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重阳漫说“菊与酒”

 沪学 2018-11-18

晚清吴友如画报“海上百艳图”之“持螯赏菊”图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在民众的生活中是夏冬交接的时间界点,是人们在秋寒新至即将避居室内前的、具有仪式意义的节日。

以九月九日为节,始见于汉代。汉人宫中风俗云:“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授茎叶,杂秫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西京杂记》卷四]在这些文献记载中,人们可以知道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等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目的是祈求免灾避祸。

重阳节出现于汉代,经历了魏晋时期的繁荣,到唐代被官方定为节日。与重阳节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魏晋文人陶渊明了,他的名字,已成为重阳节的代表、象征、符号。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古人每每以“九日”代指重阳,连日本也有叫重阳为“九日节”的。菊和酒是重阳节的重要节物,加上陶渊明对这两样风物的推崇,使其常出现在后世有关重阳的诗文中。

重阳节来临之际,天气初寒,肃杀秋风,容易染疾。重阳节的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人纷纷上山采集野果等植物原料,登高以及后世的吃重阳糕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物质生活的习俗,总是与人们的“心态”息息相关。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都是整个习俗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元散曲中写到重阳节的篇目中,除了欢庆之外,很多的篇目都带有感伤的情怀。这也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一种基调,由季节而感生的悲秋以及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及时行乐思想成为重阳节情感的主旋律。

重阳佳节,恰好是菊花盛开的时节。“不是花中唯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不难看出白居易把重阳节看成赏菊的之佳期。元散曲中,描写重阳酒,有写及时行乐的“劝酒,劝酒”,也有写“沉醉方休”的轻松愉悦闲适的村居生活,更多的是写“借酒消愁”的“难比旧风流”。正如杜甫诗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得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洞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年岁已高的杜甫,头发稀短得连帽子都戴不住,也无法插戴茱萸在头发上,只好“看茱萸”,同样含有凄凉和痛苦的意蕴。茱萸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香烈,俗说有除湿祛风的功效,古人认为是一种可以驱邪的神物。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审美中,菊花是刚强而又傲慢的象征,被称为“长寿花”。“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东京梦华录》]“年例,禁中与贵家皆以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两家赏玩。”[《梦梁录》]可见,在宋代京城重阳节赏菊之盛。赏菊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无论是清明的“踏青”,还是重阳的“辞青”,都是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深切感受。一年之中,重阳节是最撩人情思的。重阳节多在深秋,文人多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在秀美的山水景物中感受着生命的永恒与变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的重阳是做客他乡者的思亲之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荫》],李清照的重阳是孤独寂寞的思念丈夫的心绪;“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谢新恩》],李煜的重阳是命运无常的的哀伤;“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踏莎行》],辛弃疾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他的重阳是对当时政局的忧虑。纵观历代的重阳诗,诗人们多数对时序之变迁、自身没落的深深感叹。重阳时期的景与诗人情感的耦合,使得愁绪借助萧瑟凄凉之景倾泻而出。

重阳节后世演变为“老人节”、“祝寿节””。重阳在后世成为“祝寿节”、“敬老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民俗的真谛之一就是趋吉避凶。但愿这种精神内核能够代代相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重阳”又意味着从积弱不振中奋起,历史地看,1949年是一个“重阳”,1978年是一个“重阳”,而今的中国,更是需要“重阳”。

本期图典特发一组先前地方邮政发行的重阳节明信片,祝大家戊戌重阳节快乐!

 

 

20181017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