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江古盐井遗址

 来来永胜 2018-11-18

蒲江井盐制盐图

 

蒲江河谷有丰富的盐矿,古代盛产食盐。境内穿井制盐历史久远,最早可至新石器时代末期。其后,先民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才开始由利用自然盐泉转向有意识地挖掘盐井。

蒲江古代产食盐历史悠久,鹤山街道办事处、白云乡有盐井沟,曾出土古蜀国船棺十余具,表明早在战国时期古蜀国开明王朝时,蒲江食盐已经开采。盐成为重要商品,以产盐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一条条盐运道。一些盐运道以销盐区为点,联络为较长的民间商道,经蜀身毒道远销东南亚、南亚、西亚。

蜀身毒古道示意图


    《汉书》记载:临邛县“有盐官”。《蒲江县乡土志》载:蒲江城南三十七里大王井(今白云乡窑埂村)“遗老相传,即汉设盐官处”。大王井古代熬盐遗址面积现有十亩,堆积物高达6米。在盐井沟畔岩石上,犹存古代为输送盐水,架设枧槽开凿的石孔。乾隆《蒲江县志》载:附还有“金丝、硫璃、八卦三井”。

秦汉时期,西南丝绸之路上,在临邛县蒲江河谷有盐井二十所,设有盐官。商队要在蒲江盐井带上充足的食盐,以解决千里长途人畜食用。食盐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亟需的商品之一,在南中地区食盐曾当作货币使用。


《华阳国志》开发蒲江盐井的记载


《华阳国志·蜀志》“孝宣帝地节三年,罢汶山郡,置北部都尉。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

汉代出土的汉画像砖左下角是一盐井,井上有高架,挂着起重用的吊桶,四人站在架上以辘轳汲卤高架旁边有有储卤的器具,并有一竹枧将卤水引至右下的灶上,煮盐是汉代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汉代画像砖井盐生产图

 

东晋李雄割据四川后,蒲江盐井一度湮废。后来北周时独孤氏重开(《北史》:独孤陀“坐父徙蜀十余年”,时在公元557572)。唐代设官管理,今白云盐井遗址,有唐元和八年(813)摩崖造像一龛,龛外有“勾当盐井通引官王和伯”题刻。

宋《太平寰宇记》载:太平兴国(979987)年间,蒲江县“金釜等八井,见岁出课盐六万三千斤”。汉唐宋时,蒲江井盐产量多。苏轼《东坡志林》:“邛州蒲江县井,乃祥符中(10081016)民王鸾所开,利入至厚。”天圣元年(1023)蒲江县设盐井寨(《宋会要辑稿》),治平中(10641067),蒲江井盐岁入二百五十万。(《宋史·王举元传》)熙宁十年(1077),蒲江县城商税一千五百四十六贯一百九十四文,而盐井头场商税达二千四百一十九贯七百五十九文。(《宋会要辑稿》)元符、宣和(10981119)增加蒲江盐井盐额。(《宋史·赵开传》)绍兴二十二年(1152),南宋政府一次即减免蒲江盐税四万四千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朝政府令蒲江盐井“卖盐买绢”,绍兴二十九年(1159),买绢四万二千匹,十五斤盐可买一匹绢,这些绢用黎州(汉源)购买马匹,向大食国人购买珠宝玉器。

白云盐井遗址


《宋会要辑稿》载:“邛州蒲江圣姑三位夫人祠,绍兴三十一年二月赐庙额‘博济’”,传说三位夫人开凿蒲江盐井立下功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高宗赐蒲江县盐井圣姑三位夫人祠庙额为“博济”。乾道八年(1172),宋孝宗封蒲江盐井圣姑三位夫人祠中,第一位为灵惠夫人,第二位为协惠夫人,第三位为赞惠夫人。昭圣祠遗址在今朝阳湖镇窑埂村。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蜀中盐官,有隆州之仙井,邛州之蒲江,荣州之公井,大宁、富顺之井监,西河州之盐官,长宁军之涌井,皆大井也……仙井岁产盐二百余斤,隶转运司,蒲江亚之,隶总领所。”宋代四川井盐主产区为邛州之蒲江,蒲江井盐产量,居宋代四川第二位。


盐井堰槽遗址

 

南宋淳熙三年(1177)总领四川财赋李蘩派官员调查蒲江盐井生产情况:“日输六十担,每担六十斤,价十有四千”。由四川总领所直接派官员管理。(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李公墓志铭》)日生产井盐三千六百斤。

    蒲江井盐既要供应附近州县人民食用,又要运销雅州百丈县、黎州等地。年销雅州“盐九万六千六百余斤”。每年转运司调拨一千七百九十六担(十万零七千七百六十斤)到黎州(汉源)变卖。宋朝政府在“蜀之黎、雅州皆置博易场,”开展对大理、大食等国贸易,交易额达“数十万缗”。(《宋会要辑稿》、《宋史·食货志》)嘉定元年(1208),四川总领所对“赋入至薄”的黎州“岁以蒲井盐千八百桶瞻之,每五十三斤十一两为一桶”。年调运量为九万六千六百三十多斤(《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南宋末年,因战乱,蒲江盐井废弃。元代天历初(1328),蒲江河谷金凤()、茅池二井,因“九月地震,盐水涌溢”。至顺三年(1332)二月,元文宗因“州民候坤愿作什器煮盐而输课于官,诏四川转运盐司主之。”(《元史》卷三十六,本纪,文宗五)蒲江盐井恢复生产。

明仍为蒲江特产之一,明正德十二年(1517)《四川志》“蒲江(县)土产:盐、铁” ,明末,蒲江盐井湮废。

综上所述,从古蜀国起,历秦汉唐宋元明,蒲江是四川食盐主产区之一。井盐主要沿南方丝绸之路销往雅州、黎州。供应沿途各族人民食用。

 

盐井沟

 

古盐井遗址主要集中分布在长秋山脉的北麓,现存有白云乡盐井沟大王井、光明乡金花村金釜井、鹤山镇蒲砚村茅池井、六合村百家井及寿安镇丝栗村大盐井等处遗址。其中:白云乡盐井遗址:现存盐井三口、摩崖造像一处,输卤枧槽支架柱洞十个,支板基槽一处,熬盐场一处。盐井均开凿在沟侧一级台地的岩山上,圆形,直径1.701.75米。熬盐场位于盐井沟下游,当地人称“灰沙嘴”,高出沟底1214米。熬盐场于唐代开始使用,延续至宋代,主要以炭渣、盐渣堆积而成。200212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蒲江有“金釜等八井,岁出课盐六万三千斤。”光明乡金花村金釜井宋代古盐井井口犹存石砌井圈,仍冒盐水,井直径0.3米,金釜井盐井,19887月,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唯一蒲江出土铭刻“廿五石”文字的汉代煮盐盆

 

1958年,白云乡“灰沙嘴”古代熬盐遗址附近曾出土过一件汉代铁制的煮盐盆。19997月,高河场蒲江河南岸出土一口牢盆,为生铁铸造,口径1.31,底径1,高0.57,厚3.5厘米,重达400余斤,内有汉代汉隶书“廿五石”,是目前中国唯一存留的汉代煮盐盆。

               

成都文化地标之白云盐井遗址

(转载自蒲江文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