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度白酒比低度好?中酒协解惑六大酒桌谣言

 林小霖 2018-11-19

酒类对于消费者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嗜好品,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于酒类有很多的传说,尤其是民间对于喝酒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喝酒得喝高度的、劣质酒喝了上头等等等等。在今年的酒博会上,中国酒业协会举行了第二届问酒论坛,请来诸多行业大咖辟谣酒场谣言。

据介绍,自8月份起,中国酒业协会就开始了征集第二届问酒论坛的问题,通过中外酒业公众号共收到有效答卷1000余份。之后,通过大数据调研,得到了一百多万条关于酒类知识的信息。

此外,中国酒业协会还通过首席移动端资讯合作伙伴今日头条,对消费者感兴趣的酒类话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在这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再经过科学去重,得到了消费者最感兴趣、而且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酒依然是一知半解,关于酒的偏见和谣言也是时常出现,“民间科普”也往往是盲人摸象或有意误导,很多“常识”其实是经不起科学验证的“谣言”,影响了酒的声誉、误导了酒的消费。

因此,酒类知识的科普和教育,将是中国酒业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问酒论坛之后,中国酒业协会还将在今日头条开设问酒论坛头条号,打造一个专业酒类科普平台,并和广大媒体展开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酒类知识,指导酒类消费,帮助广大消费者用正确的姿势享受美酒,品味人生。

谣言一:葡萄酒滴在纸巾上可鉴别真假。

这个说法在网上是用的比较多的,大量的酒商声称,将葡萄酒滴在纸巾上,如果均匀扩散,就说明葡萄酒是真的,如果是颜色分散的,那就是勾兑出来的假酒。

辟谣方:葡萄酒权威专家李德美

葡萄酒的颜色是一种酚类物质,能够呈现颜色的主要是花青素,但是花青素在不同的PH值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由于花青素是一个复合的物质,所以其有很强的复杂性,不同的酒中花青素的情况都不相同,与酒的浓度、酒精度、酒龄(保存条件)有关,在纸巾上扩散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因此用纸巾鉴别这一方式是不成立的。

谣言二:葡萄酒瓶底凹陷越深品质越好

这个说法也广泛应用于酒商说辞,是真的么?

辟谣方 葡萄酒权威专家李德美

葡萄酒瓶底的凹槽,是吹瓶工艺的需要、能够让瓶底/身更坚固,减少接触面,使瓶身直立性更好,方便汇集沉淀,方便运输/瓶储管理,并不能用来鉴别葡萄酒的真伪与好坏。

其实这是酒商抓住消费者的一个心理,瓶底越深瓶子就越大,所以一看这个瓶子大,拿在手里的分量感重,拿同样的钱觉得买了更多的东西,这是有一些商人给消费者投其所好,老是想着说少花钱多买东西的小心理,其实这个瓶底跟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谣言三:白酒度数越高越值钱,高度酒就是比低度酒好

这一说法在老年人中格外流行,大家普遍认为,白酒高度的尤其是50度以上的,要比30-40度的更好,而且喝了不伤身体。

辟谣方:江南大学酿酒微生物与应用酶化学教授徐岩

中国的白酒经过发酵后要蒸馏,这个蒸馏的过程就是把度数提高的过程。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酒进行一次蒸馏把酒度提高到60度、70度。中国白酒在计算酒的量是以65%的酒度计算的。在饮用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度数降低,在饮用的过程里面酒度太高刺激性太强。

实际上现在中国白酒度数基本上在50度以下已经占了90%,42度以下的酒已经占了50%,

在酒精度高的时候,由于酒精的刺激性比较强,会掩盖很多的酒里面不好的味道,但是到了低度酒的时候,由于酒精低了,刺激感减弱了,这个时候如果酒里面还有一些不好的味道,它就掩盖不住。低度酒要求的酒值要更高,对基酒要求更高。低度就的成本比高度酒的成本要高。如果生产过程来讲不能简单的从这个过程判断,度数高的质量高,度数低的质量就低。而且也不存在低度酒喝了比高度酒伤身体的问题。

谣言四:酱香比浓香和清香更好

这个说法多见于酱香爱好者,大多宣称酱香酒的不上头,而且对人体有益。

辟谣方:江南大学酿酒微生物与应用酶化学教授徐岩

白酒本来并没有香型之分,建国后在对全国酿酒工艺研究总结技术上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米香和其他香五大白酒香型,浓、清、酱为白酒基础香型,导致味道差异的主要是发酵方式不同带来的微生物差别。美食美酒相伴,中国区域饮食习俗的差异决定了白酒风格的差异。并不能说哪个更好,适合的最好。

谣言五:纯粮好酒的酒花持续更长

这个说法也多见于酒商,酒花是在酒振荡的过程中,空气跟酒液混合,在酒液表面形成大小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的一些气泡,酒商往往声称气泡多的更好。

辟谣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

在同一酒度下,酒质的好坏主要是微量呈香呈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结构决定,这些物质的变化对酒花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是有限。同香型的酒, 酒花的大小及持续时间与酒的度数直接相关(酒精度越高,酒花泡沫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摇晃酒瓶酒花持续时间越长,主要是和酒度相关,以此判断是不是纯粮好酒不科学。

谣言六:加入碱面加热后酒色变黄鉴别是不是粮食酒

这些年来,电商上卖酒的标榜最多的就是纯粮食酒,而如何鉴别的方法在网上也有很多种,其中碱面这种是最常见的。

辟谣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

酒的分类按照工艺分的分成三类酒,一个是固态法,一个是液态法,一种是固液态法。固态酒称为粮食酒,液态酒称为酒精勾兑。

白酒加入碱面后溶液呈强碱性,其中某些微量组分物质(酮类、含氧杂环等物质)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通过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呈现出黄色物质。而白酒十大香型各酿造工艺不同,含微量组分物质不同,加入碱面后加热,有些会变黄,有些则不会,以此来判断是不是固态法白酒并不科学。

各位看官,你中了几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