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博|第一现场——蒲江发现大规模战国船棺群

 来来永胜 2018-11-18

20169月初,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县文管所在配合某建设项目文物勘探工作过程中发现战国墓群,经进一步确认,施工范围内共存墓葬60座。9月中旬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市考古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至,共清理墓葬47座。

 

考古发掘现场俯瞰

基于文物安全和保障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的考虑,考古前期暂未做公布,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文物专家们(包括小编)越发兴奋,是时候公布此次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啦!

 

一、此次考古发掘的基本情况


该战国墓群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西北距蒲江河约400米、东南距长秋山约1000米,处于山麓与河流间平坝地带,地理环境优越。墓葬多为南北向,和少量东西向。

 地磁探测仪进行勘探

已清理墓葬多为船棺,长4-7、宽0.9-2、高0.5-1米。船棺分为棺盖和棺身两部分,一般上下结构相同,均采用整段楠木制成。具体制作方法为:将整木两端截齐,从中间对剖,再在中部掏挖出长方形棺室和棺盖,外侧一头皆削成斜面,并凿有两个半圆形的斜向贯穿的孔洞。棺盖与棺身结合处及外侧皆施白膏泥。墓葬中还有少量木椁墓和葬具不明的墓葬,其中木椁墓长约4米,椁由木板拼对而成,平面呈Ⅱ字形,应为船棺葬向四川地区秦汉棺椁墓的过渡形态。

保存较完整的船棺

出土随葬器物300余件,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竹质器、草编器、玻璃器及铜钱。出土陶器160余件,以大口釜、圜底罐、豆组合为主,另存少量釜甑、盆、壶和罍。出土铜器共120余件,主要有兵器、容器、工具、印章、装饰品几类,兵器包括铜剑、矛、钺、弩机、箭镞等;容器以铜鍪为主,还有少量铜釜;工具主要有削刀和斤;印章共11枚,以圆形为主,还有砝码形、山字型、方形,印文均为巴蜀图语;装饰品有铜铃、铜璜。铁器共10余件,主要有斧和削。另出土木几案、木梳、竹编器、草篓、战国半两等器物。已清理墓葬中M49和M52规格较大,且未被盗扰。

蒲江历年出土巴蜀图语印章

M49出土器物中木梳、木几案、两件铁斧木柄、铜弩机臂弓、铜矛柲杆等漆木质及竹质器、草编器保存十分完整,皆为考古新发现。

出土完整的带杆铜矛

M52除出土铜削、竹棺床等重要器物,在墓葬南端尚存10竹篓、粮食和种子,形态和颜色皆保存较好,植物种子类型有待进一步植物考古研究确定。

竹篓器

船棺内2000多年前的蒲江青竹


另外,M53出土玻璃珠串饰保存完整,位于串饰中部的“蜻蜓眼”玻璃珠异常精美,其与两枚巴蜀印章伴出于墓主人腰部附近,足见其尊贵地位。


蜻蜓眼

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图形宛若来自战国的微笑


该墓地为大型船棺葬墓地,在墓葬形制和器物组合上与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大邑五龙战国墓地及我县1982年、2006年船棺葬墓群相似,在器物形制上与荥经地区船棺更为接近。因此,墓葬时代主要在战国晚期至秦,墓地经过严格规划,应为家族或聚落公共墓地。墓地在文化因素上以巴蜀土著文化为主,同时又含较浓厚的楚文化和秦文化因素。

带鞘铜剑

众多箭簇

铜带钩

二、发掘现场领队介绍


刘雨茂(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汉研究室主任,工地发掘领队)介绍,墓地以巴蜀文化为主,又出土战国半两等秦文化因素器物,这可能与秦灭巴蜀之后的政策有关。《华阳国志》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戎伯尚强,秦灭巴蜀后采集羁縻政策,所以蜀地贵族才能继续采用船棺,而又新增秦文化因素。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秦灭巴蜀后治蜀政策对蜀人的影响,在新形势下蜀地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社会进程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蒲江地区前后发现船棺葬墓10次,而各次发现的船棺葬墓附近皆存盐井,《汉书》、《华阳国志》载:“孝宣帝地节三年,罢汶山郡,置北部都尉。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足证该区域盐业之盛,这也说明更早期的船棺葬墓主人可能跟蒲江地区的盐业管理有关。

另外,古蒲江地处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节点,墓地中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饰物等随葬器物也反映出了这一条古贸易道路上的贸易交往信息。对该墓地的发掘和研究同时也将会对第二条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出土文物的修复场景


三、此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意义

据王毅(中国古迹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介绍,该墓地的科学发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其一,出土保存完整的铁斧木柄、铜弩机臂弓部、铜矛柲杆等漆木质及竹质器、草编器、玻璃质串饰等器物对认识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器物制度和科技水平有重大考古研究价值,并为未来面对公众的博物馆展示陈列提供准确的实物和形制依据。

直柄斧

其二,以M52为代表的部分墓葬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粮食、种子及果核标本,为研究战国晚期巴蜀地区农业状况及生业模式提供珍贵的实物材料。

出土果核

其三,墓地经严格规划且延续时间较长,每排墓葬之间根据距离的远近可能有一定的亲疏关系,部分成组墓葬存明显合葬意识,这对于研究战国晚期成都平原西南边地的丧葬习俗、社会结构及复杂化程度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次考古发掘对研究古蜀时期名物制度、蜀人分布、发展、迁徙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重要考古依据。

发掘现场俯瞰

蒲江自古物产丰富,尤其盐、铁资源为西南地区重要产区,由此也成为古蜀的富饶之地。在今天,蒲江人提出蒲江是“冶铁的故乡”,大力发展五金产业,找准了历史的脉博,与历史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这批船棺葬墓群的发掘,为当今蒲江经济文化发展找到了历史的根基和城市的名片。


(转自“蒲江文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