我们事后都知道,只有通用和福特等  几家公司存活了下来。

当然,从正常的投资心理学来说,多数投资者持股时间最多就两年(无论涨跌)。一般情况下,你选错一个股票,该股票不幸下跌,第一年你还忍得住,相信自己是长期投资,但是第二年开始做噩梦,对这个股票越来越不满意,等股票稍微反弹,你就会卖出去,然后再也不愿意想起它。或者即使你选对一个股票,持续上涨,第二年只要股票出现调整,你都有为了保存收益而卖出的强烈冲动。这是人性使然。

知道何时卖出一只股票,比何时买入股票重要。但是我们时常是卖出盈利的股票太早, 持有赔钱的股票太久。关键是要定期持续的关注你持有的企业,对企业的关注要胜过对持有的股票的关注。

 

当你考虑卖出股票的时候,需要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否犯了某些错误。你在第一次分析这家公司时是否遗漏了某些重要因素。  比如你认为企业业绩要反转,但是取得的好转比你预想的难度大,程度低。或许你原来认为公司成长性很高,但是发现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高估了企业发现新增长点的能力。无论是什么因素,总之,你买入这个企业的核心理由已经不存在了,股票就不值得持有了。

2、基本面恶化了吗?经历了几年的成功后,你买入的公司的成长速度慢了下来,公司还需要一段艰苦的时光才能发掘出新的增长机会。如果各种迹象表明,公司相对过去的一贯表现已经实质性变差,到了重新评估其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也是应该卖出股票的时候。

3、股价已经高出它的内在价值太多?当市场在一种十分乐观的情绪下振作起来,投资

 

者都不计成本的抢入股票,其支付的价格远远超过股票真实价值的时候。要问问你自己:股票的市价比你对这个股票的估值高多少。当然你不应该仅因为股票价格有点高了就卖出优秀的企业,比如一个企业 40 倍市盈率,但是未来几年每年成长性也超过 40 倍,而你是从 15 倍就开始买入这个股票的,现在你仍然可以持有,但是如果估值异乎寻常的高,即使是最好的公司也应该卖出。一个好的例子是微软,它在整个 90 年代(除 99 年以后)都没有高估, 估值一直都在2535 倍市盈率之间,但是每年的业绩成长性要远超过 50%,甚至 100%, 因此每年的股价涨幅都超过 100%。因此 10 年间微软股价大幅度上涨,但是并不值得卖出, 到了 2000 年后,微软的估值提高到 6070 倍,但是业绩反而逐渐下降,这才是考虑是否卖出该股票的时候。

4、找到了更好的投资对象?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应该不断的寻找相对于风险有更高回报的机会来分配你的资金。如果你已经满仓,并且发现了一个前景更好的股票,就应该卖出一个你认为未来不如它的企业,即使略微亏了点钱,也没有什么可惜的。不过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对这个前景更好的企业有更大信心,否则会受到伤害。我的一个朋友一年前卖出了金发科技,买入了一个认为前景更好的企业,但是一年下来,金发科技股价表现远比那只股票好,尽管现在看来金发科技的估值已经不便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