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动力实体能 2018-11-17
作者:丁丁哥 2018/11/16

今天我的上古史考古再传更大喜讯,下午时收看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朋友发来的,齐齐哈尔陆洪川先生所写的考古新发现文章:《嫩江上缘出土史前“刻符”疑为中国古文字起源》,几乎完全应证了之前我对约近五千年前华夏在历史原点就已经开始造字、而且因为造字是由“结绳记事”升级到“结绳记人”,字体应该是很有“绳味”和“网味”的篆书体等推论相符,这些实证有以下两块石样的三幅照片: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石样一(a面)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石样一(b面)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石样二
以下做一些具体辨析:

其一,石样制作的时间去到约近五千年前与华夏的历史同步没有问题。

其二,发现石样的地点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查哈阳农场没问题,这里是我一直说的华夏历史原点,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查哈阳农场正好在两省、区全地域和的全交界处中部,这里附近有著名的“昂昂溪上古遗址”、齐齐哈尔市有盘古家人的遗址“天齐宫”、内蒙古扎兰屯市有华夏山水意境画和文字灵感原点的“水岩泐石”等等,而且,这里是华夏历史原点一些重要河流的共源之山,主要包括“盘古河、古龙干河、呼玛河、嫩江、甘河、根河、诺敏河、海拉尔河、淖尔河、雅鲁河”等,注意:连远达西南最边陲的“雅鲁藏布江”其实也是“雅鲁江”,而且东北中朝分界的“鸭绿江”也是。

其三,字体、字形很像贴近“绳味”和“网味”的“篆书体”,其中“石样一(a面)”极像华夏第一个有意识造的“攵”字,其后来整理为“文”字。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文”字的演化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山西陶寺出土的“攵”字,之前号称天下第一字

其四,单个文字的存在方式,应该是最早期所造的部族名,这与汉字最早的有意识造字主要是造人名的字相符。

其五,纠正一点,当时华夏的人不是来自中原,而是来自勒拿河和鄂霍次克海,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都带着“鄂”的海味,据说鄂温克人就自认来自勒拿河,勒拿河往北注入北冰洋,河口辽阔,连啄木鸟都飞不过去,而且,黑龙江的入海口就在鄂霍次克海,这里叫“庙街”(黑龙江还有一个“庙街”在黑河市),对着库页岛的腰部,库页岛上还有“波罗河”,有人还告诉我有“奈何桥”,都是华夏人文的元素,这些都是地球气温曾经很高的证据,也是人类约近五千年前文明史起始的更大背景,大降温后华夏南下进入之前因酷热无人的中原,“鄂”是湖北的简称,而且有“鄂国、鄂州”,因为不知来由,湖北人似乎不太喜欢这个“鄂”字,真是无可奈何。

在本文所说的华夏历史原点核心区,在所说的多条江河的源头山脉的上面,最大的行政府址就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鄂伦春自治旗”,这里应该是大兴安岭的北段。

其六,说到鄂温克和鄂伦春,就不可以忘记赫哲人,赫哲人是黑龙江广阔流域真正的水上主人,山东菏泽疑似赫哲,菏泽是蚩尤的三苗之一,“苗”对得上“庙街”这个地名,因为“庙”字的古体是“庿”(后来是“廟”),其字义原是“苗人祭祖的房子”,为什么《乌苏里船歌》反复哼唱“阿拉赫......,阿拉赫......,阿拉赫......”,赫哲人有几种语言,难道上海话“阿拉”的源头是在这里?黑龙江饶河县正在挖掘的“小南山遗址”就紧贴着乌苏里江边,而且离赫哲人聚居的“街津口”也不远。

附一:发现石样的“甘南县查哈阳农场”的地理位置:

《考古证实我说造字是结绳和篆体等》

附二:网文抄录:《嫩江上缘出土史前“刻符”疑为中国古文字起源》

    2018年10月上旬,笔者为配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调研组实地踏访我处黄蒿沟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提前到达预定位置,进行为期3天的踩点探路准备工作。在此期间,于查哈阳农场太平湖八队北山遗址发现地第一地点采集到一件石刻符号实物标本(图1),经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实物鉴定,黑龙江省文史馆魏正一研究员图片观察分析,确认为古人类刻划符号。

