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力 | 山西运城的鹳雀楼

 星河岁月 2018-11-18

山西运城鹳雀楼



毛泽东手书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是位奇怪的大诗人,他的历史资料留下来的很少,他的诗作也同样很少,后世所知者仅六首,而其中两首的内容还基本相似,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仅其中的《登鹳雀楼》,绝对做到了妇孺皆知。章太炎把这首诗称之为“绝句之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可惜的是,王之涣墓和他的故居我都查不到任何信息,要纪念这位大诗人,只能去探访因他的这首诗而名扬天下的鹳雀楼了。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郊黄河岸边。本以为鹳雀楼就是黄河边的一个阁楼,没想到其面积之大远超我的想象,我感觉占地有几百亩。从进门走到楼下,至少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从这个巨大的广场走过,看不到任何的植物,哪怕是一棵小草。虽然是初春,今日的气温还是达到了33度,走在这无遮无拦的广场之上,感觉被太阳晒的有些头昏。


新建的鹳雀楼建的很是高大,可以跟新建的滕王阁相颉颃,门口挂着一些铭牌,其中一个上面写着“中国名楼副会长单位”,我猜不出“会长”应当是哪个楼,不知道会不会是滕王阁。进入楼内,一层是巨大的殿堂,殿堂的正前方以全景加雕塑相结合的手段展示着,据说是古代的楼景区四围的原貌,两边的侧墙上绘制着跟鹳雀楼有关的故事,其中一段名曰“旗亭画壁”。


在唐初的某一天,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在一起聚会,他们到旗亭饮酒,巧遇梨园名部在此唱曲,其中的四位歌伎长得很漂亮,这让四人来了兴头,于是王昌龄提议说:“我们三人都擅长作诗,却未分高下,今天怜官唱谁的曲多,谁就为最甲。”二人赞同王昌龄的提议,结果前面所唱的几首都不是王之涣所写,这让他有些沮丧,于是他就用手指着歌伎中最漂亮的一位跟两位朋友说:“如果她的所唱,还不是我的诗,那我一辈子也不敢跟你们比诗了,如果要是的话,你们要当场拜我为师。”果真,这位漂亮的歌伎所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个结果让王之涣大感兴奋,于是三人饮酒直到大醉。



中国四大名楼之——鹳雀楼


沿着楼梯上到了楼顶,感觉到新建的鹳雀楼高度超过了百米,站在楼上下望,体味着“黄河入海流”的真切,远处的黄河水缓慢地流淌着,顺着水流向黄河的尽头望去,当然,看不到海,但却看到了这条长龙划过天际线所显现的朦胧。这种朦胧感让我的心态突然脱离了尘世,瞬间感觉自己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古代,甚至听闻到了这三位大诗人在旗亭之内喝酒唱歌的喧闹声,不知眼前的黄河是否曾经看到那场欢乐的酒会,它的无语东流让我无法理解这种沉默代表了怎样的价值观。 


“旗亭画壁”故事中那位漂亮的歌伎唱出的不是《登鹳雀楼》,而是《凉州词》。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首《凉州词》在后世演绎出了太多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我选择其中几个聊一聊。


远眺鹳雀风光


最早附会的年代,应当算是明初。据说永乐皇帝朱棣有一天命善于书法的大臣解缙写一个扇面,于是解缙就将王之涣的《凉州词》写在了上面。可能是一时大意,解竟然将《凉州词》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写了。朱棣看到扇面时,认为这是解缙有意朝笑自己没文化,朱让解对此做出解释。解果然是才子,他急中生智,向皇帝解释说自己写的不是《凉州词》,而是将此诗改写成为了一首真正的词,接着解给皇帝念到: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棣一听,倒确实是合辙押韵。明知解缙是临时杜撰,但他也赞赏解的文思敏捷。


以上的这个故事,后来又将朱棣演变成了慈禧,但出新意者,则是纪晓岚与乾隆的一段对话。当然,这个故事也是纪晓岚给弘历写一把折扇,也同样是落了那个“间”字,但丢字的发现者改为了写手本人。据说纪晓岚主动地跟众位大臣说:我的这首题词,里面暗含着一个字迷,看看谁能读出来。众人传看一番,当然都知道他漏写了“间”字,但却难猜出寓意,于是纪告诉众人的答案是:此诗中暗含“空间”二字。


王之涣雕像


其实鹳雀楼的建造时间远在王之涣登楼之前,该楼初建于北周时期,只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诗,才让该楼名传天下。而王之涣的祖上是山西太原的旺族,到他的五世祖才搬到了绛州。他的曾祖王信是隋朝的著作郎,入唐之后做过安邑县令;祖父王表是唐朝散大夫,做过文安县令;而父亲王昱则是浚仪县令。如此说来,王之涣家族几世为官,虽然官都不大,但在历史上也算有名姓,不知为什么王之涣本人的资料在历史上却如此之少。


鹳雀楼夕照


王之涣大概在武则天长安四年登上了鹳雀楼,而后写下了这20个字。其实在唐代描绘鹳雀楼的诗,不仅只王之涣这一首,唐李瀚写过一篇《河中鹳雀楼集序》,李在序中描绘了当时登楼远望的情形:


八月天高,获登兹楼,乃復俯视舜城,傍观秦塞,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据虎视,下临八州,前辈畅当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一言。


看看,果真是大家,描绘出来的字句就是有气势。李同时说,原来在这楼上有这么多名人的题字,而他的这一首也写在了楼内的墙壁上,可惜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了,因为真正的鹳雀楼在元朝时被一把火烧光了。


鹳雀楼远景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来此凭吊,元代的大文学家王恽写过一篇《登鹳雀楼记》,此《记》的第一段为:


予少从进士泌阳赵府君学。先生河中人,故儿时得闻,此州楼观雄天下,而鹳雀尤为之甲。及读唐季虞部、畅当、王之涣等诗,其藻思鸿裁,令人飘飘然,有整翮凌云之想,拟一登而未能也。至元壬申春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因窃喜幸曰:‘蒲为属郡,且判府职。固听幕而开,掌有颛务。国制判官典邮传季,得乘驿检劾稽缓,西南河关胜概、固形於梦寐中矣’。其岁冬十月戊寅,奉堂移偕来伻,按事此州,遂获登故基。


王恽说,他自小就听说鹳雀楼是天下第一名楼,而后他读到了王之涣等人的诗,更是对此神往不已,他特别希望能光临此楼。而后他赶上了一个出差的机会,就专门跑到此楼前去凭吊了一番。可惜他所看到的不是楼,而仅是该楼的地基。


千古绝句   更上一层楼


如此想来,我的运气略高于王恽,虽然我所见到的楼仅是2002年重新建起者,但毕竟还有楼可登,总比他站在地基上感慨一番要好许多。但王恽的厉害之处就是,即使只是站在这地基之上,他竟然还能有那么多的景色描写:“徙倚盘桓,情逸云上。於是俯洪河,面太华,揖首阳。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风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于是咏采薇之歌,有怀舜德;起临河之叹,而思禹功。坐客顾笑,举酒相属,何其思之深而乐之多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