      无独有偶,笔者结合此前本人在黄蒿沟流域下游发现的一件史前兽骨刻划符号(图2)相互佐证,疑为史前文字起源之雏形。


一、基本情况概述


      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右岸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查哈阳农场(北纬47°48′~48°31′、东经120°40′~126°26′)境内的黄蒿沟,日前冲击出土大量史前动物的遗骨化石及远古人类活动的遗留物证(附实物图片资料),经实物邮寄和送交上级科研机构与文管部门得以确认。该地点冲击出土的动物化石为距今两万年前绝灭的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组,于此伴生的人类文化遗存发现多件,有史前渔猎工具——双尖形原始雕刻打磨骨叉、;采集挖掘工具——骨制尖状器(可作为武器使用);原始农耕用具——骨铲;动物烧骨;疑似人骨(左侧股骨下部,缺失远端)化石;动物脊椎骨两侧对称勒痕;人工砍砸碎骨创痕;人工打制骨片骨表刮刻印痕;史前兽骨刻划符号组合;动物肋骨削痕、泥质夹砂陶片等,充分暴露出该地点的地理文化面貌,极有可能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存地点。


二、该项命题的产生渊源与文字起源假说的郑重提出


      作为该项命题提出第一人与实物发现见证者,著者经过十余载大胆细致的周密观察和潜心研究,现将出土于我国北部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右岸山间岗地的一件史前兽骨刻划符号组合的实体标本公诸于世,或可为我国学者成功解密中国文字起源迷踪提供史料佐证,敬请专业人士权威指正并介入调研,以正视听。


三、阐述文字起源假说的生成背景与阶段性研究推论


      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起源与研究目前还尚未作出具体年代生成的最后定论,由于在甲骨文之前可供专业研究的实物资料极其匮乏,曾一度困扰我国考古学者与古文字学家追本探源的历史进程和叩问史前文明的前进步伐。我国古代文字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这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意义非凡的旷世疑问一直困惑着今天的人们去如何正确认识和审视自己的文化根脉与传播路径。

      有足够的考古学证据显示,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东北地区便早已有华北人群进驻、扩散的足迹。这时的人类种群已进入到全新的现代人类体质特征发展时期,古人类学家称其为晚期智人阶段,当时的现代人类祖先自华北平原追逐猛兽而来,在经历北大荒亘古荒原历险洗礼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更替中,已由东北远古猎人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北大荒原始先民,他们带着中原先祖的文化基因和东北远古猎人的独创精神在荒原上异地崛起,逐渐壮大氏族规模,除沿袭传统的采集、渔猎经济供给之外,还逐步驯化野生动物,尝试农业耕作,发展农耕文明,并已学会和熟练使用人工取火技术。在此期间,人们为了记录日常事物,发明了用木棒、兽骨刻划记事或结绳记事等行为方式,记录狩猎的地理方位及狩猎数量作为原始记载的凭证。狩猎者除记录狩猎数量外,还在同一刻划符号内记录下狩猎的具体方位及猎物名称,该件兽骨刻划符号实体标本应为一节大型动物的脊椎骨一侧的骨突部位手握标本下方骨沟弯转处明显感觉有人工处理和捆扎使用过的原始印痕,骨表符号的刻划部位形制工整、刻划有力、印记清晰、令人惊奇,可视为上下文体结构,上部文体又呈现出左右文体结构特点,上部左侧似为篆书体草字头的变形,酷似鹿角形状;上部右侧体现的是长短平行的两条竖线,在长线两侧分别对称间距两个重重的点位,似有某种特定的指意;组合体的下部即为上短下长的两条横线,与现在的字形同,可能为计数之用,整体感观与镜面里的字结构和文体风格极为相似。

      综合以上相关思路可以初步分析判断:狩猎者可能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的两条大小河畔捕获两只驯鹿,即为著者观察该件原始刻划记事符号组合状态从而得出的推测结论(尚未排除有其他用途的可能性,有待于此方面的专家学者作更进一步的考证研究),由此萌生了作为史前刻划记事功能的最初原始文字雏形,在此时间节点上,单纯意义上的刻划记事逐渐演变成意识形态里的重要交流工具,在随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刻划记事符号已由最初单纯的刻划线条类型向着繁琐象形的刻画领域转变,实现了由原始刻划记事符号向更为表情达意的原始刻画的象形图文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随着我国北方人群的逐渐扩散和回流,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进一步碰撞、融合、交流、互补,继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根基和文明形成的基本元素与框架体系。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荒缘科



——由《丁丁哥的家》原创:http://blog.sina.com.cn/gzddg

 

                         丁丁哥·置顶·文章                         


          《先夏100年文集》         
     《我们的中国道路》    
          《拆毁国家的年代》         
     《统一有什么好?》    
          《客观民主真民主》         
     《实践与真理标准》    

                          《创造"1"经济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